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作者:中國作家網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誰在寫作?這項賽事中,“原創力”不是公約數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現有注冊會員5萬餘人,每月上傳各類文學作品萬餘篇,優秀作品層出不窮。鑒于此,中國作家網設立首頁推薦,每天從注冊會員上傳的300-500篇作品中挑選8篇進行重點推薦,每周從2000-3000篇作品中評選一部作品進入“本周之星”欄目,并配以專家點評與誦讀,定期在網站、微信公衆号,以及新華号、百家号、今日頭條等平台推介,不定期以節選等形式在《文藝報》《天津文學》《梵淨山》等報刊發表,為廣大文學寫作者提供了便捷的展示與傳播管道。

為進一步激發廣大文學寫作者的創作活力,提升網站作品品質,2021年9月20日至11月20日,中國作家網面向廣大注冊使用者征集小說參賽作品,這類形式的活動在原創頻道開設以來尚屬首次。兩個月間共收到稿件近800篇,經過力求公正、嚴格的評選審議,一審通過作品458篇,二審通過作品60篇,三審通過作品33篇,最終産生一等獎作品3篇,二等獎作品6篇,三等獎作品9篇,優秀作品15篇。

平台性質使然,假如說過去我們與原創作者之間大多時候是“雲交往”狀态,那麼通過這次征文比賽,一個個富有“原創力”的作者,不再僅僅存在于看不見摸不着的遠方。他們究竟是一群怎樣的人?通過文字,以及寫作背後的故事,原創平台作者的面目逐漸清晰起來。與之相生相伴地,集合了這樣一大批寫作者,原創頻道未來的路應當怎麼走,也更加明晰起來。

我們的原創作者,是一群怎樣的人?

賽後對33位勝出作者的問卷調查大緻勾畫出了他們的輪廓: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我們将年齡劃分為三個區間,可以看到作者的年齡跨度較大,年齡最小的尚在讀高中,一邊學習,一邊寫作,從事文學創作僅一年。年齡最大的創作至今已有20年。但這也還不是這群作者中創作年限最長的,有人已經有近40年創作曆史,所有作者中有大約三分之二創作年限都在10年以上,可以稱得上是比較有經驗的寫作者了。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不僅年齡跨度大,獲獎作者的職業也呈現出多元面貌,除了兩位專業從事創作的作者外,占比較大較集中的是來自機關、事業機關以及從事教師或相關工作的作者,總共占據了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作者,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之中有曾經的銀行職員、書店經營者、退休的部隊幹部、房地産營銷策劃從業者、農民、公安民警,還有心理醫生等。有趣的是,這些不同的職業或專業也往往能在創作中産生不同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這次小說比賽作品的主題或背景往往涉及多種職業或專業領域。

而無論來自什麼行業,大部分作者都是作協會員,其中中國作協會員有五人,占比最大的是來自各省、直轄市的團體作協會員,達到近三分之一。由此可見,加入專業團體,無疑對寫作發揮着積極引領作用。

我們的原創作者,創作了怎樣的作品?

一等獎獲獎作品《山歌好比春江水》《蝸牛郵局》《桐嶺往事》中,《山歌好比春江水》和《蝸牛郵局》比較貼近現實,講述了兩個發生在當下的故事。其中《蝸牛郵局》裡鄱陽湖畔的小縣城菊縣由于天然的山地阻隔,始終散發着遙遠、古老、與世隔絕的氣息,時間在菊縣變得像蝸牛一樣緩慢,這裡與外界的通訊還須依靠傳統的郵局維系,簡直是一種散發着古典浪漫主義氣息的行為,而圍繞着浪漫化的縣城、郵局和袖珍女孩所發生的故事也似乎籠上了朦胧的水汽和光暈。

《桐嶺往事》同樣是一個遙遠的故事,與《蝸牛郵局》不同的是,它的背景時間設定在清末,地點大概是在川東一隅,用脆生利落帶有地方質感的語言講述了一個似有“邊城”意味、富有傳奇感的故事。李記桐油鋪子的少爺和小夥伴黑罐、雁子一起讀書、玩樂、成長,保生和雁子的錯過似乎是一種當然和必然,而從窸窸窣窣的日常碎屑中灑落出來的一些時代話語大概是最大的傳奇感來源。飄搖的時代、戰亂的蕪雜在不經意的玩笑中滲透出來,保生這個川東小地普通娃娃的成長和他代表的一方土地在時代背景裡便似乎成了一種傳奇。

