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息」利潤總額1.16萬億!2021石化行業營收利潤雙破紀錄

作者:中國石油石化

2021年度石化行業經濟運作釋出會,再一次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召開,傅向升副會長以“業績超預期,穩中再求進”為主題講話,重點分析了2021年度石化行業經濟運作的特點、回顧了2021年石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取得的新進步;然後重點分析新一年石化産業經濟運作将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機遇,以打好“六大攻堅戰”為題重點與大家共商2022年石化行業穩中求進的重點任務。為各企業和行業同仁做好新一年工作參閱,特編輯如下:

「消息」利潤總額1.16萬億!2021石化行業營收利潤雙破紀錄

1

非凡一年取得非凡業績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第一個極不平凡:綜觀全球、透視全年,年初世界頭号大國換了新總統,本以為霸權行徑可以回歸理性,一年來的事實證明“本國優先”繼續肆無忌憚;新年伊始英國正式脫歐,歐盟戰車折戟中緩慢前行,年底歐洲大國換了新總理,“三駕馬車”的執政格局有待政治智慧的駕馭;下半年打了20年的阿富汗戰争,以花費2萬億美元、美軍死亡2400多人的代價、一片狼藉的以“西貢時刻”收場,把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再次交還給塔利班;年底,烏克蘭、哈薩克斯坦都局勢突變,阿拉木圖重演“顔色革命式”暴亂,新總統在正義國家的支援下、聯手集安組織果斷平暴,新年鐘聲剛過即恢複穩定。

第二個極不平凡:全球政治看,“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進一步鞏固,中歐關系保持了戰略與大局穩定,中美關系對話與博弈中競争在加劇,中日韓和中東盟一體化得到實質性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不斷深化,中印關系度過了一年靜音期;俄美關系和俄歐關系因烏克蘭新的危機在“隔空制裁”中緊張加劇,美伊關系因伊朗核危機談判重新開機、在緩和氛圍中共同迎接新年的鐘聲。

第三個極不平凡:全球經濟看,2021年是一個經濟複蘇強勁、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份,上月初國際貨币基金組織測算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5.9%,世界銀行1月11日《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5.5%,雖然世界經濟總量尚未恢複到疫情前的水準,但世界銀行說這實作了80年來最強勁的複蘇。

第四個極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肆虐,2021年初人們預測随着疫苗注射率的提升,從下半年開始疫情會得到控制或根本好轉,可事實是病毒在上半年出現了德爾塔變異,造成發達經濟體和印度、南亞新的大暴發;下半年又出現了傳播速度更快的奧密克戎新變異,造成歐美以及全球性“海嘯式”大暴發,多國日增新确診人數連創新高,每一次的變異、每一輪新的大暴發,都對各國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及世界經濟造成新的停滞和嚴重沖擊,可以說2021年是人類曆史經曆又一次疫情劫難的一年。

去年的中國最不平凡:中國是全球大國和主要經濟體中疫情防控做得最好的國家,雖然不時有南京、西安、甯波、河南、天津等多地零星散發,但做到了總體可控;中國共産黨迎來建黨百年華誕,并總結了百年奮鬥的重要成就和曆史經驗,實作了全面小康,開啟了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新征程;經濟發展躍上新的平台,成為繼疫情大暴發以來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以後,再次增長8.1%、經濟總量達到114.37萬億元,人均接近8.1萬元、按年均匯率計人均達到了1.255萬美元。雖未達到高收入國家人均水準,但已超出2021年世界人均1.21萬美元的水準。

中國石化行業“十四五”開局之年的經濟業績也是大大超出預期,全行業實作營業收入14.45萬億元,同比增長30%;實作利潤總額1.16萬億元,同比增長126.8%;進出口總額8600.8億美元,同比增長38.7%。據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的這組資料遠超年初的預期,尤其是營業收入和利潤都創造了新的曆史記錄。

以下,從“4個曆史新高”“4個數量增加”“3個首次下降”和“用彙額上升”來分析去年行業經濟運作的特點:

