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7歲的單闆奧運冠軍:快樂、創新、陪伴和奧運精神

作者:懶熊體育

蘇翊鳴哭了。

在單闆滑雪男子大跳台決賽第3輪出場前,他已經提前鎖定這個項目的金牌。蘇翊鳴和教練佐藤康弘緊緊抱在一起,慶賀彼此努力所取得的突破。

這是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冬奧會中獲得的第6枚金牌,打破了12年前在溫哥華5枚金牌的紀錄。與此同時,17歲的蘇翊鳴也成為了中國最年輕的冬奧冠軍。

另外一個賽場,中國乳制品龍頭企業、2022年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夥伴伊利也在書寫着同樣精彩的中國故事:從“不讓外國運動員背着牛奶來中國”的純樸使命開始,到用實力和誠意打動北京奧組委、贊助2008北京奧運會,再到如今全方位賦能整個冰雪産業、成為國家對外的品牌名片。

2月15日,伊利對外宣布蘇翊鳴成為其代言人,這是品牌給運動員的最高褒獎。蘇翊鳴在17歲成為伊利的品牌代言人,而今年正好是伊利牽手奧運會17年。有趣的是,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是北京冬奧會的第17号火炬手。

在不斷突破自我的道路上,蘇翊鳴和伊利十分契合,都從未停止對夢想的追求,都是奧運精神的最佳踐行者。“不愧是你”,緣分天注定。

17歲的單闆奧運冠軍:快樂、創新、陪伴和奧運精神

我們嘗試用四個關鍵詞來講述這位年輕的奧運冠軍和背後支援他的中國品牌伊利。

快樂

很難用“刻苦”、“00後”、“文體雙星”這樣簡單的标簽去了解單闆滑雪運動員蘇翊鳴,他和谷愛淩應該是完全不同于過往的新一代運動員,“快樂”和“陽光”是他們身上更明顯的标簽。

和過往斜杠青年的身份不同,蘇翊鳴需要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技術動作的突破上。他每天的訓練時間達到6小時,有時一個新的技術動作要反複練習一個夏天才能實作突破。訓練強度最大的時候,他一周就可以“練廢”4塊雪闆。

另一方面,蘇翊鳴的内心裡又有另一套印刻着樂觀和熱愛的運動精神。

在坡面技巧賽決賽後,裁判長伊茲托克·舒馬蒂奇承認打分存在争議。從蘇翊鳴此後拿到金牌的淚水中,也可以看出他有多在乎這個冠軍。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蘇翊鳴和佐藤康弘卻公開向裁判表示了感謝、對冠軍選手馬克斯·帕羅特表達了祝賀。

17歲的單闆奧運冠軍:快樂、創新、陪伴和奧運精神

伊利曾邀請單闆大神肖恩·懷特來中國指導孩子滑雪,給他們快樂的同時推廣冰雪運動。

在此前谷愛淩結束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比賽後,前三名的運動員也緊緊擁抱在一起,互相慶祝着彼此達成的成就。和傳統的競技項目不同,單闆滑雪和自由式滑雪倡導着挑戰自我的極限運動精神。

從這個角度了解,蘇翊鳴奪冠後的淚更是對挑戰自我成功的喜悅。但絕不影響他此前向帕羅特表達的祝賀,他也收到了來自對手同樣真誠的祝福。

創新

創新精神,和蘇翊鳴從事的單闆滑雪項目的起源和發展是分不開的。

本屆冬奧會的雪上項目分為6個大項,分别是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台滑雪、北歐兩項、自由式滑雪和單闆滑雪。

其中,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可以視為滑雪運動的基礎。最初是作為高寒地區人們的通勤、捕獵方式産生,逐漸演化為運動項目,長期出現在冬奧賽場,屬于競速類的項目。而跳台滑雪和北歐兩項,則可以視為在以上兩項基礎上的小變種。主要比拼跳躍的距離和動作姿态。

自由式滑雪的出現,可以視作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叙事邏輯,将原本屬于雪上田徑(競速或距離比拼)的滑雪運動,演變成了“雪上體操”。從觀衆的角度而言,這項運動的時尚感和觀賞性得到了提升;而對于運動員來說,提升的方式就由單一次元的“更快、更高、更強”延展到充滿想象的“更好玩”、“更有想象不到”。

簡單來說,單闆滑雪可以看做是改變了器材的自由式滑雪。當然,更準确一點,它還是要比前者年輕不少——1965年在美國被沖浪和滑闆群體創造,1998年才正式成為冬奧會的比賽項目。

而從個體的角度來說,蘇翊鳴也是在不斷地挑戰自己的難度動作,一直在創新。

2018年末,第一次參加單闆滑雪男子大跳台成年組比賽的蘇翊鳴,還隻能做出前轉空翻900度的動作。到2021年10月底,他已經在奧地利斯圖拜滑雪公園挑戰完成了内轉1980度抓闆的超高難度動作,并且獲得了吉尼斯紀錄認證。