《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語言同樣脆生利落帶有地方質感,但比《桐嶺往事》更多了生活和時代氣息,撲面而來是當下時代小人物的傳奇故事。作者李躍慧是網站原創平台的老使用者,此前的作品《縣長和我打老庚》曾經入選“本周之星”推薦作品。她以獨有的鮮活語言和細緻的視角講述了一個扶貧幹部和老人雲朵阿波的故事。同入選“周星”的作品一樣,《山歌好比春江水》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鮮活——語言鮮活、人物鮮活、叙事鮮活。朝烈若是村裡最孤苦的娃兒,來城裡跟着安哥做外牆粉刷工作,幹的是最危險的活;回來箐同樣是苦人,但他們相遇時興起而至的對歌充滿了堅韌而又灑脫的生命力,這種辛辣如酒一般的氛圍貫穿始終,就像他們的人生一樣,綿長、苦澀而又堅忍。

此外,獲獎作品主題豐富、題材多樣,既有《深夜出擊》和《大雪紛飛的夜晚》這樣充滿了寓言性的故事,也有《望星空》《二荞花開》這樣透露出紮實醇厚的鄉土風物的作品;《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和《雕花木床》從細膩微小的切口入手,鋪開了脫貧攻堅的壯麗畫卷;《夢境販售公司》和《殘缺》則展示了科幻題材絕佳的想象力,《尋找嘛嗚》的童言童心帶來了清新、靈動的閱讀感受,讓人眼前為之一亮。

我們的原創作者,未來有怎樣的期待?

這次征文比賽結束後,作者們紛紛表示,将繼續在中國作家網的原創平台投稿,“是中國作家網給了我勇氣,參加活動之前我不知道自己寫的那些故事和感悟會有讀者喜歡”。《時間的長河》作者劉雪韬說,她這次的作品采用了日記體的叙事方式,風格内斂。《殺死一隻羊》的作者彭躍輝坦言,這次征文獲獎讓他重獲了寫下去的信心。像彭躍輝一樣被這次征文大賽吸引、鼓勵,進而決定駐紮在中國作家網,繼續創作的新入駐原創作者還有很多,充分說明了征文大賽對原創平台發現更多優質作者資源有着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作者提出了對網絡首發與刊物首發之間的沖突與沖突的擔憂。賽後我們向獲獎作者征求建議時,有不少作者表示,希望網站能夠在作者同刊物或出版社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将優秀作者和作品更多地推薦向報刊,使其獲得更多發表和出版機會。這一訴求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目前在某種程度上,網絡媒體的權威性還是稍弱于傳統紙媒,正因如此,我們努力的方向也應當通過不斷強化平台的優勢,打造更具影響力的網絡原創品牌。

作者們期待原創平台可以通過輪流舉辦不同體裁的征文比賽,如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進一步擴充原創頻道征文大賽的影響力,不僅如此,組織定向的有主題的征文比賽或将更有針對性,這也是一部分作者所期望的。通過賽程中的觀察以及賽後調查,我們獲得了比較具體的原創作者群體的畫像,未來針對他們不同的知識儲備、擅長領域,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将更加細緻地規劃原創作者培養和激勵機制,更加有的放矢地回應他們的寫作熱情。