1. 4個曆史新高

一是營業收入創曆史新高,全行業實作營業收入14.45萬億,比曆史上做好的年份超出4000億元,創了曆史新高。

二是利潤總額創曆史新高,實作利潤總額1.16萬億,石化行業曆史上首次突破萬億利潤,創造了曆史新高。

三是化工闆塊利潤總額創曆史新高,化工闆塊規上企業利潤總額7932.2億元,超出化工闆塊“十三五”最好的年份31%,創曆史新高。

四是化工闆塊收入利潤率創曆史新高,化工闆塊收入利潤率首次達到9.16%,高于化工闆塊“十三五”最好年份2.27個點,創曆史新高。

這幾個曆史新高,各業務闆塊、各子專業都感同身受,外資和内資企業更是盆滿缽滿。

2. 4個數量增加

一是原油天然氣産量增加。全年油氣總的當量産量增長5.1%,其中原油産量1.99億噸,同比增長2.4%,這是連續3年增長;去年天然氣産量205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2%,這是連續5年增産超過100億立方米;原油天然氣的增産為保障大陸能源安全和低碳能源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是原油加工量及其主要石化産品的産量增加。原油加工量突破7億噸,同比增長4.3%,主要化學品總産量增長5.7%。其中成品油産量增長7.9%(其中汽油增長17.3%、柴油增長2.7%),燃料油增長22.1%,石腦油增長12.6%,乙烯增長18.3%,合成樹脂增長5.8%(其中聚乙烯增長9.7%、聚丙烯增長10.5%、聚氯乙烯增長2.1%),合成橡膠增長2.6%,聚酯增長9.3。

三是主要石化産品的進口量和消費量增加。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增加10.3%(其中汽油增加20.8%、柴油增加4.6%),燃料油進口增加10.3%、消費增加16.6%,液化石油氣進口增加24.6%、消費增加11.7%,乙烯進口增加4.5%、消費增加16.9%,純苯進口增加41.1%、消費增加12.3%,塗料進口增加19.5%、消費增加19.7%;多種無機化工品燒堿、純堿、硫酸、鹽酸等的消費量也都增加。以上主要石化産品的産量和消費量都大幅增長,證明疫情的影響正在消退,生産繼續向好、市場繼續恢複。

四是規上企業數量在增加。到2021年底規上企業的數量26947家,比上年底增加908家,數字雖然不大,但這是連續5年減少的情況下首次增加。據統計“十二五”末的2015年石化規上企業的數量29765家,此後連續下降,最明顯的是2018年比2017年大幅減少1494家,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減少到26039家,即“十三五”規上企業累計減少3726家。“十四五”開局之年企業數量的增加,說明過去幾年我們加大淘汰落後産能、關停并轉散亂污企業取得明顯成效,也說明布局合理、技術含量高、競争力強和管理水準高的企業獲得了更好的發展空間,這是支撐石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和支柱。

3. 3個首次下降

一是原油進口量下降。去年原油進口5.13億噸,同比下降5.3%,這是大陸原油進口量連續20年增加的情況下,首次出現的下降。我們分析認為油價高位是重要因素,去年全年布倫特均價70.72美元/桶,比上年度均價上漲69.4%,通過國家儲備、視國際市場油價的走勢、宏觀調控原油進口量,不僅可以為國家節省外彙,而且還可以抑制投機資本牟利;當然,原油進口量的下降,也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貫徹中央部署、實施“油氣增産七年行動計劃”取得成效的展現;也許還與大陸實施“雙碳”戰略,逐漸減少對化石資源的依賴有關。

二是原油對外依存度首次由升轉降。因原油進口量的減少,原油對外依存度也由上年度的73.6%下降為72%。首次出現的原油進口量和對外依存度的“雙下降”,千萬不能簡單的了解甚至誤解為原油消費量和進口量的峰值已現,這隻是大陸消費市場對國際原油供求和價格的一次正常反映,再說中華民族第二個百年目标的實作離不開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的石化材料和石化産品的支撐,也就離不開原油這一主要原料的安全保障。

