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江澎湃築新城——宜賓三江新區成立兩周年記

作者:叙州之窗

2022年2月18日,四川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設立兩周年!

這個朝氣蓬勃的新區,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成長。

一大批頂尖企業落戶。世界500強8家、中國500強14家、上市公司27家,華為、中國中車、吉利汽車、甯德時代、遠東控股、康佳、奇瑞來了,數萬産業勞工在此繁忙、奮鬥。

一大批高校科研機構紮堆入駐。12所高校、馬克·列文等2個諾貝爾獎專家工作站、歐陽明高、鄧中翰院士工作站和吳鋒院士锂電創新中心入駐,是四川省高校科教資源最多的省級新區。

肩負着“為全省省級新區建設探索新路、作出示範”的使命,和宜賓市“培育競争新優勢、打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核心引擎”的期許,過去兩年,宜賓三江新區以“敢為人先,行勝于言”的精氣神,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發展答卷。

2021年,三江新區地區生産總值(GDP)實作300.3億元,突破300億元,增長23.1%,規上工業總産值、進出口總額分别增長55.6%、24.5%,主要經濟名額增速遠超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準,在四個省級新區中名列前茅,強勢入選全國城市新區潛力50 強第19位。

三江澎湃,江河彙流。無數的企業家、工程師、産業勞工及各行各業建設者,來到三江新區這片沸騰的熱土,成為三江新區跨越前行的開拓者、參與者、見證者,共同建設國家級新區和共同富裕示範區。

三江澎湃築新城——宜賓三江新區成立兩周年記

“聚”

龍頭引領 産業集聚“串珠成鍊”

三江新區沙坪街道火花社群,原本隻有千餘居民的城郊社群村,2020年初開始,社群一下子湧入了四、五千名建設者,他們在這裡吃飯、租房、消費,讓社群一下子變成了人聲鼎沸的“大集市”。

這些從全國各地湧入的建設者,大部分在緊鄰社群的東部産業園工作。兩年來,三江新區東部産業園相繼落地了總投資超過600億元的産業項目,數萬建設者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建設。整個産業園,以一天一個樣、一周大變樣的建設速度,讓前來考察的人們驚歎“宜賓速度”。

甯德時代,全球動力锂電池制造領軍企業,2021年12月28日,與宜賓三江新區再次簽署《四川時代7-10期項目投資協定》。這是繼2019年12月以來,甯德時代總投資320億元落子四川時代1-6期項目後的又一次加碼。

“龍頭”來了,産業鍊配套企業“葡萄串”般接連跟進落戶。時代吉利、長盈精密、美達、鋼貓、台群等衆多锂電領域上市公司及知名企業,紮堆投資三江新區建廠。

“目前,已有32戶動力電池上下遊企業與宜賓簽約,還有近40戶企業正在洽談落戶事宜。”三江新區經合外事局有關負責人說。

不隻是動力電池産業叢集,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産業,同樣呈現蓬勃發展态勢。

截至2021年,三江新區智能終端産業規模增加至144 戶,覆寫新型顯示、5G 通訊等泛智能終端領域,以極米、天珑、朵唯為代表的各類智能終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投資15億元的大族雷射新能源智能裝備生産基地等項目全面啟動……

“隔一段時間,就起一棟樓,修一個工廠,架一座橋……”見證過深圳速度的四川康佳智能終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劍宏說。

康佳是最早一批到宜賓投資的智能終端企業。周劍宏說,“過去,因為相信是以看見。在三江新區什麼還沒怎麼發展的時候,相信宜賓市委市、政府發展新興産業的決心、效率和服務,康佳選擇到了宜賓投資;現在,因為看見是以相信。宜賓及三江新區一流的招商服務環境,吸引了甯德時代、中國中車、吉利、凱翼汽車、長盈精密等大企業前來投資,正加速宜賓三江新區崛起。”

