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語樂壇的「諸神黃昏」與「英雄黎明」

作者:壹娛觀察
華語樂壇的「諸神黃昏」與「英雄黎明」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木宇。

去年年底,音樂平台釋出的年度熱歌榜,又一次引發華語樂壇“藥丸”的輿論聲波,很多人開始懷念以前的唱片黃金時代,天王們的故事再度被提及。有人質疑大衆音樂審美水準的下降,有人将責任歸咎于抖音等短視訊平台,有人聲讨選秀和偶像養成綜藝的荼毒。

那麼,華語樂壇真就走入黃昏了嗎?

在很多人看不見的地方,早已地動山搖,華語樂壇的諸多趨勢,背後實乃整個音樂産業的結構性衍化,這終究是一個内容消費市場的問題,人們總是感慨過去的時代更美好,但換個角度來看,真正美好的時代或許才剛開始。

這是庶民的時代,天王們的謝幕,如同月亮隐去,而後群星閃耀夜空。

誰制造了“藥丸”?

2021年年底,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公布了“年度十大熱歌”,上榜的皆是《雲與海》《白月光與朱砂痣》《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抖音神曲,不料引發了軒然大波。很多人哀歎“華語樂壇要完”,雖然這種聲音早已延綿了不止十年,但這一次格外強烈,不滿情緒如浪湧層層疊疊,将相關話題#華語樂壇#直接推上微網誌熱搜榜第一位。

榜單釋出次日,歌手楊坤就發微網誌稱“我曾經說過,這個時代在進步,可是音樂至少倒退了十年,昨天,我忽然發現我錯了,說的太保守了。”音樂人們和大衆紛紛附和感慨,對華語樂壇頗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

華語樂壇的「諸神黃昏」與「英雄黎明」

可是,這“年度十大熱歌”真能就代表了華語樂壇如今的音樂水準嗎?當然不能,但它能代表市場大多數人的音樂審美偏好,那麼是大衆審美下滑了嗎?并沒有,這不過是彩鈴時代的複刻而已。

周傑倫作為華語樂壇兼具品質和口碑的巅峰代表,就在他如日中天的2004年,另一個市場也孵化出了一個神一般的存在——刀郎。2005年,《法制晚報》報道,刀郎的歌曲被制成彩鈴後瘋狂下載下傳,僅2004年全年産生的收益就超過3000萬元。

周傑倫和刀郎都在各自風格内做到了極緻,進而擊中了不同人群的内心,他們的同時封神,在中國這個廣袤的市場裡,并不沖突。

如今,随着音樂流媒體和短視訊平台的發展,進一步擊穿了更廣泛的下沉市場,而算法與流量的馬太效應,讓“刀郎們”占據了更大的視野,算法會自動篩選出“爆款”,流量會把它推向更遠的地方。《漠河舞廳》的持續火熱,甚至讓原創作者都自己發聲,“别推了,可以了,再刷就變味兒了。”

是以,TMEA根據資料統計釋出的“年度十大熱歌”,被抖音神曲霸榜再正常不過。而表示不滿的音樂人們,更多是從唱片時代走過來,他們的失落與感慨,背後更深次的原因還在于權力的轉移。

華語樂壇的「諸神黃昏」與「英雄黎明」

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公布的“年度十大熱歌”

從唱片音樂到數字音樂時代最大的轉變,便是唱片時代的權力中心——唱片公司的權杖被移交給流媒體平台,而流媒體平台的喜好自然是被使用者所主導。而唱片時代層層金字塔式的造星模式,也被網際網路徹底解構,這便是整個音樂産業在生産模式上的結構性變化,也是效率更新帶來的商業模式重構。

在網際網路時代,唱片工業的制作機制明顯不合時宜,知名制作人張亞東曾表示,“一張标準專輯需要40萬,打榜宣傳和拍MV,最少也要100萬。”這麼多錢砸下去,到底有多少收入很難預測,而制作一首網絡神曲的成本要低很多,在大資料和算法的指導下,市場偏好更加有迹可循,押注熱點制作成本效益顯然更高。

換個方式了解,如果我們把音樂制作當做一種産品研發,那麼如今網際網路流行的靈活開發,就是抖音神曲制作的模式。

華語樂壇的「諸神黃昏」與「英雄黎明」

并且,在數字時代,産品的形态也被重新定義,以前聽歌需要買一張專輯,現在點選單曲即可,而流媒體平台的版稅機制普遍采取“預付款+分成”模式,音樂播放量決定了版權所有者的收入,這播放量自然是由人數最為龐大的下沉市場使用者所主宰。

音樂産業從來都是一門生意,并且從來都是迎合大衆,隻不過如今的大衆主體更為下沉而已,他們通過資料的回報機制,快速走到了主流視野,讓精英們感到了不适。抛開部分人的情緒,市場其實變得更為龐大,伴随着舊秩序的衰落,新的篇章也在被書寫。

群星在悄然崛起

如果我們将視野拉到更高的次元,會發現數字音樂在重塑華語樂壇權力結構的同時,也将其推向了更多元化的一片沃土。

如今,華語音樂内容從供給到消費,都遠比從前更加豐富,任何一種音樂類型,都能找到足夠開枝散葉的土壤,那些喜歡小衆音樂卻苦于身居小城找不到相關資源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2020年底,蟄伏十年的樂隊萬能青年旅店,在網易雲音樂釋出第二張專輯《冀西南林路行》,豆瓣評分9.2,不僅拿到網易雲專輯日榜top2,開售1周銷量突破40萬張,截止2021年年底,總銷售額突破1320萬元。

