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龐家村裡有個“李博士”

作者:九派觀察

川觀新聞·達州觀察 徐洋 卓峻帆 攝影報道

“還有10天,養豬場的第一批3000頭生豬就要出欄了。”2月15日中午近1點,達州市達川區管村鎮龐家村的達州市鼎泰紅岩子養豬場,李洪權還在豬場忙碌着。

新春走基層|龐家村裡有個“李博士”

“我們的養豬場與德康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德康對我們進行線上管理。”李洪權拿出手機翻出監控頁面,“你看嘛,我們豬場每個角落都有監控,他們提供豬苗和豬飼料,我們隻需要做好豬場管理,達到他們要求的養豬标準即可。有保底收購價,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還會适當加價。”

“博士就是博士,跟我們就是不一樣。”李洪權是龐家村走出的第一個博士,在管村鎮遠近聞名,大家都喜歡叫他“李博士”。

新春走基層|龐家村裡有個“李博士”

陳小平 攝

2012年,李洪權博士畢業後進入湖北省農科院端起了“鐵飯碗”。不過不到兩年時間他便南下經商;2018年,他揣着在深圳打拼掙得的“第一桶金”返鄉創業“我還是最想當農民。”

博士回鄉當農民,引發李洪權朋友圈的轟動。

“我的想法很簡單,家裡父母年齡大了需要照顧。農村也需要年輕人,加上我又是學的農學,這隻算幹回了‘老本行’。”經過幾年田間地頭淬煉,李洪權被曬黑。戴着一副黑框眼鏡的他,看起來斯文腼腆,但談吐間,卻又是田地裡摸爬的“老把式”。

回鄉幹什麼?

經過考察,李洪權決定先投資青花椒。

新春走基層|龐家村裡有個“李博士”

“種青花椒有政府扶持,勞動力需求大,可以帶動更多村民就業。”返鄉當年,李洪權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與村民們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1000畝土地種上了青花椒。

上千畝的花椒基地需要大量有機肥,搞養殖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2020年,年出欄規模達5000頭生豬的達州市鼎泰紅岩子養豬場投産,“我還有一個400畝的魚塘進行淡水養殖,主要以四大家魚為主。”

新春走基層|龐家村裡有個“李博士”

“豬的尿液、糞便,經過發酵處理後,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與水混合,通過管網滴灌技術送到花椒基地,不僅可以做到少施肥節約成本;還可以很好的改善土壤土質,使得花椒長勢持續良好,實作種養殖業良性發展。有機肥的廢料,還可以在花椒基地裡種草,也可以用來養草魚。”這是李洪權的循環農業經濟賬。

李洪權還建有一個釀酒廠,酒糟也變成了豬和魚的飼料。

李洪權回鄉4年,專合社陸續流轉土地2000餘畝,其中1000餘畝種植花椒,200畝種植柑橘,帶動周邊168戶農戶發展。

新春走基層|龐家村裡有個“李博士”

“每年可以拿到一筆土地流轉費,平時在花椒基地、養豬場打工還有工資可以拿。”老鄉們給李博士豎起了大拇指。

今年,李洪權已有自己的新課題:“如何用好撂荒地,以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争取今年能有所作為。”

【來源:川觀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