原創平台是一個融合了編輯與創作者雙方表現的場域,是以,了解原創作者訴求和建議的同時,我們也于賽程中和賽後對原創審稿編輯和征文比賽評委進行了調查通路。

創造原創頻道改版以來空前的覆寫面和參與度

在初評、複評、終評各個階段,審稿編輯和評委對參賽作品有幾點突出印象:首先是原創頻道注冊使用者參與積極性高,投稿量大,超乎預期。這是原創頻道再次改版後首次舉辦征文比賽,活動參與的廣泛性和熱情度無疑給予原創平台繼續探索和實踐的信心。第二,參與投稿品質優于原創頻道日常來稿品質。入圍作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網站原創投稿的“常客”,但也有不少是第一次嘗試投稿,成為注冊使用者的。晉級和獲獎作者中不乏具有相當創作經驗、作品完成度高、寫作技巧相對成熟的中國作協會員、魯院學員等。入圍作品充分展現了征文之初“思想明亮,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充沛的想象力”要求,部分脫穎而出的作品明顯帶有作者獨特的創作個性、思路、創新意識和意圖,比如《蝸牛郵局》《大雪紛飛的夜晚》《夢境販售公司》《雨總下個不停》《春暖花開》等。現實題材作品中寫出新意、講究語言的有《山歌好比春江水》《桐嶺往事》《深夜出擊》《半臂姜珊》《殺死一隻羊》《風的孩子》等。令評委感到欣喜的是,《上一道道坡下一道道梁》《雕花木床》《承諾》等充滿正能量、聚焦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的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刻闆印象,另辟蹊徑寫出了新氣象。值得一提的是,評審過程中合理辦公機制、智能表格運用等措施為更加客觀、高效地統計評選結果提供了便利和保障,為原創頻道接下來舉辦同類活動積累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作品表現可圈可點,關注現實與創新意識并行不悖

審稿編輯和評委們注意到,獲獎作品在主題、立意、語言、寫作手法上是可圈可點的,但同時也存在尚待打磨的空間。楊帆創作的《蝸牛郵局》給多位評委留下深刻印象,獲得比賽一等獎。此次比賽評委之一、《天津文學》副主編王震海認為,作品展現了特定環境中特定人物的生存狀态,創新意識強烈,移植轉化等手法運用貼切到位,具有一定的先鋒性。褒揚之餘,他建議作者接下來不要脫離“小鎮”環境,繼續深度刻畫小鎮人物心理的嘗試,持續積累,形成系列寫作。評委之一、貴州省銅仁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陳丹玲感到《蝸牛郵局》的文字中彌散着一種“古老神秘的氣息”,叙事中的“不确定性”讓人迷戀。雖然難以感受故事的完整性,但絲毫不影響讀者的心随着小說中人物的命運遭遇而跌宕起伏,作品透露的“弱小卻用力向好的力量和善良包容的情懷”令人動容。評委之一、文學刊物《梵淨山》主編劉照進同樣看好這一作品,他認為《蝸牛郵局》叙述老到,故事于簡約中透出一股“妖冶”之氣,在一衆表現相對“平穩”的作品中十分難得。但他同時也對作者未來的創作提出更高期許,他認為作者接下來要做的功課是“如何在慢吞吞的叙述氛圍中,把故事講得更為妥帖自然、不留痕迹”,使讀者在“愕然”之後又“恍然”,小說也可能更趨完美。

另一篇一等獎獲獎作品《山歌好比春江水》展現出與《蝸牛郵局》截然不同的氣質。評委之一、陝西省渭南市作協副主席、小說專業委員會主任王茂林曾耳聞,作者李躍慧家在縣城,白天工作十分辛苦,每日隻能利用晚間寫作,“文學當然不能當飯吃,但她給予人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事實上,這是相當一部分基層寫作者情懷的真實寫照。《山歌好比春江水》作者對叙述節奏的掌控遊刃有餘,作品語言樸實無華,流暢活潑,人物對話緊貼職業特點,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由小人物的命運折射出大時代的變遷,開放式的結尾讓對一類群體的觀照更具有普遍意義,王茂林認為,“這都展現出作者紮實的基本功”,是無可争議的優點,與此同時,他建議作者“讓故事的結構更新穎一點,對人物内心世界的開掘更深一層會更好”。評委之一、山西作協全委會委員、山西文學院簽約作家盧靜也有感于作者李躍慧“對地域特色的熟稔,小說布局與推進的耐心安排,娴熟的語言駕馭能力”等優勢,認為她是一位“能沉下來的寫作者”,未來希望通過網站原創平台對包括李躍慧在内的原創作者給予更多勉勵,開展更多交流,幫助他們打開閱讀和寫作的視野,争取在寫作上更上一層樓。

