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築可閱讀|靜安飯店:藝術流派融彙所投射出的建築與場所記憶

建築可閱讀|靜安飯店:藝術流派融彙所投射出的建築與場所記憶

壽幼森攝影

上海在中國近現代化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承載建築與場所記憶的角色,被國内外許多學者看作是研究近現代中國的一個視窗。曆史的包容缱绻,積澱下了世界藝術流派變幻的城市萬花筒,也塑造了獨特的海派建築文化——包容與海納百川。

靜安飯店作為上海市優秀曆史建築之一,也是多元建築風貌的投射,增添了一份獨特的場所記憶。其外部設計雖沒有太多的裝飾,卻通過結構與材料之間的互動定義了建築空間,就如同樸實的詩歌般,賦予了材料質樸的個性與自然的張力,進而呈現出怡人的尺度,進一步滿足了住客在東方享受地中海的輕松惬意與高品質服務的需求。其前身海格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是美國建築師哈沙德設計的西班牙風格的多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建築材料與裝飾上雖沒有采用外灘近現代建築群中古典主義裡高大的羅馬柱式或厚重的花崗岩貼面,但讓人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的浪潮下裝飾主義所特有的簡潔幾何裝飾。對比設計師之後的作品(建于1930年的枕流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可以看出其中貫穿的手法,例如簡潔的樓面與對稱式的建築結構,以及探出式的入口門廊拱形設計。

可以說,靜安飯店是哈沙德早期設計中在新藝術運動的影響下從折衷主義向裝飾藝術轉向的代表作之一,同時也是他早期對裝飾主義的探索及實驗性作品。

靜安飯店的曆史緣起與風華

靜安飯店坐落于靜安寺街道海苑居民區,華山路370号,是一座具有典雅濃郁的西班牙風格的西式建築,并于1994年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曆史建築名單。該建築由哈沙德洋行設計并修建于1925年至1934年,整體建築外形具有折衷主義與裝飾藝術風格色彩,在經過近百年的曆史變化與沉澱後,已成為很多人心中一份獨特的記憶。

建築可閱讀|靜安飯店:藝術流派融彙所投射出的建築與場所記憶

靜安飯店原名“海格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鋼筋混凝土結構,簡瓦坡檐,水泥砂漿糙面牆面。對稱立面中部及兩端設四陽台,入口設石拱券門廊,門内大樓梯直升2層門廳。抗日戰争勝利後,上海市地政局開辦土地産權登記時,曾由英國僑民杜納代理海格大廈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産權登記,但“股份有限公司”僅是個用于申請的名義,實際是幾個英商彙豐銀行的進階職員發起并由英、美旅滬僑民等多人出資共同購地建房用于自住:例如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第82号室連同第39号工廠中的房間是屬于英商協和洋行,81号室是被美商上海電話公司所用,12号是歸于英僑魯賓生的等等。新中國成立之後,此建築改作中共華東局機關辦公大樓,後又成為中共上海市委辦公樓。根據筆者采訪的從業人員口述,陳毅也曾在這座樓裡辦公。1977年12月,為适應旅遊事業發展的需要,大樓改做飯店,更名為靜安飯店,1992年加建兩層,共9層,設客房104套,其中特等套房一套,雙套房7套,單間客房96套,8層和9層内有餐廳,整體建築面積4932平方米。

靜安飯店的照明燈具都有近50年的曆史了。在筆者的采訪中,一位在此工作了30多年的飯店從業人員介紹說:“這些燈具都是裝修考察時,專門從西班牙采購的雲石燈,那個時候一個燈就二十多萬人民币,整個樓下來的費用也是很大一筆,但是真的很漂亮,很多來這裡喝咖啡的顧客都會問到這個燈。”雲石燈采用了西班牙雲石整塊進行切割和打磨,其特有的雲形紋路、色質純真、天然紋理,是火山爆發後的岩熔經數萬年固化形成的固體,具有“剛中有柔、硬中見軟”的特性,折射出的光柔和靜谧,暖中帶着典雅與古樸,投射出時光流轉與歲月沉澱的獨特氛圍,烘托出靜安飯店獨特的曆史記憶。

五十多年來,靜安飯店以其優質的服務、精美的菜肴和優美的環境赢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飯店的特色菜“水晶蝦仁”,在社會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吃在靜賓”的美譽也曾口口相傳,受到國内外顧客的認可。至今,飯店接待過衆多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政要等,其中有前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英國女王胞妹瑪格麗特公主、高棉王國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等。另外,很多顧客與靜安飯店有着十幾年深厚的感情,哪怕去了外地,每年來上海也都會選在這裡入住,酒吧吧台的從業人員介紹,他在這裡工作了幾十年,有些老顧客他至今都認得出,這大概就是植根在了這代人記憶中的上海開放包容的性格吧。歲月缱绻,創新讓上海一直迸發着活力,而曆史的沉澱與記憶讓上海這座城市更加的迷人與隽永。

