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的不傳之秘,治療慢阻肺的訣竅,脾、肺、腎同調,扶正固本

1975年,我在河南中醫學院上學,當時跟随的老師叫别良忠,1928年出生的他,當年也就47歲,是一位嗜書如命、幽默健談的可愛先生。

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的一段日子裡,别老師一改往日的幽默風趣,變得整日郁郁寡歡,甚至抽起了已戒斷多年的紙煙。

某日下課後,他叫住我,先是問了問學業,接着深深歎息一聲,幽幽說道:要珍惜當下的時光,努力學習,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因我和别老師的老家,相去隻有幾十裡地,算是老鄉,他平日對我也多有照顧,私下交流也比其他同學多些,對他的了解也更深入些,但此刻面對他突然的感慨,我一時也是摸不着頭腦。

他卻沒有繼續他的感慨,話鋒一轉,聲音變得積極而堅定:“小李,你知道中醫的不傳之秘是什麼?”

我的心跳驟然加速,難道别老師要給我面授機宜了?

中醫的不傳之秘,治療慢阻肺的訣竅,脾、肺、腎同調,扶正固本

中醫的不傳之秘在量

别老師看見了我眼睛裡的興奮,卻依然隻是平靜地開始講述,而且一開頭,就把結論告訴了我——中醫的不傳之秘在于劑量,就是藥劑的用量多少。

他接着往下說:

現在傳世的中醫經典書籍多如牛毛,但不管是你們的教科書,還是經典的醫書《傷寒論》等,你們看到的藥方劑量,基本是固定的,用藥有一定的範圍。

但其實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用藥的劑量更是千變萬化,陰陽互變,錯綜複雜的,甚至,已經成為了中醫世家的不傳之秘。

比如黃芪——在20克以内,其利尿作用明顯,30克以上呢,就趨向瓶頸,開始出現抑制;在15克以内呢,可以升血壓,但到了35克以上,反而會降血壓。

比如白術——正常用量能健脾止瀉,大劑量用至30~60克,則能益氣通便。

比如薄荷——用3克以内可以疏達肝木,用至15克以上,則發散風熱,清利頭目。

......

中醫的不傳之秘,治療慢阻肺的訣竅,脾、肺、腎同調,扶正固本

說到附子的用量的時候,别老師給我講了他臨證的一個醫案,某患者,胃脘脹痛,某醫生處以桂附理中東加味治之,其中附子6克,服藥6劑後,其效不著,後請别老師治療,他辨證之後,大膽将用量提升至40克,其餘不變。服藥僅三劑,其證大減。

講完附子的醫案,别老師總結道,附子這一味毒性極強的藥,在使用時的心法,就是“邪大盛而正不虛者宜大量”,“若正虛邪微者宜小量”,來,我跟你講講如何辨識正邪的虛盛,你記下來,這對你将來遣方用藥極有裨益。

我拿起筆記本,記了足足一頁半。

四十年後的緻用

從臨證明踐中總結的經驗和知識結晶,穿越四十年的光陰,依然熠熠生輝,在2015年的時候,我再一次把它付諸實踐,去救治一位慢阻肺患者。

柳女士,時年54歲,罹患慢阻肺已有半年,曾間斷在多處服中藥六十多劑,然而毫無效果,另外還長期服紅參、蛤蚧等打粉藥。

以上這些中西醫百般手段治療無效後,經人介紹找我來醫治。

刻下症狀:咳嗽痰多,偶見黃痰,氣喘胸悶,怕冷以背部及雙下肢為重——她自己描述說,雙腿如浸入涼水中,腰酸腰痛,神疲乏力,尿頻,排便費力,飲食可。

我察其舌脈二象:舌苔白底罩黃,脈沉細。是以診斷:風寒襲肺,寒濕阻滞肺絡,脾腎虧損。

中醫的不傳之秘,治療慢阻肺的訣竅,脾、肺、腎同調,扶正固本

分段治療第一階段治療

初始階段,我以祛外邪祛寒化燥為主:

制附片(先煎兩小時)、 桂枝尖、白術、硃茯神、石菖蒲、半夏、膽南星、白芥子、油厚樸、 瓜蒌皮、南山楂、橘紅、 杏仁、炙甘草、生姜等。一日兩次,忌生冷油膩。

等我開完方子,我的助理小陳往電腦裡錄入的時候,看見制附片用了60克,有些吃驚,便向我求證,我說,沒錯,就是這個量。

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自然不懂,他隻知道遵循教科書上的教導——附子毒性大,要少量、要慎用。

卻不知,四十年前,我的老師給我口傳心授的心法——藥本身沒有藥性,藥隻是一種調令,當藥物進入人體,是對我們的元氣發号施令,讓元氣化成藥性而達病竈,那麼也就是說,隻要患者元氣足夠,就可以加大附子用量,讓它号令元氣去在體内蕩滌、祛病。

相反,如果元氣不足時,則不堪調用。而本病案中,柳女士恰恰是元氣尚足之人。這就是附子用量大小的秘密,是當年我的老師親證的經驗。

如此服藥一個半月後,柳女士胸悶氣喘大減,二便通利,精神轉好。

中醫的不傳之秘,治療慢阻肺的訣竅,脾、肺、腎同調,扶正固本

治療第二階段

治療第二階段以祛肺寒疏肺絡為主,我使用了以下處方:

制附片(照舊是60克,先煎二小時) 桂枝尖、白術、 硃茯神、石菖蒲、半夏、白芥子、 砂仁、南山楂、橘紅、杏仁、炙甘草、紫菀、生姜等。

一天兩次服藥一個多月後,柳女士病情逐漸好轉,遷延數月的咳嗽氣喘及腰痛等病症霍然而去,柳女士大呼輕松,緊跟着就問,不用再吃藥了吧?我實在喝夠了。我說:别急。

治療第三階段

這個時候,柳女士的病情,已進入緩解期,應着力增強肺功能。

這期間,她的肺、腎氣較為虛弱,我辨證後,讓柳女士将六味地黃丸和玉屏風散并用——借玉屏風散補脾實衛,益氣固表,借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

以上思路,其實均來自中醫的整體觀哲學:

中醫認為,慢阻肺是由于脾、肺、腎三大髒器虛弱受損導緻的,要想徹底治好,就要合理全面調理這三大髒器,扶正固本。

又半年之後,感到渾身輕松的柳女士去了本地一家三甲醫院,全面做了肺功能檢查,其中的幾項關鍵名額,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數值穩定,與常人無異。

柳女士把這報告結果告訴了我,這回我才說:“你現在可以不用再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