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G劇進化圖鑒

作者:vlinkage

最近熒屏好熱鬧,這邊廂《不會戀愛的我們》再次瞄準姐弟戀,那邊廂《流光之城》裡女主男二的“邪教”CP令粉絲嗑得上頭,還有根據嚴肅文學改編的《人世間》裡由雷佳音和殷桃組成的官配CP看得人揪心。

BG劇進化圖鑒

從都市情感劇到民國劇再到生活流現實主義題材,無論主打異性戀的BG劇還是被融入到其他劇種裡的BG元素,尤其在耽改叫停的當下,都說明BG這種符合主流審美的創作要素在國劇流變中始終屹立不倒。

某種程度上,BG劇的題材轉變折射出影視行業發展軌迹,而由此衍生出的多種cp類型、包括被觀衆推崇的“bg之光”,則與大衆更疊的審美相契合。一部叫好叫座的BG劇,同樣需要與時代和大衆同頻共振。但跟風陋習不杜絕,BG劇照樣會因為紅利透支陷入瓶頸,桎梏該如何打破?

題材流變,暗合行業發展軌迹

最近迎來的情人節為BG劇的狂歡提供了一次絕佳契機,在播劇、待播劇集體釋出男女主的甜蜜物料,就連已播多年的劇都要來個男女主的雲上合體回憶殺。粉絲瘋狂安利、劇集受到關注,雖說人氣演員似乎成為引流“工具人”,但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筆多方共赢的買賣。

在大衆的既定印象中,BG劇以偶像劇為代表,現偶古偶都屬于BG劇的狹義範疇。但随着國劇進化,隻要涉及到男女情感線的,都應囊括在廣義的BG概念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人情感保守,那部經典的《渴望》便是最佳注腳。

進入千禧年,BG劇逐漸分化為兩大流派:一是緊扣現實主義的劇作,如溫情治愈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和聚焦女性被“家暴”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後者的呈現尺度放在現在都令人咋舌;

二是帶有偶像色彩的劇作,如《像霧像雨又像風》《都是天使惹的禍》《粉紅女郎》《金粉世家》《玉觀音》《幸福像花兒一樣》《奮鬥》《仙劍奇俠傳一》,這些改編自著名小說、漫畫或遊戲,且有名導操刀、題材各異和年輕演員主演的BG劇,在當時掀起了追劇熱潮,也捧出了如陳坤、周迅、陳好、孫俪、劉亦菲、胡歌等内娛藝人的中堅力量。

在看到偶像劇在内地市場的光明前景後,2010年左右港台導演加快北上步伐,把豐富經驗移植到内地土壤拍攝“原汁原味”的偶像劇。《愛情睡醒了》《夏家三千金》《錦繡緣華麗冒險》《克拉戀人》《人間至味是清歡》《親愛的,熱愛的》《古劍奇譚》《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在粉絲圈層擁有巨大聲量的BG劇,都有港台導演做幕後推手。

BG劇進化圖鑒

也就在這時,BG劇的懸浮感愈發濃厚,古偶現偶劇裡的瑪麗蘇、傑克蘇大行其道。加之以《甄嬛傳》為代表的大女主宮鬥劇的崛起,帶有現實主義底色的BG劇被擠壓生存空間、開始退出主戰場。

網際網路時代來臨,助推了BG劇的再次演變。視訊網站為豐富内容矩陣,開始加大自制劇投入、裂變出具有圈層屬性的細分劇種,如吃到先發紅利的校園劇《最好的我們》《緻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和甜寵劇《雙世寵妃》。走上小而美路線的BG劇吸睛十足,為平台會員業務和創收貢獻不少。

當視訊平台介入影視産業鍊上遊、掌控了主要話語權後,根據平台網生代閱聽人喜好倒逼創作的趨勢更加明顯,在分衆化政策主導下應運而生的各類劇場,承擔的正是批量生産某類型劇的重擔。

優酷的寵愛劇場、愛奇藝的戀戀劇場,作為BG劇大學營,接連祭出《變成你的那一天》《月光變奏曲》《君九齡》等腰部劇。就連沒有設立劇場的騰訊,都聚攏優質資源開發出頭部甜寵劇《你是我的榮耀》。但紮堆播出的BG劇爆款寥寥,工業糖精被視為“原罪”。

對女性題材與時俱進的挖掘,也成為BG劇另一個新分支。除了繼續發揚正常題材,包含現實主義的女性懸疑劇登上舞台。愛奇藝、優酷的懸疑類劇場和芒果TV的季風劇場,出現了《白色月光》《摩天大樓》《江照黎明》等探讨社會話題的泛BG劇,劇中關于女性生存困境和兩性關系的刻畫擊中大衆痛點、引發女性共情。

