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業地産進入青銅時代

作者:聯商網
商業地産進入青銅時代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方湖

2021年開始中國進入房地産大調整周期,房住不炒、讓房子回歸居住功能等國家重新定位的大政策之下,房地産金融政策緊縮,整個行業處于大調整狀态。萬科郁亮驚呼房地産進入黑鐵時代,那麼與房地産共生的商業地産又處于什麼位置呢?

越過黃金時代(2015年之前),越過白銀時代(2020年之前),商業地産進入青銅時代。

01

房地産進入黑鐵時代

▍郁亮警告房地産進入黑鐵時代

2月9日萬科董事長郁亮在公司年會總結,直言房地産已經進入“黑鐵時代”。要點如下:

1、2022年将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一年,要麼死,要麼活,沒有中間狀态。

2、房地産進入縮表出清階段,縮表出清是一場生死戰。

3、房地産去金融化、投資化,國家不允許房地産占用太多金融資源。

4、行業開啟新發展模式,即“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解決老百姓居住問題是中心,房住不炒。

5、房地産黑鐵時代,人員收入大幅下降。

▍房地産倒閉潮出現

銷售止步不前和銀行緊縮雙重壓力之下,排行靠前的房地産企業出現較高的現金流壓力,一部分企業出現債務違約、破産重組甚至倒閉。

截至到2021年12月31日,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的房地産企業破産公司數量有396家。平均每天都有1.08個房企倒掉,而且我們預判,2022年這種小房企的破産數量和規模仍将不斷擴大和延續。

▍國進民退成為趨勢和常态

國進民退在房地産行業未來可能是一種常态。國進民退主要展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拿地。2021年從各大房企的拿地情況看,在22個重點城市的第二輪集中供地中,拿地額最高的房企是中國海外發展,是央企;第二是保利地産,是央企;第三是中國鐵建,還是央企。拿地額TOP10房企中,60%為央企,30%為地方國企,僅龍湖集團一家民企。

“國進民退”現象背後有三個影響因素:

1.從“三道紅線”名額看,國企和央企的整體負債率明顯比民企要低,尤其是地方國企,“三道紅線”風險名額很低,很多為綠檔,具備繼續擴張的基礎。

2.從融資能力來看,目前央企及國企還具備融資的優勢,融資的成本較低。

3.從市場來看,目前土地市場競争較弱,土地高溢價的情況基本消失,部分優質地塊具備一定的開發潛力,也值得企業出手,隻是目前民營企業資金鍊緊張,有心無力。

另一方面是國資平台接手地方民營龍頭房企。在土地财政之下,房地産企業一直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在地方房地産企業出現危機時一方面關系到地方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因為房地産産業鍊較長、涉及面廣,從購房者到銀行貸款、地方就業、稅收都會産生破壞性影響,通過地方國資平台重組可以将短期影響降到最低。例如南京的雨潤集團、蘇甯集團以及廣州恒大,背後都有地方政府的介入和地方國資的支援。

02

商業地産進入青銅時代

▍商業和地産的共生關系可能被切斷

商業地産=商業+地産,沒有地産的現金流和綜合配套支撐,商業地産就斷了一條大腿。

1、商業綜合體開發仍然對房地産依賴

尤其城市标杆性、超級綜合體的開發與營運,涉及購物中心、星級酒店、寫字樓、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高品質住宅、商業街等各類型房地産産品,不管是新鴻基的IFC,還是華潤萬象城,依賴的是房地産綜合開發商的背景。

2、輕資産模式,局限性較大

一方面,受項目位置、物業條件限制較大;另一方面,因為商業輕資産回報周期較長,純粹輕資産不太可能有較大資金投入,對項目的建設、投入就不太可能很高,也就無法做出高品質标杆項目。