三江澎湃築新城——宜賓三江新區成立兩周年記

“融”

科教賦能 遍開産教融合之花

中國的開發區在快速的演變過程之中,每一個開發區都在尋找和塑造自己的核心競争優勢,同時也在吸收全球開發區的先進經驗。

2021年11月25日,“共飲長江水·同創新未來”2021宜賓三江新區走進長三角推介會在蘇州舉行,一位特殊的嘉賓,用質樸的語言點贊了蓬勃發展的宜賓三江新區。

“蘇州,用了27年的時間,走了差不多新加坡50年的路;宜賓三江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無論是産業發展還是經濟增長速度,都有驚人相似之處,但三江新區還發揮了後發優勢,超前地把蘇州工業園區在第2個10年做的事情也提前完成了,奠定了未來發展潛力。我相信下一個十年,一定是宜賓三江新區的發展爆發期。”新加坡邦城規劃顧問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陳啟甯說。

作為蘇州工業園區和宜賓三江新區發展的見證者,陳啟甯所說的“後發優勢”和“超前完成”,就是位于三江新區的宜賓大學城和科創城“雙城建設”。

2016年,宜賓舉全市之力,超正常啟動建設了36平方公裡的“雙城”。

如今,結合宜賓經濟社會發展,着眼于培養宜賓急需緊缺應用型人才的大學城,引入了四川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大學等12所高校,助推宜賓在校大學生從2016年的2.5萬人增加到目前的8萬餘人。科創城(宜賓市科創中心)引進了馬克·列文等2個諾貝爾獎專家工作站,歐陽明高、鄧中翰院士工作站和吳峰院士創新中心入駐,成功申創西南網際網路、領策2個國家級孵化器。

“雙城”賦能下,三江新區“學教研産城”同頻共振間,正綻放出越來越多的融合之花。截至2021年底,三江新區50%以上規上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推動在宜高校、“雙城”科研院與企業簽訂技術服務合同198個,開展合作項目76項,共建聯合實驗室7個。大學紮堆,教授、老師、學生從四面八方彙聚,多元文化互相碰撞,三江新區湧動着青春氣息和創新活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三江新區,談論着5G技術、锂電池和新能源汽車。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說,“以前,我以為西部發展産業隻能承接東部的産業轉移,但到了宜賓,才發現西部城市也可以實作創新驅動發展。”最早一批到宜賓三江新區投資智能終端産業的企業家何明壽說,“依靠政策,發展新興産業,宜賓可以‘快’起來,但大學城、科創城才能讓宜賓真正走向強大。”

三江澎湃築新城——宜賓三江新區成立兩周年記

“闖”

敢為人先 奮力擔當“探路者”

作為全省首個省級新區,設立之初,省委、省政府就對三江新區寄予肩負高品質發展“探路”使命厚望: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産教城融合發展新模式、開放型經濟發展新舉措,打造長江上遊綠色發展示範區、創新型現代産業發展集聚區、國家産教融合建設示範區和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

沒有現成的路子可以照搬,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複制,三江新區如何擔當有為?

敢為人先式的“闖”字是關鍵字!

長江工業園,宜賓市翠屏區新興産業發展“主戰場”,去年初以來,相繼落戶了科達利、震裕新能源、四川時代7-10期等重大項目。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落戶翠屏區的動力電池産業鍊項目,全部都是三江新區招引而來。

“這是三江新區攜手翠屏區,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适度分離管理模式的重要成果。”翠屏區工業園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增量共享”原則,三江新區、翠屏區共建共享長江工業園,重大産業項目招商由三江新區牽頭,而企業服務等經濟社會管理工作則由翠屏區牽頭。共建共享合作機制下,項目落戶長江工業園,跟落戶三江新區沒有差別。