三是主要合成材料進口量下降。據統計合成樹脂進口量同比下降16.5%,其中聚乙烯進口下降21.3%、聚丙烯進口下降29.4%、聚氯乙烯進口下降52.7%、聚苯乙烯進口下降11.8%、ABS樹脂進口下降13%,合成橡膠進口下降16.8%,合成纖維單體進口下降25%。這些産品都是在連續多年進口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出現的下降,尤其像聚乙烯自“十三五”起每年進口量超千萬噸,連年大幅增長,2020年進口高達1853.4萬噸。冷靜分析:合成材料産品進口量的下降,一個展現是大陸新增産能補了原來的供應不足,另一個展現是大陸技術創新補了部分高端産品的短闆,這是可喜的一面;而可憂的是疫情對市場的影響尚未完全修複,又加上房地産不景氣、汽車産銷低谷,都對石化材料市場造成影響。

4. 用彙額上升

進一步分析發現,去年的産品進口存在“一降一升”的現象,即很多石化産品進口量下降,而進口額卻大幅上升,如原油進口量下降5.3%,而進口額卻大幅上升42.9%;有機化學品進口量下降13.7%,而進口額卻上升27.6%;合成樹脂進口量下降16.5%,而進口額卻上升17%(其中:聚乙烯進口量大幅下降21.3%,而進口額卻上升4.6%;ABS進口量下降13%,而進口額卻上升22.7%;環氧樹脂進口量下降22%,而進口額卻上升16.5%;PC進口量下降7.9%,而進口額卻上升32.3%);乙二醇進口量下降20.1%,而進口額卻上升16.4%;丙烯腈進口量下降33.5%,而進口額卻上升25.6%。這“一降一升”說明去年國際原油價格和石化産品價格都是高位,是以造成量減價增,由此也造成去年石化行業的貿易逆差再次擴大32.3%、高達2689.9億美元。

「消息」利潤總額1.16萬億!2021石化行業營收利潤雙破紀錄

2

開局之年實作良好開局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石化全行業、廣大石化企業和幹部職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建構新發展格局,全力做好石化産業“十四五”和中長期發展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戰略,不僅全行業經濟運作業績超預期,實作了“十四五”的良好開局,而且石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又取得許多新的進步。

1. “十四五”高品質發展新部署

一是行業規劃重點突出。以李壽生會長任組長的石化産業“十四五”規劃上司小組,從2019年四季度會上司分别帶隊開啟全行業、各省區市、各石化企業調研,曆時一年半時間,深入學習領會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幾經讨論、廣泛征求意見、幾經修改,編制完成《石化産業“十四五”發展指南及2035遠景目标》,确立“四大戰略”、“五個重點子行業”、“五大共性領域”的重點任務,連同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現代煤化工、園區發展等6個專項規劃,于去年初進行了視訊釋出,5月份又在欽州石化産業大會期間進行了重點宣貫。

二是宏觀規劃指導性強、專業規劃細化具體。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編制能源、原材料、化工新材料等與石油和化學工業密切相關的“十四五”産業發展規劃和指導意見;各專業協會分别組織編寫了油氣行業、氮肥、磷肥、甲醇、農藥、氯堿、純堿和氟化工、有機矽、聚氨脂、塗料、染料、橡膠工業等各專業領域的“十四五”發展規劃。

三是各省區市規劃思路清晰。各省區市、重點石化園區根據國家總體部署和産業政策,參照行業發展規劃,也都認真研究、高品質編制完成了本省、本地區石化産業的“十四五”發展規劃。石化第一大省山東省,明确提出“十四五”末化工行業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首位、達到2.65萬億元,以建設石化強省為目标,圍繞煉化一體化、海洋化工、煤化工和精細化工,優化産業布局、培育石化基地,重點打造世界級綠色化工産業叢集。現在的石化第二大省廣東省,提出“十四五”末石化産業規模超過2萬億元,以工程塑膠、電子化學品、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纖維等為重點,打造國内領先、世界一流的綠色石化産業叢集。浙江省明确提出“十四五”末石化産業總規模1.8萬億元,将甯波(含舟山拓展區)綠色石化基地打造成為全國最大、世界級萬億産業叢集,培育千億綠色石化園區6個,全省煉油能力超億噸、烯烴産能1500萬噸、芳烴産能1400萬噸。江蘇省提出總規模達到1.4萬億元以上,将重點發展沿江/沿湖産業區、沿海産業區、蘇北産業區“三大布局”,“十四五”末形成以連雲港石化産業基地和28個化工園區為主體的發展格局。其他還有河南、遼甯、福建、海南、四川、甯夏等省份,也都相繼釋出了石化産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到去年底,國家宏觀規劃、行業發展指南、各地都明确了石化産業“十四五”的發展目标、發展思路和發展重點,石化産業未來高品質發展的布局、重點和目标任務都已明确。