3、中國商業的融資管道比較局限,都擁擠在上市的獨木橋

▍受房地産拖累商業地産進入青銅時代

商業做的是長期租金回報,具有穩定現金流,相對比較穩定;地産走的是短期銷售回款,周期短見效快,回報率高但是賣完那就結束了。

有房地産支撐,商業地産是兩條腿走路,既要商業長期租金的穩定回報,又有前期房地産銷售資金的支援,可以做出更大投入、更高規格的商業作品。

沒有房地産的支援,少了這條大腿,僅靠商業自身租金回報和現金流,很難做出高規格的商業綜合體産品,另一方面沒有地産現金流支援,商業快速規模化發展也會受到較大影響。

沒有地産支撐,在中國商業融資管道比較單一情況,整體商業形勢是供大于求和結構性不平衡,商業進入青銅時代。

▍社零總額和線下零售持續增長,消費促進商業發展

根據最近十年有關資料統計,國家社零總額保持穩定增長,與GDP總額保持在38-44%區間,2021年到44萬億,為當年GDP的44%。

商業地産進入青銅時代
商業地産進入青銅時代

線下零售與社零總額關系,從2012年的93.6%到2021年的70.6%,呈下降趨勢。在2020年和2021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基本穩定在70%。以上說明線下零售下行趨勢,已基本見底;線上上成本高企之下,線下零售可能會迎來增長趨勢。

03

青銅時代的商業怎麼幹?

内卷是競争的代名詞,不僅外部行業内卷,而且企業内部内卷嚴重。大家開玩笑說,老闆和人事都在考慮怎麼卷死你,來緩解、緩沖外部市場競争壓力。那麼青銅時代的商業該怎麼幹,我大緻總結三點:

▍管控好現金流,是企業生死線

老虎來了,不是吃掉所有人,而是跑得最慢的那個人;疫情來了,不是所有企業都會倒閉,倒閉的是那個現金流枯竭的那家公司。

不是租金,不是利潤,而是現金流,管理好企業現金流,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最後生命線。在1.95萬億巨債面前,超級巨無霸的恒大,爆發債務危機,不得不走向債務重組。

1、升維經營,改進收入模型

商業項目收入結構相對比較單一,以租金和物業費收入為主,加上部分停車場和多經收入,也相對比較固定。可以擴充思維,從經營固定商鋪,到經營商業空間升維,那麼在這個次元上,隻有購物中心的空間都可以擷取收入,不僅是固定商鋪,可以是非固定商鋪,多經點位、通道、中庭。

也可以不是商鋪,比如外廣場、屋頂、金街、停車場乃至外牆,空間即服務,服務即收入。

如果把商業經營,再進一步升為流量經營,可以通過流量來擴大收入,提升抽成商戶銷售來實作收入提升,通過流量經營擷取品牌和商家的營銷合作與冠名收入,通過線下流量擷取各類廣告收入等等。

升維經營模式,從商鋪租賃到空間經營,再到流量經營,那麼從有限固定鋪位,擴充到更大的全方位的空間營運,再擴充到無限的流量經營,打開思路就有更廣闊的空間,收入結構不再僅限于租金物業費。

2、簡化管理,控制成本

危機來臨之前,多數企業開始做的一個标準動作就是縮減成本,減員增效。簡化管理,縮減成本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危機來臨之前,我們管理者要有一個判斷和決策,把管理層級簡化、決策機制簡化、執行流程加速,通過提升效能,抓緊有限市場機會,更快更好适應激烈市場競争的變化。

砍掉不必要管理,砍掉不必要的成本,輕裝上陣,企業沒有壓力,才能在老虎來的時候,跑得更快。

3、短期主義保證現金流

看得近、走得遠,短期主義未必不是好事,無數個短期目标構成長期目标。把每個短期目标分解落地,執行到位,最大限度保證企業現金流不出現風險,這是最底線的紅線。這也是短期主義必須實作和保證的目标。

▍回歸商業本質,做好經營

1、不走平常路,堅持自己特色

可以借鑒、可以模仿,但最終要走自己的路子。以中國燃油汽車發展為例,以技術換市場,我們努力追趕,卻始終越不過那三座大山(品牌、專利、核心部件制造)。

換向新能源汽車賽道,中國與歐美領先國家站在統一起跑線,中國獲得領跑世界的機會,中國雖然成就了美國特斯拉(中國市場和超級工廠),但也造成一批世界領先、具有自主技術和品牌的中國車企,如傳統車企轉型代表比亞迪、長城、奇瑞等,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等。

