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會治理法治化四川探索

社會治理法治化四川探索

◇任前必考法,成為廣元市昭化區幹部任用的必經程式——凡拟提任科級以上上司職務的幹部必須參加并通過任前法律知識考試,目前已有6人因法律知識考試不過關而暫緩提拔

◇法治賬圖以“賬”和“圖”的形式将各項法律依據和崗位職責規定一一對應,法、崗、人、事、責一目了然。雖然社群民警的工作紛繁複雜,但通過看賬辦公、按圖作業,肖娟用一周時間就熟悉了各項工作

◇“抓了隻野雞,咋個就犯法了?”“住在山上,靠山吃山有啥錯?”在廣元昭化區人民法院環保旅遊法庭,庭長陳思思過去時常遇到群衆這樣的疑問,“以案普法”解答了這些困惑

社會治理法治化四川探索

2021年10月22日,四川省得榮縣郎達村村民來到得榮縣藥材種植示範基地準備勞作。

大事緊急議,小事定期議,這是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三江首座小區居民的日常。該小區所在的韓家脊社群黨委,經常邀請律師到小區的議事亭為居民普法,還聘請了法律顧問為小區的各項工作把脈問診。目前,四川全省已有62個小區開展法治小區示範建立,目的就是破解小區治理中自治不足、法治缺位等難題。

“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準”,這是黨的十九大對社會治理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來,西部大省四川從法治化切入,抓住縣域治理的“基本盤”,以抓住“關鍵少數”帶動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通過創新法治宣傳、保障公正司法、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務等方式提高法治公信力。

在不斷的創新和探索中,四川高品質發展的法治根基不斷夯實。如今,川蜀大地上辦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沖突靠法、解決問題用法的良好氛圍正在形成,法治思維、法治方法正融入治蜀興川的每一次脈搏跳動中。

立足縣域治理“基本盤”

郡縣治,天下安。

據統計,大陸14億人口中有超過8億人生活在縣域。縣域作為國家與社會、城市與鄉村的聯結點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根基,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最直接、最有效力的治理層級,也是國家高品質發展和實作治理現代化的動力來源。縣域裡的城鎮與村莊,不僅是許多人的生命“底色”,也是關乎大陸社會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基本盤”。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縣域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和底部基礎,關鍵在于找到務實和有效的路徑。”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四川省司法廳廳長劉志誠說。

2020年,四川在全省範圍内選取了14個縣(市、區)、24個省直部門,由14位省上司帶隊出征,對口指導14個縣(市、區),同時還由1個省直部門、1所高校、1個優秀律師團隊共同聯系指導,開展為期1年的試點,探索全面依法治縣有效路徑。

“過去一些地方的縣域治理中,存在一些共性短闆:抓制度體系多,抓逗硬(四川方言,意為‘動真格’)考核問責較少;抓文本研究多,抓落實路徑少;抓頂層發文多,抓基層法治少;抓立法執法守法的環節多,抓統籌落實少。”曾經在地方擔任過縣委副書記的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處負責人對依法治縣的中梗阻問題深有體會。

圍繞這些難題,四川省委依法治省辦組織專門力量,系統梳理縣域法治建設的關鍵環節,研究對策辦法,有針對性地編制了全面依法治縣和推動解決八個具體問題的工作導引,提出了179項具體的解決措施,力求做到靶向準、措施實。

如今,秘書處辦公室擺着20多冊、800多萬字關于全面依法治縣示範試點暨示範推動解決法治建設八個具體問題(簡稱“1+8”示範試點)的研究成果。

健全“點對點”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各相關機關加快實作資料資訊化、網絡化、智能化,與人民法院實作資料對接,開通執行辦案系統“查凍扣”相關功能,積極拓寬被執行人财産查控管道及财産處置手段和方式……翻開“工作導引”,這是針對生效判決執行難問題提出的對策之一。

2021年,在四川省委的強力推動下,四川省法院與11家省級機關關聯實作全省不動産、住房公積金線上查詢,依托全省網格員隊伍,查找到被執行人和财産資訊1.28萬條。2021年全省法院執結各類案件42.68萬件,執行到位881.45億元。

“關鍵少數”依法行政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法治建設,關鍵在于‘關鍵少數’法治思維的養成和法治能力的提升。”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四川省司法廳副廳長王彬說,特别是“一把手”是否依法行政,法治工作在地方工作中的地位如何,直接影響着法治建設的效率和效果。

2020年,四川确定14個全面依法治縣試點地區之初,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曾逐一與每位試點地區的縣(市、區)委書記進行了點對點溝通,督促縣(市、區)委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把法治工作作為中心工作。

“兩年來,我們在試點縣(市、區)看到,縣委書記們像抓GDP一樣抓法治工作,這種現象令人振奮。”參加對口指導的成都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陳軍說,幹部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沖突靠法治思維和法治工作方式的氛圍初步形成。

在廣元市昭化區,區委區政府主要上司“上崗”前全部開展法治教育訓練,任前必考法,成為幹部任用的必經程式——凡拟提任科級以上上司職務的幹部必須參加并通過任前法律知識考試,當地先後有6人因法律知識考試不過關而暫緩提拔。