多位評委注意到,二等獎作品、李木一的《夢境販售公司》構思奇妙,現實與非現實的穿插,時間與空間的錯落引發對虛實交錯的人生和生活的深入思考和追問,文學性的筆法将現實與夢境巧妙地融為一體,較好展現了此次征文提倡的“創新意識”。

總體上看,本次參賽作品中現實題材仍然占主要比例。一方面,作品呈現出注重故事的延續性和完整性、線索走向明朗、結構平穩,注重細節描寫和對人物命運的描述等諸多優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叙述節奏失當、情節進展上缺乏合理性、斧鑿編造痕迹明顯等問題。而這些不足都是需要在接下來的創作中着力改進的。

合理布局,為提升原創頻道更好服務讀者凝心聚力

比起原創頻道目前已較為固定和成熟的首頁作品推薦展示、“本周之星”評選、出版年度原創精選作品集《燈盞》等其他鼓勵原創的推介機制,此次舉辦征文比賽在原創頻道曆史上尚屬首次,是網站發展史上重要的一次嘗試。較之其他長期和固定周期的措施,征文比賽更直接、便捷、短時、高效,具備相當的吸引力和關注度。那些原創頻道中表現更活躍、創作更勤勉、綜合寫作素養更突出的作者由此獲得了一個展示才華和成果的視窗。在具備一定廣度的基礎上,适時舉辦此類活動無疑将促進原創頻道小說創作向縱深發展。通過征文評選,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文學界對網站原創作者的更多關注,其中部分作品将通過文學刊物、報紙等管道繼續得到推介,進而可持續地提升原創作者的知名度,也提振了原創作者繼續筆耕、提升創作的士氣和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說“本周之星”和《燈盞》文集更注重發掘和推介原創作者中的新生力量,那麼征文比賽則呈現出“新老皆宜”的特點,這一舉措在“推新”的同時也不忘激發老作者的積極性,鼓勵其中的佼佼者繼續深耕,持續積累,為由量變達成質變創造了可能。長此以往,各項舉措相容并包、互為補充,将對網站原創作者隊伍建設大有助益。

通過這次征文比賽,增強原創使用者黏性和歸屬感的同時,網站原創審稿編輯隊伍也得到了鍛煉。在兼顧日常稽核有序運作的基礎上,如何争取“優中選優”是擺在編輯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此次征文比賽稽核過程中在規則制定、流程設計、智能統計、線上線下聯合辦公、獨立判斷和綜合聽取意見相結合等方面都作出了具有創新性的探索,磨合了編輯隊伍的配合機制,在實踐中加以完善,使之更加科學合理,為将來舉辦類似活動,進一步提升網站原創力量積累了有益經驗。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獲獎作品展示(掃碼跳轉閱讀):

一等獎(3篇)

山歌好比春江水 李躍慧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蝸牛郵局 楊 帆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桐嶺往事 呈 見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二等獎(6篇)

夢境販售公司 李木一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大雪紛飛的夜晚 徐光明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望星空 夏魯平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深夜出擊 張滿昌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清揚刀 孟學祥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春暖花開 沈娟娟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三等獎(9篇)

二荞花開 趙建平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雕花木床 夏豔平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風的孩子 四 夕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半臂姜珊 潘 談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尋找嘛嗚 王小勃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别人眼中,你的樣子 白雲天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 何喜東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雨總下個不停 何高峰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承諾 許忠賢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優秀獎(15篇)

風子之困 趙會甯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樓外的燈火 若 谷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照片中的女孩 陳 鑫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正值中午 柳 笛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雲青 郭佩峰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殺死一隻羊 彭躍輝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殘缺 沈子喬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最後那把畲刀 山裡人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白鹭飛翔 蔣世平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他見到過彩虹 邢根民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瓊花,瓊花 崔 敏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活成一棵樹 秋 人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消失的但丁 陳春琴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時間的長河 劉雪韬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翡翠手镯 孫 陽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

編輯:鄧潔舲

二審:劉雅

三審:陳濤、王楊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