寶貝們,我們的【好萊塢系列】又跟大家見面啦~
上一次寫朱莉·安德魯斯的時候↓

評論區有寶貝許願說想看葛麗泰·嘉寶↓
今天,廢姐就給大家講講這位好萊塢傳奇女星的故事。
提到嘉寶,人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她讓人驚為天人的美貌。
她被譽為“20世紀的蒙娜麗莎”、“千年難得一遇的臉龐”。
希特勒、羅曼羅蘭都是她的狂熱粉絲,據說前者追星的瘋狂程度,絲毫不亞于現在的“腦殘粉”……
他給她不斷寫信、打電話,甚至把她主演的《茶花女》足足看上了6遍。
在那個年代,男女之美泾渭分明,但嘉寶身上卻有着一種讓人雌雄難辨的氣質。
女星瓊·克勞馥曾說,僅僅因為一次偶遇,嘉寶的美就差點把她掰彎↓
在好萊塢默片時代,嘉寶的演技同樣可圈可點。
她演戲時很少使用浮誇的肢體動作或者面部表情,而是僅僅通過一些細節,就能精準塑造人物↓
當然,在顔值和演技之外,更讓粉絲迷戀的,是嘉寶身上那份獨特的“神秘感”。
身為著名影星,她卻一反常态地孤僻高冷、鮮少曝光,并且早早就退圈隐居。
她曾三次被提名奧斯卡影後,卻沒有一次成功獲獎。
她終身未婚,甚至被傳出同性绯聞……
那麼,嘉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切還得從她的童年說起。
1905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個貧困家庭迎來了第三個孩子。
從左至右:嘉寶的父親、母親、哥哥、姐姐
這是一個漂亮的女孩,父母為她取名葛麗泰·洛維薩·格斯塔夫森,也就是後來的葛麗泰·嘉寶。
這一家的生活非常艱苦,五口人蝸居在一間三房間的小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主要靠父親當屠夫助手和園藝師來養活一大家子。
不知是先天性格如此,還是因為家庭貧困導緻的自卑,嘉寶從小就有一種不符合自身年齡的憂郁和清冷。
她向同學形容自己是“遲鈍、疲憊和無趣的女人”。
還說“沒人會娶我的,因為我不會煮飯”。
更為不幸的是,嘉寶14歲時,她的父親丢了工作,還染上了流感。
這時她不得不在理發店找了一份工作,同時還要擔負起照顧父親的責任。
然而即便嘉寶悉心照料,最後父親還是撒手人寰。
父親去世後,嘉寶深受打擊。
據說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她經常會在半夜跑去墓地看父親是否還活着,以确認他不是被活埋的。
那之後她也不再繼續求學,而是改去百貨公司打工,有時也兼職當當時裝模特、拍拍廣告,甚至在電影中客串了一個小角色。
憑借着這一時期的工作經驗,嘉寶在三年後考入了斯德哥爾摩皇家戲劇舞台表演學院。
在學校裡,她依然飽受貧困折磨。
皇家學院的同學們大多衣食無憂,可她有時還要靠叔叔提供的免費餐點來充饑。
好在“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在嘉寶即将畢業之時,著名導演斯蒂勒一眼看中了她,斷定這個女孩前途不可限量。
自此之後,斯蒂勒不遺餘力地教導她,讓她演女主,甚至還四處為她拉人脈。
而嘉寶那邊呢,也對斯蒂勒極為依賴。
俨然,在父親去世後,這個跟父親年齡相仿的恩師,已經成了嘉寶心目中最重要的長輩。
但斯蒂勒也有嚴苛的一面。
為了讓嘉寶出人頭地,他常常毫不留情地指出她的缺點,其中最糟糕的就是太胖。
在斯蒂勒的栽培和監督下,嘉寶的演技和外貌氣質飛速進步……
但毫無疑問,她的自卑感也在隐隐加重。
一年後,也就是嘉寶20歲時,斯蒂勒認為時機終于成熟了,于是把她帶到了好萊塢,雙雙與米高梅公司簽約。
沒想到米高梅的創始人梅耶對嘉寶的吐槽一點也不比斯蒂勒少:還是太胖,牙齒也不夠整齊,還不會說英語。
于是嘉寶隻能焦慮而忙碌地接受了公司的安排:瘋狂減重、進行牙齒正畸、學習英語……
這都讓初到異國他鄉的嘉寶倍感痛苦。
更糟的是,嘉寶剛到美國沒多久,姐姐就突然早逝,兩姐妹在火車站的告别成為永别。
所幸,初到好萊塢的嘉寶在事業方面收獲頗豐。
她與斯蒂勒接連合作了幾部電影,開始在影壇嶄露頭角。