建築可閱讀|靜安飯店:藝術流派融彙所投射出的建築與場所記憶

入口處的拱圈門廊

藝術流派糅合的投射:從折衷主義到現代裝飾主義

哈沙德洋行是一家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上海頗有影響力的建築設計事務所,由美國人哈沙德和菲利普斯在上海合夥創立而成。建築風格早期多為折衷主義,後期則多帶有裝飾藝術派格調。而靜安飯店正是其從折衷主義向裝飾主義方向的轉折探索之一。

雖然建築整體給人第一印象是紅頂白牆的浪漫西班牙印象,細節中卻能看到新古典主義對于古希臘、羅馬柱式的偏愛,但不同于上海彙豐銀行等運用三層高的愛奧尼克巨柱式,靜安飯店的設計上将以往高大的柯林斯柱式做成了一層小巧的裝飾柱式裝點在圓曲的幾何造型窗上。入口的圓拱形階梯門廊裝飾了金色的方形圖案的通道具有未來象征感,在裝飾風格上帶有象征主義傾向,屬于象征主義的視覺色彩。其花園設計,從1948年的曆史衛星圖與底圖中整體軸對稱的環境空間設計來看,是将建築與景觀空間融合形成了新藝術風格,是對西方古典園林的對稱性與浪漫主義的反叛,反對僵化古典主義,着重展示藝術、生活和自然的概念,将建築作為景觀中的背景,推崇自然主義特性,模仿風景畫,周圍大片的草坪設計,給靜安飯店輕松的生活氣息添加了英國田園主義的自然與開闊。

折衷主義正是哈沙德洋行的早期設計風格的主題,在轉折探索中,從靜安飯店上,可以看到多種藝術風格交融影響下的建築探索,而整潔的立面與圓角半露台與三面立窗的組合呈現出了一種裝飾主義風格的節奏感與秩序感,将窗這一功能性結構抽象為建築造型的秩序感與幾何感。1929年,共和洋行設計的沙遜大廈落成,這座建築把上海全面推向了裝飾藝術派建築時代,與紐約裝飾藝術派建築時代幾乎完全同步。由于裝飾藝術派建築技能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又具有豐富的裝飾,因而受到廣泛的喜好。作為近代上海1920年代至1930年代建立築的主流,裝飾藝術派建築構成了上海城市的重要風貌,而具有西班牙特色的融合多藝術流派的靜安飯店作為居住型建築則成為一個非常獨特的曆史存在。

建築可閱讀|靜安飯店:藝術流派融彙所投射出的建築與場所記憶
建築可閱讀|靜安飯店:藝術流派融彙所投射出的建築與場所記憶

專門從西班牙采購的雲石燈,采用了西班牙雲石整塊進行切割和打磨,折射出的光柔和靜谧,暖中帶着典雅與古樸。

“新藝術運動”是歐洲第一場國際性的現代藝術運動和現代建築運動,是一種總體藝術風潮,同時試圖創造一種新的裝飾風格,是對19世紀的學院派新古典主義藝術模仿曆史形式的反叛。新藝術運動是現代建築邁向智性和風格解放的重要程序,起源于1893年,大緻延續到1915年,很快就被後期的裝飾藝術流派所取代。新藝術運動不同于任何一種過去的建築形式為基礎的藝術設計思潮,而是從自然得到啟示。在鄭時齡院士的《建築與藝術》一書中彙總了歐洲新藝術運動的不同國家派系,在法國和比利時被稱為“新藝術”,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稱為“青年風格派”、英國和北美稱為“工藝美術運動”、奧地利稱為“維也納分離派”、意大利稱為“自由派”(又稱花葉式風格)、西班牙稱為“現代主義”等,同時英國人也将新藝術運動稱為現代風格。新藝術運動标志着建築形式的變革進入了新的階段,并迅速傳遍歐洲,并随着建築師帶到了更大的範圍。英國 藝術史學家 拉雷·文卡·馬 西尼 在《西方新藝術發展史》中指出:

“新藝術差別于其他當代風格的唯一特征是在藝術作品中自由地适用裝飾因素,在繪畫、建築和适用藝術的傳統風格中,形式、表現和情感上的因素總是控制着裝飾要素,當時,新藝術風格試圖把純粹的視覺要求從精神抑制中解脫出來。”