2. 創新引領成果豐碩

石化行業和廣大企業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與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既配合相關部委組織好重點創新工程和技術攻關,又引導企業實施知識産權攻略、開展創新示範、主攻補短闆技術。創新平台建設、科技鑒定與獎勵等都取得豐碩成果,一批陸上、深海和超深海油氣勘探技術、頁岩氣開采技術和一批長期制約行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3. 綠色發展方面成效明顯

年初釋出《石化産業“十四五”綠色發展指南》,石化全行業和廣大石化企業深入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組織實施責任關懷,聚焦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安全環保的管理水準,重視安全環保政策研究,推動廢鹽、廢酸、廢催化劑、廢包裝物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強化标準化支撐,石化行業和企業的規範管理和本質安全水準、綠色發展水準都進一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改善,廢棄物排放量大幅降低,為保障石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4. 貫徹“雙碳”戰略紮實推進

石化全行業和廣大石化企業,積極行動、紮實推進,認真做好行業研究、政策制定、統計核算、人員教育訓練、碳交易市場建設等各項準備工作。年初17家石化企業和園區共同釋出《石化工業碳達峰與碳中和宣言》,認真研究制定《石化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組織開展石化化工行業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先後對科學界定碳排放因子、重點産品固碳率标定、碳排放檢測方法完善、提升統計核算标準可操作性等研究,紮實做好行業“雙碳”的基礎性工作。同時開展煉油、乙烯、甲醇、合成氨和尿素等重點産品配額配置設定技術規範及碳排放基準值設定的研究,加快行業低碳節能标準體系的建設,不僅為黨中央國務院和相關部委的宏觀決策和政策制定發揮了重要作用,還與山東、内蒙、新疆、江蘇、陝西、甯夏、遼甯等多個省和地區,為做好“雙碳”工作一起研究一起推進、做了充分的準備。

5. 園區管理規範提升

各園區踐行“六個一體化”發展理念,按照“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管理高效、産業協同、叢集化發展”的原則,專門研究編寫了《全國化工園區“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035中長期發展展望》,确立“十四五”期間石化園區将重點組織“五項重點工程”,依托70家重點石化基地和化工園區,重點培育環渤海灣、杭州灣、海西湄洲灣、泛大亞灣“四個沿海世界級石化産業叢集”和“能源金三角現代煤化工産業叢集”;智慧化工園區和綠色化工園區建立和試點示範取得新進展和新成效,加速推進園區建設和管理的标準化。

行業國際合作與交流也都克服疫情的影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僅得到在華跨國公司的大力支援,也得到他們的肯定和贊譽!行業重大問題研究,不僅及時反映企業的訴求、提出解決困惑的工作建議,也為各級政府決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去年我們還出版了《中國工業史:石油卷》和《化工卷》、《中國化學工業百年發展史》,為黨的百歲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能取得以上非凡的業績、實作良好開局實屬不易!

這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上司,是石化戰線廣大幹部職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團結進取、埋頭苦幹的結果,過去一年我們到各地調研,走進企業、走進園區、走進工廠中的房間,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看到“鐵人”的身影,正是大家這種不畏艱難、勇于拼搏、務實創新的精神,才在過去非凡的一年拼出了非凡的業績、實作了良好開局。

在此向石化戰線的企業家們、科技工作者和奮戰在一線的廣大職工緻以崇高的敬意!向石化戰線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産黨員:時時處處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緻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援石化産業改革、創新、發展的各級上司和社會各界的朋友們緻以崇高的敬意!