17歲的單闆奧運冠軍:快樂、創新、陪伴和奧運精神

事實上,作為這名17歲奧運冠軍身後的贊助商,伊利也和奧運攜手17年了。創新同樣是這家企業在服務奧運時的關鍵詞和核心競争力。

首先是産品創新。在北京冬奧會周期裡,伊利受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委托并承接“科技冬奧”專項的部分工作,負責冬季項目代餐食品、即食食品和運動營養品的研究與應用。

其次,在企業層面,伊利集團也在供應鍊層面打造了涵蓋亞洲、歐洲、大洋洲、美洲等地的“全球智慧鍊”。在全球經濟仍然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當下,創新帶來的優勢也能讓伊利更從容地應對市場的不确定性,助力科技冬奧。

陪伴

兩個細節可以看出佐藤康弘教練對蘇翊鳴的重要性。

在坡面障礙技巧的比賽結束後,佐藤教練是蘇翊鳴第一個擁抱的人。

他把銀牌挂在了佐藤教練的脖子上,佐藤将銀牌還給蘇翊鳴,“謝謝,但這是你的。”蘇翊鳴回答:“這是我們倆的。”

在大跳台最後一跳出發前,蘇翊鳴和佐藤教練緊緊相擁,激動落淚。這是蘇翊鳴在此前憾失金牌後都不曾有過的表達方式。

實際上,佐藤年輕時的成長經曆和蘇翊鳴很相似——都經曆了從發燒友到專業運動員的路徑。佐藤是在留學失戀期間意外地接觸了單闆滑雪運動,抱着“挑戰極限”的态度,有些沖動地參與了這項運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逐漸成為了日後的“日本大阪滑雪教父”。

17歲的單闆奧運冠軍:快樂、創新、陪伴和奧運精神

2021年12月,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後,蘇翊鳴曬出和佐藤教練的合影。

相似的經曆,再加上備戰北京冬奧會期間的陪伴,更能讓蘇翊鳴和佐藤教練之間産生惺惺相惜的友情。

圈内流傳着一個故事,疫情期間由于隔離限制,蘇翊鳴就每天把自己和看到的國際頂級選手的視訊發給佐藤,兩人一起線上上探讨業務。

類似的陪伴故事也發生在伊利和奧運之間。

17年前,伊利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服務的乳制品企業。事實上,在2001年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後,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先生就埋下了心裡的奧運夢想——“不要讓外國運動員背着牛奶來中國。”

17年後,北京已經從迎接奧運變成了唯一的雙奧之城,伊利也從乳制品企業成為了全面提供營養健康支援的企業。據統計,伊利已經累計為32大訓練基地、28支夏奧隊、11支冬奧隊、640個訓練場館、12000多名運動員提供了營養保障,在專業體育領域踐行了“伊利即品質”的企業信條。

17年間,伊利也見證了中國幾代奧運健兒的更替和突破。在2006年的都靈,中國代表團在冬季項目上還是一個追趕者的角色;而随着冬奧的舉辦,我們不僅可以派出專業運動員參加所有15個大項的比賽,在大衆健身領域,也成功推動了全民上冰雪,為進一步成為體育強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奧運精神

除了以上三點關于個體的叙事外,從這位17歲的奧運冠軍以及他從事的單闆滑雪運動身上,我們似乎也看到了奧運在未來擁抱年輕人的新方向:除了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還要更酷更好玩。

開幕式過程中的一個轉場宣傳片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片中,不同國家的人們在不同季節裡模仿四人雪車、雪橇、冰壺、花樣滑冰、單闆滑雪等冬季項目的動作,将冬季運動生動地搬到了生活化的場景中。

事實上,無論是新進引入到夏季奧運中的滑闆、沖浪、三人籃球,還是在蘇翊鳴的單闆滑雪和谷愛淩的自由式滑雪,都是代表着年輕化的信号,也是新時代奧林匹克精神的展現。

17歲的單闆奧運冠軍:快樂、創新、陪伴和奧運精神

對于伊利而言,一方面為這些參加奧運的年輕選手們提供了健康和營養的保障;另一方面,也為北京申辦奧運、成為雙奧支援提供了包括資金、科技等各個次元的支援。

蘇翊鳴和伊利,也在某種程度上和中國一起,成為這屆奧運會的真正“赢家”。“小鳴”用無懈可擊的表現,展示了個人實力和商業潛能,诠釋“我即未來”;伊利展示了強大的研發力量和産品、供應鍊能力,17年如一日,诠釋“伊利即品質”。

17年來,奧運精神一直是伊利發展之路上的燈塔,品牌以奧運精神為坐标,将追求品質融入血液,“伊利即品質”被定為企業信條,是企業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不管是蘇翊鳴還是伊利,17年都是邁向新輝煌的新起點。

17歲的單闆奧運冠軍:快樂、創新、陪伴和奧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