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嘉寶的恩師斯蒂勒因為與米高梅意見不和,被迫失意回國。
臨走前,斯蒂勒問嘉寶是否願意一起回去。也許是出于對貧窮的畏懼,她沒敢答應。
最終,斯蒂勒隻好孤身離開,并且在回國後沒多久就郁郁而終。
據說他死前手裡還緊握着嘉寶的照片。
重要的人接連帶着遺憾離開,這些經曆似乎都在喚醒嘉寶少女時期因為父親離世而産生的恐懼感……
這一時期,嘉寶越發孤僻和抑郁;但感情生活和事業倒一直看上去很順。
在公司的安排下,她與默片時代最火的男演員之一約翰·吉爾伯特合作了《肉體與魔鬼》↓
這部片子一上映,就有不少觀衆說“感覺兩人在假戲真做”。
事業上,1930年-1931年,嘉寶接連出演了兩部電影,還被提名了第三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
愛情事業雙豐收,但嘉寶自卑孤僻的性格卻一點也沒變。
她嚴重社恐,在拍攝時經常要求清場↓
在休息時甚至不敢和人有目光接觸↓
她害怕公開交談,一生隻有很少的零星采訪↓
在娛樂圈這個名利場裡,嘉寶格格不入,把許多要求見她的大咖都拒之門外↓
有人認為這是米高梅公司特意為嘉寶打造的人設,但廢姐更傾向于認為,是她性格本就如此。
也許在嘉寶看來,人們喜歡的隻是那個銀幕上完美的自己,并不是真實的自己——一個外國的、貧困的、發胖的小女孩。
是以隻有離群索居,才能維護現有的完美形象。
也是是以,嘉寶雖然與吉爾伯特打得火熱,但當對方向她求婚時,她突然逃了。
嘉寶說覺得自己愚蠢又窮困,與聰慧富有的吉爾伯特根本不搭調。最後隻能選擇和對方做回朋友。
據說她還有幾位疑似男友,但她同樣不敢讓他們看見“真實又卑微”的自己。
在常年不婚的情況下,有人開始懷疑偏愛穿男裝的嘉寶喜歡女性。
尤其可能對舊日同窗咪咪有着别樣的感情,比如在合影時深情凝望↓
會在信裡用上許多暧昧不清的語句↓
當咪咪的孩子降生時,她還在信裡以“父親”自稱↓
有人覺得嘉寶是雙性戀,也有人認為她是同志,與吉爾伯特的戀情隻是煙霧彈……
在廢姐看來,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
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選擇“不可能的愛情”,大概才是嘉寶真正想要的。
因為咪咪是女性,又早已成家,她和她之間,無論是什麼樣的感情都是安全的。
隻要不開始,就永遠也不會結束。
他們就不會像自己的爸爸、姐姐、恩師一樣離自己而去。
銀幕上大放異彩,私生活單調無聊,嘉寶的生活就這樣安然推進,直到一場意外突然降臨。
吉爾伯特事業滑坡,嘉寶冒着耍大牌的風險,把自己主演的電影的男主換成了他。
可惜這也沒能挽救他的事業。1936年,吉爾伯特在消沉中去世,年僅39歲。
多年後,吉爾伯特的女兒在一檔紀錄片中說:我相信在嘉寶的内心深處,有着對我父親深沉的愛。
微妙的是,吉爾伯特去世後,嘉寶的戲路開始悄然變化,她逐漸嘗試展示出自己“普通”的一面:
1939年,她先接了部喜劇電影,還一反常态地在片中開懷大笑↓
因為反響不錯,她馬上又接了一部喜劇片,飾演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
然而這一回,觀衆大失所望,紛紛指責她女神形象崩了。
在這部電影之後,嘉寶退圈隐居,年僅36歲。
也許在她看來,自己曾經的擔心果真被證明了:人們的确無法接受那個真實的自己。
所有看到過那個真正的自己的人,都會離自己而去。
退圈以後,嘉寶的社恐有增無減……
每次購物都要穿得嚴嚴實實、要花很長時間克服羞怯才敢邁入商店↓
想去旅行,每次車一到站就吓跑。
就這樣,嘉寶離群索居地度過了一年又一年……
在隐居了近半個世紀後,1990年,她悄然辭世,享年85歲。
據說她在退圈多年後曾對朋友說:
“我浪費了我的生命,現在改變它為時已晚……當我獨自行走時,我會想起我的過去……我對自己為自己創造的生活并不滿意。”
也許回首往事,她終究還是後悔活成了那個别人喜歡的嘉寶,而不是真正的自己。
拿自己去交換名氣、地位、金錢,值嗎?
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