高度競争的商業行業,簡單複制、照搬品牌、依葫蘆畫瓢的時代已經過去,以項目特色為立足點,堅持自己定位、塑造項目差異化,努力滿足和服務好周邊客群,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同質化沒有特色、沒有定位的商業,在強競争之下是走不遠的。

2、以人為本、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經營轉變

其實,上面提到商業升維經營的兩個次元,第一個次元更新到空間營運,第二個次元更新到流量經營。

商業發展到今天,從以經營項目為出發點,到以經營品牌為出發點,到今天以經營消費者為出發點,是從計劃到市場、從供給到需求的變化。

因為行業充分競争、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如果不能滿足和持續滿足目标消費者需求,消費者就會遠離甚至抛棄這個商業,進而導緻該商業沒有流量而導緻關門大吉。

正在從人性上去了解消費者,洞察消費者需求,通過空間場景、品牌更新、服務創新與消費者互動交流,引導消費潮流、制造消費驚喜、滿足消費需求,那麼這個商業可能就會擁有更大流量、走得更遠。

3、價值鍊核心環節

每個企業和項目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定位。找到項目的定位,聚焦核心價值,并且把這個價值做到極緻,讓消費者充分感覺、體驗和傳播,那麼這個價值點就可能放大成為企業特色和文化,讓企業走得更遠。

比如胖東來核心價值就是服務,通過工匠精神把服務做到極緻化。通過四個核心關鍵提升服務:将服務植根于企業文化、用行業科學家的精神打磨服務、配套硬體來提升服務、做好細節實作服務落地。

胖東來通過服務感動消費者,體系化、制度化地“将服務進行到底”,持續地落地和創新,成為不可複制的核心武器。很多去參觀和學習,看了感觸很深,但是絕大數企業都沒有把服務做成核心競争力。

商業地産進入青銅時代

4、長期主義保障業務可持續發展

時間是最好的朋友。如果拉長時間,我們能看到因果、看到趨勢、看到規律。根據項目生命周期,判斷所處發展階段,根據項目定位或二次定位,制定相應業态規劃、資管政策、招商政策、營銷和營運計劃。

在放水養魚的時候不涸澤而漁,合理提檔更新時機絕不拔苗助長,該調整規劃時絕不按兵不動守株待兔,該發力主動營銷時絕不靠天下雨。

判斷經濟趨勢、洞察市場機會、了解項目周期,在合适機會做合适的事,該進攻時不保守,該調整時不固守,上行時不放棄調整品牌的努力,下行時不要繼續貪戀租金的高峰,從收益、品牌組合、商場流量、社會口碑多個次元構築綜合競争力體系評估商業的長期走勢。

拉長曆史長河,商業項目不是每一個階段都要收益(租金)最大化的,也不是每個階段都要做到流量最大化的,也是每個階段做到品牌組合最優化的,我們需要在項目不同生命階段做出不同的組合政策,來實作整體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和價值最大化。

▍建立商業生态,做大朋友圈

商業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體系,與自然生态系統中的物種一樣,商業生态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整個商業生态系統的一部分,每一家企業最終都要與整個商業生态系統共命運。

第一個層面:TB面對品牌,Tb面對品牌代理商或投資人

第二層層面:TC面對消費者

第三個層面:TG面對政府部門

第四個層面:TI輕資産合作方

......

可能不止以上四層面,每個層面都是經營的一個次元。

正是因為商業生态複雜性,涉及環節多,導緻商業經營難度和複雜性增大。需要通過商業管理團隊,把這些看似零散的環節要有機融合到一個系統使之為我們服務,并且通過不斷耦合、互動、創新,才能發揮最大合力,最大化提升商業競争力。

結束語

進入青銅時代的商業地産,呼籲少些内卷,簡化管理,控制成本,升維經營,提升效能。把精力集中在市場一線,消費者溝通一線,品牌協作關聯一線,讓一線聽見炮聲的人,能夠有些開火權。

長期主義經營目标和短期主義收益名額相結合,不拔苗助長、不涸澤而漁、不眼高手低、不南轅北轍,就是少走彎路、多做貢獻。

堅持定位、堅持特色,和品牌和消費者保持良好互動,經營好自己的朋友圈,就是最大的勝利。寒冬過去之後,必将是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