在泸縣,縣委建立起重大決策三方會審機制,把公衆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讨論決定确定為重大決策法定程式,確定決策制度科學、程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确,經得起曆史和法律的檢驗。

在大陸,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法規以及幾乎全部的規章都是由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負責執行和落實。可以說,法治建設的關鍵在于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面對浩如煙海的法律法規,如何快速上手?四川多地通過法治賬圖掌握了“秘籍寶典”。

2021年夏天,遂甯射洪市涪江文化廣場附近的居民向城南派出所反映,每天清晨都被晨練老人抽陀螺的響聲吵醒,不堪其擾。調解這一沖突的任務交給了剛從内勤崗位調整到社群民警崗位的肖娟。雖是零經驗,但她憑借三本派出所的法治賬圖迅速摸清辦事程式、崗位權責和法律依據,很快調解成功。

翻開肖娟的“工作寶典”,每頁都以“賬”和“圖”的形式将法律依據和崗位職責規定一一對應,法、崗、人、事、責一目了然。雖然社群民警的工作紛繁複雜,但肖娟通過看賬辦公、按圖作業,一周時間就熟悉了各項工作。

在成都邛崃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各職能部門都建起了法治台賬,制作了各個崗位的法治導圖。在綿陽市遊仙區,從懸挂在牆上的總賬圖,到一本本分賬圖,再到每位辦事人員手中的賬圖手冊,看賬辦公已成為公職人員辦公的新習慣。

“法治賬圖切實解決了過去一些行政部門履職過程中崗不清、事不分、責不明等問題,也為依法行政找到了真抓手、實載體。”廣元市昭化區委書記劉自強說。

以案普法感受公平正義

建設法治社會,重在夯實基層基礎。隻有群衆知法、懂法,法治才有根基。

虎年春節前夕,年畫之鄉德陽綿竹市市民收到一份特殊的拜年禮物——《民法典·綿竹年畫繪本》。“知識産權有收益,共同财産毋質疑”“鄉村建地有特例,土地不得單獨抵”……打開繪本,300幅反映群衆日常生活的年畫,以及簡單明了的順口溜和近600條法律條文躍然紙上,共同構成了生動的“年畫釋法”普法宣傳冊。“既有藝術性,也有知識性,這樣的繪本全家老幼都能接受。”一位拿到繪本的市民說。

除了這樣創新形式開展的“無差别式”普法,全面依法治縣試點地區各部門還結合自身工作,開展“靶向式”普法。

“抓了隻野雞,咋個就犯法了?”“住在山上,靠山吃山有啥錯?”在廣元昭化區人民法院環保旅遊法庭,庭長陳思思過去時常遇到群衆這樣的疑問。

為了解答這些困惑,法庭決定以案普法——每當有環境資源類案件公開審理,法庭都會提前貼出通知,告知開庭時間和地點。為了友善群衆旁聽,法庭一般選在當地的趕集日開庭,有時還将庭審搬到事件發生地辦起“壩壩法庭”,除了邀請群衆旁聽,還進行判後答疑。

通過一系列案件的公開審理,越來越多的群衆明白了哪些野生動物受國家法律保護、毀林燒山要承擔法律責任、林子裡的鳥不能随便抓、河裡的魚也不能随便打。

許多老百姓都說:“要不是法官到家門口來判案,說不定哪天自己也迷迷糊糊就犯法了。”

發動群衆制定自治公約、傳唱法治歌曲、編演法治節目、參加沖突糾紛調處……成風化人、潤物無聲的普法工作讓法治的信仰在群衆心中萌芽,而一個個司法案件的公正裁判則讓一棵棵嫩芽不斷茁壯。

2021年10月14日,“拉姆”案在阿壩州中級人民法院一審開庭。庭審前,阿壩州中級人民法院的承辦法官對案件事實和證據進行了認真細緻審查,提出證據補充建議29條,通過召開3次庭前會議,厘清了案件事實,歸納争議焦點。

當天曆經5小時的庭審,控辯雙方圍繞争議焦點進行了充分的舉證、質證、辯論。最終,阿壩州中級人民法院一審當庭宣判被告人唐路(即“拉姆”前夫)犯故意殺人罪并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拉姆”案的審判是近年來四川法院鞏固庭審實質化、保證公正裁判的縮影。

近年來,四川省着力強化司法為民,縱深推進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細化明确88項任務、66項檢驗成果,讓人民群衆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可以有效提升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目前四川省已基本實作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全覆寫,“12348”法律服務熱線和網絡更新為全天候24小時響應。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21年2月5日,天府中央法務區正式在成都啟動運作,這标志着全國首個省級層面推動法治建設的現代法務集聚區在四川正式誕生。經最高人民法院準許,金融、破産、網際網路、知識産權、大熊貓國家公園等5個專業法庭入駐天府中央法務區運作。

截至2021年12月底,這五個專業法庭受理案件2.76萬件、結案2.45萬件,涉案标的額1608.4億元。入駐法務區的律師、公證、仲裁、司法鑒定等法務機構,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優質高端法律服務2.5萬餘件次。專業審判力量和法務産業的聚集,推動着一場法律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社會治理法治化輸送專業而豐富的智力支撐,也為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

編輯:胡芳

來源:《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