「消息」利潤總額1.16萬億!2021石化行業營收利潤雙破紀錄

3

新一年的新形勢新機遇

我們已邁入2022年。2022年是“十四五”的關鍵之年,藍圖鋪展、部署已就,今年應該是甩開膀子大幹的一年。當然,今年也将是國際國内環境極其複雜的一年,世紀疫情的沖擊還在持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頭号大國進入中期選舉,歐洲另一個主要國家法國進入選舉年,美俄因烏克蘭危機能否握手言和?伊朗核危機在曙光初現的情況下能否“八方化解”?中國将喜迎黨的二十大,這些國際國内的重大事件彙聚到一年,2022年的世界舞台從第一季度的帷幕開啟、到第四季度落幕的時候,呈現給我們的是波瀾起伏、還是精彩紛呈呢?這都将直接影響到全球經濟、中國經濟和我們石化行業的經濟運作。目前看,石化行業新一年面臨着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

1. 疫情影響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疫情暴發的第一年就有人基于世紀之初的SARS預測:到夏天就過去了,就像當年的SARS一樣“冬來夏去”;可是不僅夏天未去,而且第二年春季出現了新的變異德爾塔,造成新一輪大暴發,當時又有人樂觀的預測:随着疫苗注射率的提高,疫情就會被控制住;可到了冬天又出現了擴散速度更快的奧密克戎。目前全球确診人數累計已超過4億,死亡人數已經接近580萬,每天的新增确診數量還在增加,目前看疫情短時間内還難已結束。奧密克戎新變異在全球的大規模傳播,不僅阻礙了發達經濟體的經濟複蘇,對欠發達經濟體因疫苗嚴重缺乏影響更加嚴重。是以,1月份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表示:因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迅速傳播,給經濟活動造成的沖擊,世界經濟的前景烏雲密布;世界銀行1月份也警告說:由于新冠疫情的沖擊持續影響經濟增長,全球經濟面臨“嚴峻前景”,全球經濟增速恐放緩;世衛組織更是憂心忡忡,是以說疫情是影響全球經濟繼續複蘇的最大不确定性。

2.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無論是世界經濟、還是中國經濟,都面臨着下行壓力加大的挑戰,受疫情的影響、供應鍊不暢以及美國等一些國家因通脹而緊縮政策的影響,1月份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将增長4.4%、低于上年度的5.9%,比之前的預測下調了0.5個點,同時還下調了美國、歐元區等主要經濟體今年的增速;世界銀行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将從2021年的5.5%下降到4.1%,同時預測美國将從2021年的5.6%降為3.7%、歐元區将從2021年的5.2%降為4.2%。中國經濟來看下行壓力也在加大,去年全年增速8.1%是主要經濟體中最好的,但增速前高後低明顯,增速逐季下行、尤其是下半年:第三季度增速4.9%、第四季度增速4.0%;1月份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也對大陸今年經濟增速的預測值作了下調:比之前的預測下調了0.8個點至4.8%,世界銀行預測大陸今年的經濟增速将是5.1%、低于去年的8.1%。

石化産業經濟運作的下行壓力也将是明顯的,去年營業收入增長30%、利潤總額增長126.8%,這樣的高增速主要得益于原油及主要化學品價格的大幅增長,這樣的高增速是在特殊的年份獲得的一份特殊的業績;也正是這樣的高增速“雙雙”創造了收入和利潤的曆史新高,這樣高的基數,保增長的壓力很大!我們必須冷靜對待去年這份成績單,理性的分析新一年的新挑戰,更好的貫徹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體部署!

3. 産品價格存在不确定性

去年,大宗原材料和主要石化産品的價格不僅上漲幅度大,而且價格高得讓人不敢直視。到9、10月份很多産品價格高峰的時候,很多下遊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難以承受,隻能采取停車檢修等措施來規避。布倫特油價1月份50.23美元/桶、一路走高到11月份達83.71美元/桶、12月回調到80.79美元/桶,全年均價同比增幅69.4%;46種重點監測的無機化學品中全年均價同比上漲的有39種、占比高達84.8%,87種重點監測的有機化學品中全年同比上漲的80種、占比更是高達92%;有的個别産品高點高得離譜:碳酸锂12月份的高點23.26萬元/噸、全年均價上漲157.3%,多晶矽11月份的高點18.5萬元/噸、全年均價上漲111.6%,雙酚A10月份的高點2.24萬元/噸、全年均價上漲102.2%,PVC10月份的高點1.48萬元/噸、全年均價上漲48.8%,高壓聚乙烯10月份的高點1.33萬元/噸、全年均價上漲28.5%,ABS10月份的高點1.79萬元/噸、全年均價上漲25.2%,環氧樹脂10月份的高點3.7萬元/噸、全年均價上漲58.3%,己内酰胺10月份的高點1.61萬元/噸、全年均價上漲38.7%,丙烯腈12月份的高點1.55萬元/噸、全年均價上漲63.4%。