不隻是翠屏區,圍繞動力電池産業叢集,三江新區攜手南溪區、江安縣、屏山縣、珙縣以及高縣,共同打造“1+6”動力電池産業生态圈,布局承載動力電池電芯、智能裝備生産制造、電池結構件、電池隔膜、化工類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以及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回收、拆解、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類等項目;攜手翠屏區、叙州區打造“1+2”新能源汽車産業生态圈,布局承載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生産、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機電控裝置及電子元器件生産制造以及汽車零部件等項目。

三江新區,既有“敢為人先”的闖勁,又有行勝于言的幹勁。

如今,三江新區深化“有事不缺、無事不擾”服務理念,持續開展“定人員、聯企業、挂任務、幫難題”的“定聯挂幫”行動。三江新區工業和服務業局有關負責人說,落戶新區的每一個企業,都有對應的“保姆”和“管家”,走訪企業時,無論企業反映了什麼問題,都先收集起來,回來後再分發給相對應的部門處理,單個部門無法處理的,多個部門就碰頭開會讨論解決。“絕對不允許出現‘這問題不歸我們管,你們找其他某某部門反映’這樣的情況。”

“集全區之智、聚全區之力打造‘政策優、成本低、效率高、服務好’的營商環境”,持續擦亮“三江服務”品牌,全國營商環境百強區排名上升至第54位。在宜賓率先開展“交地即交證”、率先推出“交房即發證”、率先實作“企業開辦4小時内辦結”、率先提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50個工作日”等七個“全市率先”,設立了三江中心法務區,打造川南(宜賓)人力資源協同創新發展試驗區暨四川宜賓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成為“宜”營商 “賓”沓來的投資熱土。

從沿海而來、落戶宜賓的多位企業家,對三江新區這種“沒有做不到,隻有想不到”的營商服務很是感慨:“能吸引來優秀的企業,就是三江新區最好的代言和品牌。”

三江澎湃築新城——宜賓三江新區成立兩周年記

“熱”

“以人為本” 打造高品質宜居地

開計程車的陳師傅,是土生土長的宜賓人。他說:“和幾年前相比,最大的變化是人越來越多、人氣越來越旺。以前很少開車過長江橋到三江新區,現在每天要多次往返接送乘客。”

季斌,2018年大學畢業後隻身來到宜賓,2020年在三江新區創業當了食品百貨店老闆。“每到周邊企業廠區勞工下班的節點,勞工們都會過來消費,尤其是周末節假日,店裡更是人滿為患,大學生群體、年輕勞工居多,主要購買零食及生活類日用品,一天營業額多的時候可達五萬餘元。”季斌說,他和團隊夥伴正計劃繼續擴大規模。

季斌的商機來自宜賓三江新區的高速發展。随着産業城、“雙城”的拔地而起,大學生、城市建設者和産業勞工不斷湧入三江新區,人口呈“淨流入”态勢,催生百業的同時,也對新區“吃住行遊購娛”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此,三江新區對标建設國家級新區和高品質發展樣闆區的目标,緊盯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文化休閑、城市公園等十大闆塊,全面實施總投資168億元的民生基礎設施補短闆“兩年攻堅”行動。

如今,三江新區對标最高最好最優,為企業、人才群衆提供宜業的産業發展環境、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發展環境、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美麗宜居的綠色發展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和開放的貿易環境等,始終以優厚的政策、有力的保障、貼心的服務,讓投資者放心投資,讓企業家安心創業,讓在新區工作生活的所有人舒心生活。

“一年起步 、 兩年見效 、 三年成勢。”三江新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将發揚“敢為人先,行勝于言”的三江精神,錨定“五區”建設目标,積極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産教融合發展新模式、開放合作發展新舉措,奮力決戰臨港經開區(東部産業園)、長江工業園(農高區)、高職高教園、綜合保稅區、羅龍園區“五大戰場”,建構應用、消費、品質、治理、融合“五大場景”,朝着建成國家級新區和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奮鬥目标不斷邁進。(四川經濟日報 楊波 侯雲春 嚴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