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夏非遺藝人:癡醉剪紙間

中新網甯夏紅寺堡2月18日電 題:甯夏非遺藝人:癡醉剪紙間

中新網記者 楊迪

“剪紙是我最大的愛好,下班回家吃完飯後,我就到工作台上開始剪紙,經常剪到晚上12點。”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吳忠市級非遺剪紙傳承人馬靈雁笑言,自己一天不剪紙,就“手癢”。

甯夏非遺藝人:癡醉剪紙間

馬靈雁和女兒一起剪紙。 楊迪 攝

走進甯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非遺剪紙傳承人馬靈雁的工作室,特色團花、動物寫真、人物肖像等各式剪紙作品令人目不暇接。

馬靈雁是家中的第三代非遺剪紙傳承人。“小的時候,村裡人每逢佳節喜事,都會請我的母親和祖母露一手,剪些窗花、‘喜’字。”在長輩的耳濡目染下,馬靈雁也喜歡上了剪紙,七、八歲能獨立畫稿,十一歲時就能自己創作出簡單的剪紙作品。

甯夏非遺藝人:癡醉剪紙間

馬靈雁指導女兒剪紙。 楊迪 攝

在馬靈雁看來,剪紙是從小陪伴自己的最好“玩伴”。“小時候家裡窮,剪紙就是我的玩具,平時和同學放學就去家裡剪着玩,當時沒有紅色的紙,就拿廢報紙、作業紙剪着玩。”

2001年,馬靈雁從家鄉來到甯夏首府銀川求學,并利用業餘時間系統學習剪紙,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藝。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一支刻刀……在馬靈雁的巧手匠心下,誕生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馬靈雁還加入了蓋碗茶、“紅寺堡三寶”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圖案元素,讓自己的作品更接地氣。

“2020年疫情發生後,我在家創作了一幅十五米長的抗疫剪紙長卷,這是我最自豪的作品。”馬靈雁說,這幅作品花費了近三個月時間,展現了當地群眾抗擊疫情的精神。

甯夏非遺藝人:癡醉剪紙間

馬靈雁和女兒展示剪紙作品。 楊迪 攝

“讓我們透過剪紙的镂空,看到你美好的心靈。”在馬靈雁的工作室裡,這句智語格外醒目。馬靈雁坦言,自己從小是一個比較自卑、内向的人,但剪紙為她打開了一扇窗戶,讓她癡醉其間、寄托心靈。

馬靈雁對剪紙的熱愛也感染着她的家人。“我的女兒和兒子一直跟我學剪紙,現在也可以自己創作作品,我的丈夫還為了我,專門學習了裝裱技術。”馬靈雁笑言,自己的家中還擺放着全套的剪紙器具。

如今,馬靈雁在一所國小擔任國文教師,同時也是“非遺進校園”活動中的剪紙老師,向學生們傳授技巧。談到剪紙的弘揚和傳承,她很有信心,“現在剪紙、皮影、戲劇都時常出現在熒幕上,我覺得中國的傳統文化肯定會越來越好,剪紙也肯定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