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是和孟子并列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他曾在齊國首都臨淄(今天的山東省淄博市)的稷下學宮任祭酒,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校長,還教出了韓非、李斯兩個法家的代表人物。
荀子的作品文辭優美,氣勢雄渾,是以荀子和寫下《離騷》的屈原一起被并稱為“辭賦之祖”。
我們這裡編錄了一份《荀子》裡面的經典名句(以及解釋)供大家欣賞學習。

1.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 《勸學》
君子說道:學習不可停止。靛青,是從藍色中提取出來的,但比藍更青;冰,是水凝結形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在荀子看來,學習是不能停下來的,隻有每天堅持不懈,才會不斷地進步。就像我們可以從藍色中提取出青色來一樣。
2.
木受繩則直,金就砺(lì)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xǐng)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勸學》
木材由墨線劃過就變得筆直,金屬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討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了而且行為上沒有過失了。
砺是磨刀石,省是檢討,知通智。每天用學習來提升自己,用檢討來規範自己,就會日益進步。
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 《勸學》
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沒有聽聞先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
在偉大的學問面前,我們都是如此無知而渺小,但如果能夠立志學習,那終有一天也會成就的。
4.
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是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 《勸學》
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境,出遊必定要親近有學問品行的人,這樣才能夠防止品行有所偏,并保持品行中正。
儒家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一定要親近賢人,這樣才能夠讓自己防止邪心,并不斷進步趨于中正。
5.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勸學》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就興起了風雨;彙積水流成為深淵,就生出了蛟龍;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道德,由此具備了聖賢的心行。
偉大的事業都是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那麼現在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6.
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勸學》
如果劃拉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锲和镂都是雕刻的意思。锲而不舍就是從這裡而來。隻要我們專心緻志地去提升自己,那終究可以達到賢聖的境界。
7.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hūn)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勸學》
是以沒有專一的心志,就不會有明朗的智慧;沒有專一的付出,就不會成就偉大的事業。
冥冥和惛惛都是指昏暗,表示為專心緻志,不見其他的樣子。隻有全心全意地去堅持自己的志向,才能夠達成我們的目标。
8.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榮辱》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知道天命的人不抱怨天;抱怨别人的人則會窮困,抱怨上天的人沒有志向。
怨天尤人從來沒辦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永遠要從自己身上做出改變。
9.
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榮辱》
給人溫善的話語,就像布帛一樣暖人;給人傷害性的話語,就像矛戟一樣深深傷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從來是惠而不費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夠處處與人善言,那就是在幫助他人了。
10.
君子養心莫善于誠,緻誠則無他事矣。——《不苟》
君子修養心意,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誠摯。隻要做到誠心就不用做其他的了。
儒家很看重至誠的心态。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在裝模作樣地去學去做事,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就立馬掉頭。隻有至誠無息,用這樣的精神去做,才能夠有所成就。
11.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非十二子》
君子以恥于道德沒能修治,并不恥于被别人侮辱;恥于不守信用,不恥于不被信任;恥于沒有才能,并不恥于不被任用。
道德、信用、才能,都是自己身上的問題,也是過程;而被侮辱、不被信任、不被任用,則是别人身上的事情,也是結果。是以我們多關注下自己,多改變自己,那麼世界也會随之變好。
12.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賊也。
準确指出我的缺點的人,就是我的老師;恰當地肯定我的人,是我的朋友;而阿谀奉承我的人,是來害我的人。
不過我們好像都喜歡聽好話,而不願意去聽批評的話。但批評的話,往往使我們進步,而好聽的話,會讓我們驕傲而堕落,不可不慎。
13.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解蔽》
人的毛病,往往在于一葉障目,而看不清大局。
14.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 《大略》
天氣不寒冷,是沒法看出松柏的長青的;所做的事情不難,是看不出君子的操守的。
荀子作為辭賦之祖,寫作水準相當之高。邏輯嚴密,論證嚴謹。而且金句頻出。這句話就可以當做座右銘來時刻激勵我們的。
15.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終,終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禮義之文也。——《禮論》
生是人的開端, 死是人的結束, 開始和結束都能夠做好,那麼一個人的一生也就圓滿了。
是以君子敬畏開始,并且慎重地做完,始終都是一個樣子。這就是君子的道理,也是禮義的精神。
儒家推崇禮,而禮的核心就是誠敬。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把誠敬貫徹起來,那自然立場堅定,待人真誠,凡事也會有節制,差不多能夠做成一個君子了。
往期請見:
仁者不憂:盤點《論語》中那些經典句子(含解釋)
浩然正氣:盤點《孟子》中那些經典句子(含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