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作為現代化機械裝置中一種重要的零部件,屬于精密産品,常被人們稱為機械的“關節”。在工農業、國防軍科、家電等領域中,軸承的精度、性能、壽命、可靠性及各項經濟名額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着主機裝置的運作,同時軸承工業的發展還密切關系着大陸重大技術裝備的制造水準和機械裝置的出口能力。近幾年大陸的軸承出口貿易額呈逐年攀升趨勢,軸承出口也成為拉動國内軸承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軸承材料的發展也呈現進階化、複合化、多樣化,其中金屬軸承材料就包括高碳鉻鋼、滲碳鋼、不鏽鋼、耐熱鋼、工具鋼等材料,非金屬材料有陶瓷、工程塑膠、石墨和碳纖維等。軸承材質的種類逐漸豐富,其成品優勢各有不同,本文就金屬、工程塑膠、陶瓷這三種種材質的軸承特性做逐一介紹。

軸承發展的時間軸
(世界軸承工業興起于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
1880年,最早的軸承由英國在開始生産
1883年,德國建立了世界首家軸承企業(FAG喬治沙佛公司)
1889年,美國開辦ND軸承廠(現為通用汽車軸承公司)
1910年,瑞典SKF向日本提供軸承樣品
1914年,日本NSK成立
1918年,日本NTN成立
1.陶瓷軸承
(1)優勢:
①陶瓷材料耐腐性強,是以陶瓷軸承幾乎不怕腐蝕,可以在布滿腐蝕性媒體的特殊惡劣環境下作業。
②陶瓷滾動軸承上由于陶瓷滾動小球的密度比鋼低,是以重量更輕,轉動時對外圈的離心作用可降低40%,進而産品的使用壽命可以大大延長。
③陶瓷材料受熱脹冷縮的影響比金屬小,合理安排各個陶瓷軸承間的間隙可以将軸承應用在溫差變化起伏較大的環境中運作。
④全陶瓷軸承的疲勞壽命比全鋼軸承長10~50倍,混合陶瓷軸承壽命則比全鋼軸承的壽命高3~5倍左右,在使用壽命上陶瓷軸承遠遠高于金屬軸承。
⑤陶瓷軸承的耐磨性、彈性模量高于金屬軸承,摩擦系數低是以添加潤滑油運轉的陶瓷軸承在油變稀或缺少的情況下,潤滑性能仍不會低于傳統鋼軸承常用的傳統潤滑劑。
(2)劣勢:
制備陶瓷軸承成品的加工方法要求高,成本高,這在很大程度阻礙了陶瓷軸承的普及性應用。
2.金屬軸承
金屬軸承的最大優勢在于加工友善、相對于陶瓷、工程塑膠軸承來說加工成本,價格優勢明顯;其次耐沖性能好,金屬材料品種多樣,适用于大部分正常軸承裝置的應用需求。
使用壽命短,運作時所需潤滑油消耗較大。
3.工程塑膠軸承
①成品密度低,體積輕,高速運轉時的起動力矩小,還能減低轉動的能耗,适合應用于現代化的輕量型結構産品設計中。
②其制備方式為開模注塑成型法,成品的生産周期短,速度快,制造成本低,且設計産品的靈活性大,可被設計成較為複雜的結構形式,整體上經濟性好,便于大批量、規模化生産,能夠提升生産效率,節約制造成本。
③工程塑膠軸承本身具備出色的自潤滑作用,可滿足不能夠使用潤滑油的工程狀态(例如:食品、包裝、醫療機械等),産品維護成本低。
④具有耐磨、低摩擦、抗咬合性等特點,可以根據所需成本的需要加入耐磨元素,将摩擦系數降到更低,由此摩擦熱的降低能夠維持更好的使用性能。
⑤基于自身的材質特性工程塑膠軸承擁有緩震減振的使用性能,運作中可大幅度減少運轉噪音的出現,能被應用至特殊環境中。
⑥具有穩定的高耐熱性和穩定的規格尺寸,溫差區間一般在-250℃~+320℃,可滿足多數工程狀态的運作溫度。
⑦工程塑膠軸承的制備靈活性高,能按照不同性能所需選取不一樣的原材料來增強韌性,由此加大韌性來增強産品的抗沖擊、抗斷裂性,同理也可以加大剛度提升硬度标準。
工程塑膠軸承的劣勢在于機械性能差,轉速較低、載荷低,并且不耐高溫,高溫承受上限低。
相比于國外,大陸對工程塑膠軸承的研發使用起步時間較晚,在原料生産、産品應用方面都比較欠缺。但據有關方面的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國内通用的PC、POM、PA、熱塑性樹脂、改性聚苯醚等五大工程塑膠和市場需求量一直保持30.3%的高速增長,不過大陸對軸承用工程塑膠的原材料進口依賴性強,相關塑膠企業若能把握住市場良機,洞察行情,大力開發相關軸承産品,前景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