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真是“凍”奧啊

作者:半島網
還真是“凍”奧啊

半島全媒體特派記者 杜金城

雖然出生在北方,但這次到張家口賽區采訪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才終于領略到了祖國“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壯美畫卷。當然,幾天采訪下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這裡的低溫天氣,兩次戶外采訪徹底讓我對“寒冷”這個詞有了全新的認識。

初來張家口崇禮賽區那天,是2月14日中午,當時手機顯示當地的溫度是零下17度。我也是早有準備,把這趟出差帶來的“特殊”禦寒裝備早就套在身上,比如在青島從來沒穿過的棉褲、雪地靴、厚手套。另外還在關鍵處貼上了“暖寶寶”。

從崇禮的太子城火車站到酒店有半小時的路程,因為時間太短,根本沒有體會到零下17度的威力。以至于到酒店後,我還和同行的小夥伴吹噓“這裡的低溫也不過如此嗎”。結果,當天晚上我就被現實結結實實打了臉。因為當晚有徐夢桃的空中技巧決賽,我們早早吃完晚飯就往雲頂雪上公園的賽場趕。這個比賽場地需要修建很多坡道,是以直接建在了山上。車子一路爬山,一到賽場我就明顯感覺山上要比山下更冷一些,加上晚上的原因,還沒有開始觀賽,我已經感受到了寒意。低頭看了一眼手機,“-26℃”……

還真是“凍”奧啊

徐夢桃參加的空中技巧決賽,10幾位選手要比三輪,取最好一輪的分數來做排名,是以比賽時間接近兩個小時。起初我們還在觀賽區坐着觀看比賽,但後來實在太冷,大夥索性都早早趕到混合采訪區站着觀看比賽,這樣明顯能暖和一點,順便還能提前等待采訪對象的到來。

整個混合采訪區鋪了一層塑膠地墊來幫助記者們抗寒,但在超低溫情況下,這層地墊幾乎失去了作用。大夥第一反應,基本都是“腳凍透了”。是以整個混采區的記者都保持着幾乎統一動作,就是跺腳。幾十個人蹦蹦跳跳的場景的确有些可笑,還有電視台的記者端起錄影機把這一幕錄了下來。

跟低溫鬥争的方式除了跺腳、搓手、喝點熱水外,也實在沒有太多的辦法。每個人都貼了暖寶寶或是加熱鞋墊。但在這樣超低溫的情況下,這些禦寒裝備幾乎失效。大夥的眉毛、胡子、頭發上都結了冰。最慘的還是戴眼鏡的記者們,因為哈氣遇到鏡片馬上結成了冰花,是以看一會比賽,就有人摘下眼鏡,用紙巾不停地搓冰花。

等到徐夢桃奪冠激情慶祝的時候,混采區的記者們幾乎都已經凍得麻木。好在,中國隊拿到金牌的喜悅讓大夥又使勁地蹦了幾下。結束采訪,往媒體工作間走的路上,我的兩隻腳完全失去了知覺,感覺像是兩塊木闆在機械地往前挪。到了工作間,緩了一刻鐘的時間才重新緩過勁來。

還真是“凍”奧啊

總結下來,青島的冬天也寒冷。那種冷是海風吹起,像小刀刮在身上、臉上一般的刺冷;而崇禮的冷是那種無聲無息,卻又紮紮實實的冷,凍你一次就讓你銘記一輩子。再回想,自己初見這裡壯觀雪景時心生“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情,但隻要一次戶外采訪就徹底被天氣打敗。不禁感歎在大自然面前,人還真是無能得很。

說到低溫大雪天氣很想誇誇張家口崇禮賽區的志願者們。這邊在冬奧開始後的第一場雪是從2月13日淩晨起開始下的,當時的大雪飄飄灑灑下了一整天,直接導緻雲頂賽區中國選手谷愛淩、楊碩瑞計劃參加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資格賽延期并暫時取消,這個事當時還上了熱搜。大夥才明白,原來大雪與冬奧會并非“絕配”,甚至還會扮演者搗蛋者的角色。

而這場雪讓張家口賽區的志願者徹底忙碌起來,很多志願者是徹夜掃雪。有的是為了確定冬奧會期間的道路暢通,有的是為了保證賽道賽場的安全。而張家口當地也是全民都積極參與了除雪。從當地的媒體透露的消息看,僅僅2月13日清晨,全張家口市各縣區累計動用各類除雪車輛586台次,出動人員以及群衆12328人次,清掃道路面積3827萬平方米,清掃積雪14722噸。

還真是“凍”奧啊

記者探訪“雪如意”也就是國家跳台滑雪中心時也了解到,在13日當晚的大雪還沒停時,場館的運作保障團隊就開始了賽道平整作業,為運動員提供最安全的賽道環境。還有賽事醫療保障團隊也是做好了比平時更加細緻的準備。雲頂公園的138名醫護人員全員上崗,在坡面障礙技巧400多米的雪道上,4個點位的醫療小組和2個備用小組嚴陣以待。

這場大雪造成的影響直到16号這天才算全部消除。17号,天空又飄飄灑灑地落起了雪花,看着又忙碌起來的志願者,真心要向他們緻敬,冬奧會的成功最離不開他們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