華語樂壇的「諸神黃昏」與「英雄黎明」

這就是數字音樂時代的魔力,除了工業流水線産品的短視訊神曲,也能将優質音樂作品的市場潛力充分挖掘,幫助音樂人和聽衆迅速找到彼此,并從小衆破圈到大衆。

如果說萬青的崛起還有曾經的口碑積累,那麼諸如沈以誠、徐秉龍、雙笙等95後/00後原創音樂人的成長,則是完全憑借了數字音樂時代的東風,他們或許還不如偶像歌手般為大衆熟知,但在網易雲音樂這樣的線上音樂平台,都已擁有了數百萬粉絲,在自己的世界得以稱王。

當天王天後們不再遮蔽天空,群星們也随之崛起。

根據網易雲音樂最近釋出的《華語樂壇趨勢報告(2022)》,截至21年上半年,網易音樂人總數超30萬,較2016年11月石頭計劃發起時增長15倍。

流媒體音樂平台替代了曾經唱片公司發掘音樂人的作用,相比後者主要力捧少數頂級歌手,音樂平台能給予大量原創音樂人更多的機會,這是商業模式變遷帶來的變化。不僅是網際網路對長尾效應的無限放大,也得益于如今的音樂市場,能為音樂人提供更豐富的商業變現管道,版權收入、平台分成、線上直播、廣告合作等等,都讓音樂平台有更強的動力去扶持和培養新人。2021年,網易雲音樂雲梯計劃給予音樂人激勵金超1億元。

華語樂壇的「諸神黃昏」與「英雄黎明」

《華語樂壇趨勢報告(2022)》

除了音樂人的數量激增,音樂風格的百花齊放也是華語樂壇的一大趨勢,2021年,流行、說唱、電音、民謠、搖滾穩居網易雲音樂曲風播放量前五。這也得益于音綜的推廣,《中國新說唱》和《樂隊的夏天》就分别将說唱和搖滾安利給了更多的年輕人,并實作了多方共赢。

市場對華語音樂類型的包容和鼓勵,也賦予了音樂人更強大的創作自信,在很多人懷念的“黃金時代”,其實大量港台音樂都是翻唱自歐美日韓,類型也大都屬于抒情流行曲風。而如今中國原創音樂正以多元的面貌在加速出海,影響力從國内破圈至海外,根據《華語樂壇趨勢報告(2022)》的調查統計,2020年初-2021年上半年,電子音樂《煙袋斜街》、帶說唱元素的《囍》等多首中國風音樂作品在海外平台播放量均破10億次。

華語樂壇的新氣象,還展現在消費場景上的邊界無限拓展。

華語樂壇的「諸神黃昏」與「英雄黎明」

線上上,音樂正在賦能萬物,可以作為抖音短視訊的BGM烘托氛圍,還能在唱吧為素人提供才藝展示舞台,亦可以在評論區衍生出奇特的社交場域,“深夜網抑雲”将所有未曾蒙面的人們通過音樂連接配接,報團取暖或彼此安慰。

而線上下,疫情雖然阻隔了音樂節的開展,但遍布各大城市的livehouse,也給予新的音樂人更多展示空間,讓年輕人們聚集在一起狂歡。此外,遠途旅行的受限,也間接帶火了露營這一周邊遊的消費形态,“露營+音樂”成為了新風尚,2021年10月,網易雲音樂露營歌單點傳播放量較去年同期增長536%。

如今,音樂人們的舞台邊界被無限拓展,他們不用隐于唱片背後獨自寂寞,或者站在高高的演唱會舞台上才能和粉絲互動,他們可以随時和自己的聽衆在一起。

巨星時代的袪魅,也是群星時代的附魔,你不用多有名,喜歡你的人會一直和你在一起。

平民化時代的序章

華語樂壇,已經全面拉開平民化時代的序章,整個産業結構性的調整已初步完成,現在的華語樂壇早已不再是少數人的甄選,而是多數人的日常。

平民化時代的圈層分野與興趣多元,勢必會造成審美的不統一,類似“古典>爵士>搖滾>民謠>電音>流行>說唱”的音樂鄙視鍊,其根基在不斷被動搖。在《樂隊的夏天》高曉松就表示,音樂類型沒有鄙視鍊,每一個類型都有特别差和特别好的。

而面對TMEA的“年度十大熱歌”,知名電台DJ楊樾則在朋友圈表示,“任何音樂都是有目标閱聽人的,沒有任何能讓所有人都喜歡的音樂,這個熱歌榜單反映的是中國的社會環境、網民結構和審美導向。”“與其為另一群人的選擇心塞,不如想想自己為提高社會審美做了什麼,還能做點什麼。”

華語樂壇的「諸神黃昏」與「英雄黎明」

這段評論在客觀指出音樂市場的市場現狀後,又不失時機批判了精英們居高臨下的審美優越感,并給出積極的建議。不禁讓人想起了2020年10月份譚維維發新專輯時的吐槽,““做自己”的代價就是失去市場”。在知乎上,有高贊答案如此評論道,“當你“做自己”卻發現市場沒反應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下,有沒有可能是自己太菜了?”

社交媒體的發達,也為音樂作品的讨論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從諸多頗具水準的評論以及全民教育水準的提升來看,你很難論斷大衆的整體音樂素養是在下降,而開放式的讨論,也能展示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在這樣一個足夠龐大開放的市場,真正優質的作品一定不會被埋沒。

而凱文凱利的一千鐵杆粉絲理論也将在華語樂壇成為更普遍的現實,隻要音樂人能找到自己的目标人群,并通過自身的才華徹底征服他們,即便人數不多也足以養活自己,更何況在中國無論多麼小衆的市場,都擁有龐大的人群基礎。

時代更疊間,跌落神壇與橫空出世輪流上演,華語樂壇的平民化潮水不可阻擋,新的篇章尚待書寫,無數條道路延伸開來,新的音樂人們正待镌刻上自己的姓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