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治通鑒——1司馬旁光穿越了

作者:大漠流風
資治通鑒——1司馬旁光穿越了

我叫司馬光,字君實,自号迂叟,給面子的同世人喜歡稱一聲涑水先生,我樂于接受。

  涑水(今山西省縣縣),我的家鄉,1086年,我被埋在那裡。

  我一生可圈可點的事情很多,但被後人津津樂道的,似乎隻有兩件事。

  其一,為救一名小夥伴而毀壞了公物;

  其二,寫了一部《資治通鑒》。

  前者,并不會被我引以為傲。這種事情在我的人生中,不值一提。

  後者,是我留給後世的一個大難題。

  294卷,接近于400萬字,跨越了1362年的曆史長河。寫來不易,讀來更是不易。

資治通鑒——1司馬旁光穿越了

  不易到讓人生畏,不易到每個年代裡,隻有極少數人真的有耐心把它從頭到尾看完。

  今天,我跑來這本書的起點,見《資治通鑒》中出現的第一個人物。他大約是這部書中最恨我的一個。

  現在,是公元前403年。我站在周威烈王姬午身邊,一邊看他發愁,一邊開始我的著作。

  我莊重寫下标題:《第一卷周紀一》。

  就在我鄭重其事地又寫下“威烈王二十三年……”幾個字時,正在旁邊飲酒傻樂的威烈王姬午突然就覺得手裡的雞腿不香了,一巴掌把我搧出幾米遠。

  他一邊嘎嘣嘎嘣地把我的竹簡嚼得粉碎,一邊指着我大罵:“周紀,周紀,周紀你個錘子!我讓你周紀!”

  我冷靜地看着他發完了瘋,然後問道:“天子何故發火?”

  “大周朝在我前邊有好幾百年,你為什麼不從我老祖宗文王、武王開始寫?順便寫寫太公釣魚、妲己侍寝什麼的,是不也算個爽點?可你為什麼偏就要從我這裡開始呢?”

  “陛下,我隻是想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年代作為開端而已。”

  威烈王思忖片刻,恍然大悟:“你不就是想要找個我大周朝不景氣的時候嗎?老子前邊有二十個皇帝,比我敗類的多了去了,幽王和厲王,哪個不比我混蛋?你幹什麼非要從我開始寫?”

  看着他歇斯底裡,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又抄起了一根更大的竹簡,接着寫: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見他又要來搧我,我趕忙指着那幾個字對他說:“你來看,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從你威烈王二十三年開始寫的原因!”

  威烈王看着我愣了半天,突然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我的個天哪……這可叫人沒法活了呀……”

  看着姬午哭得像個二百多斤的孩子一樣,我毫不手軟,接着往下寫道:“臣光曰……”

  你的感受,我沒法管。但是,我如果不顧北宋皇帝的感受,那可不行。滅族的滋味,哪是那麼好受的?

  姬午,你要知道,是北宋的皇帝讓我這麼幹的。他說:一部好的作品,要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看着自己開篇的點睛之筆,我滿意地笑了。這字兒,寫得真他娘的帶勁!

  我問威烈王:“陛下,你當時想這樣做嗎?”

  威烈王暫住哭聲,抹了一把鼻涕泡說:“哪個想嘛!不封能行嗎?我不封人家也都建國了,憑我這點殘存的實力,能鬥得過他們嗎?”說着話,又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說,“老祖宗哎,你可把我給害苦了呀……我的命咋這麼苦哎……”

  正是威烈王做出了确定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的這個決定,才把威烈王推上了曆史巅峰。說起來你還應該感謝我,如果不是我從你這裡開了個頭,大周朝37個帝王裡,你又不出彩,怎麼能被後人記牢?

  我,為什麼要把這點事兒放在洋洋三百多萬言之先呢?

  這和我強調的規則和道統有關,也是我要傳達給後世人的内容精髓:凡事不可沒了規矩。

  這個時候,等級制度是森嚴的,公、侯、伯、子、男,都有自己的身份等級,和與之對等的權力和義務。

  你是諸侯國君,就幹你國君的事兒;你是卿大夫,就幹你大夫的事兒;你是老百姓,就幹你老百姓的事兒。越級,是萬萬不行的。

  為此,我還用了很多筆墨,來為這一論點充實論據。這一千多個漢字,看起來很枯燥乏味,估計沒誰能把它們從頭到尾看完,是以我就不一一細摳它們了。

  但,這是一位忠誠于帝王的保守派,對自己政治思想的總括,還是建議有耐性的去看一下(我本想把它們貼在“作者有話”裡,但篇幅太大;又想放進正文,又怕影響了大家閱文的心情)。

  東周時候,國家的權力其實已經完全喪失了,剩下的,隻有面子。

  多幾個諸侯少幾個諸侯其實也沒什麼了,不過是最後誰能在群雄中崛起的問題。

  而我對于此事大談特談,事實上隻是要借此來說明些問題。

  大周朝,可謂是成也諸侯,敗也諸侯。

  想當年的諸侯,那可都是功勳卓著的人物,都是随着文王、武王一起打江山的自家人。

  大家拼命為了什麼?還不是過幾天富足日子?于是,天下初定時,周文王開始分封。

  我們熟知的晉、齊、魯、燕等大國,多是周天子自家兄弟子侄。關系最遠的也得是皇帝的外公或嶽父,比如姜子牙。

  統治者最初的構想,是想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大家都是一家人,組成個聯邦政府也沒什麼不好。有事的時候,大家互相也是個照應。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幾世人過後,這些人便開始各懷異志,開始了你争我鬥。

  争鬥到了最後,連那些外姓人都參與了進來。

  魏斯、趙籍、韓虔,就是這些外姓人中的佼佼者。他們的先人,通過自身努力,成功地将大周朝第一大的諸侯國“晉”給瓜分了,以至于威烈王不得不承認了他們的諸侯國地位。

  魏斯、趙籍、韓虔,分别建立了戰國曆史上三個重要的國家——南韓、趙國和魏國,也正式拉開了中國曆史上最亂七八糟,也最輝煌的戰國時代的序幕!

  下一章,我們将一起回頭看一看韓、趙、魏這三個國家是怎樣崛起的,是怎樣把一個好好的晉國給分割掉的。

  注:原文晦澀,故非必要不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