“新藝術運動”的典型人物是布魯塞爾建築師維克多·霍塔(1861-1947),他把新藝術運動的曲線裝飾與鑄鐵結構相結合,創造了動态形式和自由空間的建築。曲線鑄鐵裝飾也成為了一個新藝術運動的辨別,靜安飯店的外部裝飾與内部裝飾中也能看到部分鑄鐵裝飾,在形态上相容了新藝術運動中自然與曲線和現代主義風格中的簡潔性。根據筆者對靜安飯店從業人員的采訪了解到,20世紀70年代靜安飯店在被錦江集團接手後,主管上司堅持将飯店建築整體設計中使用的西班牙風格基調,在内部裝飾設計中進行延續和再設計,當時曾帶領設計師團隊從上海出發去西班牙進行采風和調研,并購置包括彩窗、木雕、油畫、燈具等諸多材料。鑄鐵構件上可以隐約捕捉到新藝術運動影響的偏向于自然造型的元素特征,雖然沒有塔賽爾公館内部裝飾複雜的自然曲線,但也有20世紀藝術審美的時代印象,讓整體的建築給人和諧的曆史感。

建築可閱讀|靜安飯店:藝術流派融彙所投射出的建築與場所記憶

靜安飯店内的彩色玻璃裝飾

靜安飯店室内設計的采風考察活動可能在元素保留與設計方面受到了巴塞羅那新藝術浪潮的影響。巴塞羅那是20世紀西班牙建築最活躍的中心,也是西班牙新藝術運動的中心,建築師安東尼·高迪(1856-1926)和多梅内奇·蒙塔内爾(1850-1923)引領了西班牙的現代建築運動,融合了自然主義、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和哥特功能主義。高迪的作品是中世紀建築形式的抽象和加泰羅尼亞地域風格的表達,他将陶瓷藝術、彩色玻璃、鐵藝和木作結合在建築中,推進了泛歐“民族浪漫主義”現象。随着這股浪潮,當地的很多藝術家和制作商也加入其中,滋養着整體建築行業,這也間接地影響了靜安飯店的設計,彩色玻璃、鑄鐵構件、木雕等細節也在靜安飯店中有所展現。酒吧的玻璃窗、門廊、接待處、樓梯間,彩色玻璃裝點着木色為主的内裝飾,增添了更多的靈動與流光溢彩,有一些随着時間已經開始褪色,但卻不禁讓人沿着時間的軌迹去想象她在曆史長河中的别樣風華。雖然在總體構圖上對照大師的作品簡化了些許,但仍能感受到20世紀中期裝飾藝術派的影響。建築内的裝飾圖形逐漸呈現幾何化特征,但裝飾性彩色玻璃窗依然是自然主題的,而斑駁的陽光透過彩窗投射進來洋溢了一種來自西班牙的浪漫氣息,更是給曆史感中增添了些許活潑色彩。

建築可閱讀|靜安飯店:藝術流派融彙所投射出的建築與場所記憶

相關連結:哈沙德在上海的其他建築作品

金門飯店(建于1925年)是哈沙德的早期作品,其底部兩層的立面處理與屋頂大廈均為複古樣式,但整體較為簡潔。與其相鄰的西僑青年會大樓(建于1933年)立面輪廓與金門飯店幾乎相同,但牆面采用深淺不一的褐色面磚拼砌成團,形成其最突出的特征。上海電力公司大樓(建于1929年)與中國企業銀行大樓(建于1931年)則完全擺脫了複古式樣,沒有任何古典裝飾,而是追求細線條效果,采用裝飾藝術風格的圖案裝飾。枕流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建于1930年)是哈沙德設計的另一棟具有西班牙風格與折衷主義風格的多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位于上海市靜安區華山路691-731号,1994年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曆史建築,也被列為哈沙德洋行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于靜安飯店的文獻記載較少,是以将枕流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與靜安飯店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在設計手法上的相似,以及在靜安飯店之後設計的枕流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更多空間與造型上的裝飾主義風格的運用,是以可以推斷靜安飯店是其早期向裝飾主義方向的探索。而1933年竣工的永安公司新大樓,一反哈沙德洋行過去的設計風格,以一副完全現代摩天大樓的面貌出現在南京路上。這座鋼架構結構的19層大樓已不見任何細部裝飾,建築在此唯一表現的是垂直線條與層層收縮的形體所形成的高聳感,表現出極強的現代主義風格樣式。

時代的藝術浪潮投射在了一個旅華建築師的風格改變上,從新古典主義到折衷主義到裝飾主義再到現代主義。這也是伍江老師在《上海百年建築史》中所提到的,“進入20世紀20年代後,上海的建築随着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而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新的時期。上海作為遠東最大的現代都市的地位得到确定,代表上海城市面貌特征的大量标志性建築物建造起來,上海近代城市風貌在此時期最後形成”。

作者:周尤美(同濟大學景觀系博士後、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景觀博士)

編輯:周敏娴

責任編輯:李婷

圖檔除标注外均為作者攝影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