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媽祖文化是泉州海洋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在研學導師的帶領下,研學夥伴走進天後宮,解讀媽祖文化,傳承海洋文化,弘揚傳統文化。

天後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區南門天後路一号,始建宋慶元二年(1196年)。2021年7月,天後宮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遺産點入選《世界遺産名錄》項目。
研學導師表示,媽祖原名林默,誕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媽祖一生以海為伴,奉獻于海,獻身于海,羽化升天之後,仍屢顯靈異,守護漁民,媽祖信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
在衆多影視劇中,媽祖出場年齡15歲。她美麗動人,天資聰慧,意志堅定,純樸善良,性格剛毅,有膽有識,愛憎分明,受天神點化秘傳,身懷靈異,通悟秘法,法力高強,足智多謀。她一生以扶危濟世、護國庇民為己任,以至善至美之心廣施仁愛,救苦救難,以英勇頑強的精神不畏強暴,降妖伏魔,懲惡揚善,除暴安良。每每海上遇險者呼其姓名,她便身披紅衣飛身而至拯救蒼生,最終在一次戰惡神、解危難之中,獻出了年僅28歲的生命。她死後升天羽化為神,集人性、神性與靈性于一身,專司海上救援之責,成為海内外華人心目中至高無上的航海女神。她從人到神,再到永恒,關于她的傳說千百年來形成了傳播廣泛、影響深遠的信仰和文化。
媽祖文化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财富的總稱,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瑰寶之一。媽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興于明、盛于清、繁榮于近現代,媽祖文化成為中國海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全世界46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媽祖廟,有3億多人信仰媽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号。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全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産和全人類共同精神财富。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偉大的學術先行者都提倡研學旅行,孔子周遊列國便是範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研學夥伴集結泉州府文廟及學宮,瞻仰萬世師表,研學最高學府,解讀儒家文化。
研學導師表示,泉州文廟及學宮是展現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遺産要素。泉州文廟及學宮始建于976年,主體格局形成于1137年。建築群坐北朝南,整體布局為左學右廟,由位于西側的儒家祭祀建築文廟組群和東側的州級地方教育建築學宮組群構成,兩組群均呈中軸線對稱的院落布局,此外,兩組群周邊還分布有明清以來祭祀泉州曆史名人的蔡清祠、李文節祠和莊際昌狀元祠。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建築規模為中國東南七省之冠。文廟是古代官方紀念和祭祀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的場所,學宮是古代泉州最高等級的教育機構,作為儒學的傳播中心,泉州文廟及學宮是泉州包括政府官員和進階知識分子在内的泉州精英群體的象征,這些社會精英在宋元海洋貿易的推動和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央視春晚東會場曾選址泉州府文廟,讓全球觀衆感受泉州千年文化魅力。
每年9月28日,泉州府文廟都會以最高規格“釋奠禮”來祭祀孔子;每年的春節、中秋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裡,都會舉行成年禮、拜師禮等活動。在研學導師的帶領下,研學夥伴走進大成殿,面向“萬世師表”孔子塑像,右手大拇指壓住左手大拇指,雙手抱拳,行拜師禮:一鞠躬,表達敬仰之情;二鞠躬,感謝老師栽培;三鞠躬,立志勤奮學習。
研學夥伴走進學宮,在國學講堂,立修齊志,讀聖賢書,研學《論語》與《孟子》,确立學習方向和做人目标,争做當代狀元、榜眼、探花,傳承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