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流量套餐能不能少一點套路,多一些真誠

作者:澎湃新聞評論
流量套餐能不能少一點套路,多一些真誠

評價使用者的流量負擔,不應隻考慮單價的降幅,而應綜合評估流量總需求的變化。

流量套餐能不能少一點套路,多一些真誠

文 | 任然

近日,有網友建議進一步降低全國手機卡收費标準:“電信公司就是套路,剛開始辦理卡有活動,用2年後又恢複原價,我們電信卡已經用習慣,我們每個人怎麼可能輕易換号碼,還有現在全國性,不管什麼網絡營運商普遍流量很少,分鐘數很高,而且套餐收費标準很貴。”

對此,工信部回應稱,已推動企業推出各種優惠資費方案和降費舉措,下一步将督促企業改善資費方案,提升服務品質,滿足廣大使用者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媒體查詢發現,時下許多流量套餐都規定了資費有效期為2年或1年,如雙方無異議則到期後自動續約。但問題在于,消費者首次辦理流量套餐的資費被美其名曰為打折後的優惠價,而過了有效期後,則恢複到要高出不少的“原價”。并且,這一點往往并沒有進行明确告知,很容易被使用者忽略。如有的電信套餐,需要點開頁面上的“檢視更多”才能看到年限說明。

這種設計,一方面以看似優惠的價格吸引了使用者,減少了使用者在辦套餐時對高價的抵觸;另一方面通過自動續約可完成對使用者的長期綁定。因為即便恢複原價,使用者不僅可能一時難以察覺,要變更也要遭遇續約期限的限制。

而過了續約期限,同樣還有陷阱等着使用者——去年11月,人民日報就報道,套餐更換更新容易但降檔難,存在人為設定障礙等現象。比如,“更新套餐時,隻需要打一個電話就可以辦。但是要降檔時卻需要本人到營業廳辦理”,并且到了營業廳辦理也還可能遭遇“踢皮球”。

總之,這種資訊不對稱的套餐,多少有誤導消費者甚至給消費者挖坑的嫌疑。

事實上,提高電信服務和收費的透明度,一直是被重點整治的對象。如2018年,工信部就專門印發相關通知,要求電信業務經營者合理制定電信業務資費方案,并應列明資費結構、收費項目、有效期限等内容,做到簡單清晰、用語規範、無歧義,同時要求做好資費“清單式”公示。但就現在來看,這方面顯然仍還有“死角”和“潛規則”要破除。

除此之外,電話套餐的“内容”設計不夠合理,也是另一大突出的“槽點”。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不少套餐内的通話時間長而流量少,實用性大打折扣,忽視了使用者對流量的剛需。

這次工信部公布的資料顯示,在提速降費之下,移動流量平均資費已由2014年的139元/G下降到2020年的4元/G,降幅超過95%。但是,在目前的5G時代,使用者對流量的總需求大大提升,如果直接拿流量單價來比較,并不一定能夠客觀反映出消費者對于流量“降費”的真實獲得感。

正如有網友調侃的,“以前1G能用15天,現在1G隻能能用15秒”,即便流量單價大幅降低,但總流量消耗同樣大幅增長,最終消費者所支付的流量成本,很可能不降反升。是以,評價使用者的流量負擔,不應該隻考慮單價的降幅,而應綜合評估流量總需求的變化。這也提醒,提速降費要有新的“精進”。

同樣的邏輯也适用電話套餐在流量和通話時間上的配置設定。目前不少電話套餐都存在着通話時間長而流量少的尴尬,這與目前行動電話通話量持續降低,而移動流量需求快速增長形成明顯的錯位。顯然,及時适應使用者需求的變化,對套餐中的通話時長和流量重新進行優化配置設定,才能真正提升使用者的真實獲得感。

這些消費者集中吐槽的問題,有些是新問題,有些則是老問題。消費者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但是,要讓使用者滿意,關鍵無非還是少一點套路,多一些真誠。電信服務市場和消費者需求都在不斷變化,服務的品質自然也還有提升的空間。

編輯|李勤餘

排版|甘瓊芳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流量套餐能不能少一點套路,多一些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