與此同時,知名影視公司、視訊平台開始重拾現實主義,《我的前半生》《雞毛飛上天》《三十而已》《我在他鄉挺好的》《愛很美味》等熱門都市情感劇層出不窮,未婚已婚女性面臨的、與時代同步發展的疑難雜症,成為泛BG劇創作的價值取向。

盡管題材流變,BG劇的造星效應卻未減弱。從捧出85花、90花和新晉流量生的古偶現偶劇,到幫中生代演員捧回一座座獎杯的現實主義題材劇,無不是因踩中某個風口而扶搖直上。甚至,潛移默化影響着内娛的演員生态,不乏知名演員積極入局。

《下一站是幸福》打開姐弟戀BG劇缺口,待播的同類劇就包括了楊幂和許凱的《愛的二八定律》、宋茜和許魏洲的《誰都知道我愛你》、Angelababy和賴冠霖的《愛情應該有的樣子》,85花幾乎全員下場、人手一部。

BG劇進化圖鑒

就連女性群像劇《愛的理想生活》裡,都設定了一條以殷桃為C位的姐弟戀感情線。姚晨也在都市輕喜劇《假日暖洋洋》裡變身禦姐,跟白宇大談姐弟戀。

一些電影咖也選擇“下凡”拍大女主古偶劇,仿佛集齊這塊拼圖,演員事業才更完整。章子怡的《上陽賦》、湯唯的《大明風華》,并沒能幫她們實作事業進階,反而拖累了口碑。可見要麼懸浮、要麼接地氣的BG劇想反響好,還得考量演員與角色和劇集調性的契合度。

CP類型折射審美,如何打破跟風桎梏?

BG劇的主要吸睛殺手锏就是男女主的感情線,甜虐是灑在男女主人物關系上的調味料,而人設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CP的類型,不同的CP類型又對應着大衆更疊的審美。換言之,影視作品裡的熱門CP是折射不同時代女性審美的風向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影視劇中作為主流的相濡以沫型的男女CP,展現了角色在物質生活匮乏階段的互相扶持。樸實的環境賦予人質樸的特質,彼時受傳統規訓根深蒂固的女性,大都懷着自我犧牲的精神。劇中苦中作樂的CP,契合了戲外女性對另一半陪伴感的渴望和寄托了她們矢志不渝的感情觀。

港台導演操刀的偶像劇裡的霸總傻白甜CP,感情的絆腳石源于雙方兩極化的階層,圍繞其中的父輩們堅持的門當戶對理念激發的豪門代際沖突,暗戀男主的惡毒女二耍心機的拆散,男女主的歡喜冤家設定,幾乎是标配。

這類CP能吸引女性觀衆的原因,在于完美的男主人設滿足了她們對戀人的美好幻想,以及充滿粉紅泡泡的劇情為她們打造了可以逃離現世壓力的烏托邦。

大叔蘿莉CP、狗姐CP,則是以男女年齡差來碰撞火花,但前者強調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後者凸顯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是兩種相悖的感情關系。而大叔蘿莉CP的式微與狗姐CP的大熱,折射的正是女性随時代發展變得自立自強。

從男強女弱到女強男弱再到男女雙強的人設配置組成的各類CP,也是由新時代女性在推動。相比被男性幫助,她們更向往勢均力敵的愛情,女性在戀愛中對話語權的掌控欲和自主權在變強。比如去年幾對“bg之光”,《你是我的榮耀》《司藤》的男女主,一個是男女雙強,一個是女A男O。

BG劇進化圖鑒

盡管有龐大女性群體支撐,BG劇的市場空間較大,但因跟風創作導緻的瓶頸也在加速來臨,短短幾年甜寵劇和校園劇的失效就是證明。熱門BG題材紮堆不僅消耗了題材紅利、使觀衆審美疲勞、反噬知名演員口碑,更會造成影視行業的資源浪費。

創新引領或是BG劇的突破口,從一些成功案例可窺見。《司藤》樹立了奇幻劇新标杆,《你是我的榮耀》把甜寵融入祖國航天事業的大格局,《親愛的,熱愛的》将主人公感情線與電競行業勾連,《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用主人公的幾世虐戀講述輪回宿命的母題,《愛很美味》《我在他鄉挺好的》創作視角回歸女性世界本真,《甄嬛傳》刻畫古代女性不安于男權統治的野心。

其實,任何劇種都會經曆發展的盛衰周期,BG劇也不例外。重點在創作者要怎樣抓住并延續天然紅利,摸清閱聽人不斷變化的審美喜好,并沿着現有基礎拓寬外延,探索BG劇内容與表達形式的多樣性,才能給人帶來新鮮感,進而增加制勝機率。

尋藝企業微信号開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