看着這組資料怎不令人乍舌?新的一年無論是大宗基礎原料、還是主要石化産品價格的上漲幅度不會如此之大。從供求關系和地緣政治局勢判斷原油價格與上年基本持平或略高,布倫特均價在75美元/桶左右;主要石化産品的價格将略低于上年,實際上從去年11月份石化産品的價格已經在回調,12月份更加明顯:油氣開采業出廠價格環比下降6.9%、化學品出廠價格環比下降2.1%,重點監測的46種無機化學品環比上漲的有21種、比11月份再降21.7個點,重點監測的87種有機化學品環比上漲的有25種、比11月份再降4.6個點。

4. 供應鍊保障面臨挑戰

石化和化工的生産過程與一般的加工業不同,裝置和裝置的連續穩定很重要,因為石化和化工生産過程一般都需要高溫高壓、而石化化工産品的自身特殊性大多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是以生産過程的連續穩定、産品鍊供應鍊的安全穩定十分重要。疫情的影響對全球供應鍊産生了嚴重影響,有的是疫情影響不能正常生産、有的是疫情影響物流不暢,去年全球共同感受到的就是晶片,由于全球晶片的斷供、電子産品、汽車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另一個供應鍊吃緊的表現是“一櫃難求”“一船難求”,由于疫情的影響導緻人工缺乏、缺卡車司機、很多貨輪擁堵在港口。

這種狀況今年是否可以緩解?從目前疫情的情況看可能短時間還難以緩解。而對大陸石化産業鍊的供應問題,我們還增加了一份擔憂,就是去年9月下旬開始因“能耗雙控”政策有的地方簡單“一刀切”,不少園區和企業遭遇到被限産停産、甚至被拉閘限電,個别企業還遭遇到事先不通知就斷電,這不僅威脅到石化産品供應鍊的穩定安全,而且直接威脅到石化裝置、化工企業和園區的生産安全。如果突然斷電造成烯烴、有機化合物在反應釜或容器内自聚,輕者造成裝置損失,重者就是溫度失控造成爆炸,損失更是不可估量。我們希望新的一年簡單粗暴“一刀切”式的執行方式不再發生,我們也相信如果完整準确的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的精神和要求,今年和今後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

以上分析了新的一年,石化行業經濟運作面臨的形勢和挑戰,把形勢分析的透徹一點、把挑戰看的嚴峻一點,為的是未雨綢缪、為的是把準備做得更充分一些;有些事情可以不發生,但千萬不能臨危受挫、甚至驚慌失措。當然,在嚴峻的形勢和挑戰面前,我們不應該畏難,更不應當氣餒,在分析形勢、看到挑戰的同時,我們還應當辯證的看到“危”與“機”并存,新的一年無論是國際環境、還是國内環境還有很多有利的因素,還有許多新的機遇:

一是世界經濟仍然是正增長。目前的共識是世界經濟今年增速放緩、存在下行壓力,但仍是正增長,國際貨币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将增長4.4%,美國将增長4%、中國将增長4.8%、歐元區将增長3.9%;世界銀行預測全球經濟今年将增長4.1%,美國将增長3.7%、中國将增長5.1%、歐元區将增長4.2%。包括聯合國的預測,數值不完全一緻,但趨勢是一緻的:都是正增長,而且全球4.0%以上的增長還是不低的增速,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對“十三五”世界經濟增速的統計:2016年是3.2%、2017年3.8%、2018年3.6%、2019年3.0%,2020年受疫情影響是-3.5%。可見,全球經濟4%的增速是不低的。

二是中國經濟将繼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去年中國經濟增速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好的、總量達到114.37萬億元,按年均匯率算17.7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接近20%,去年的增量約13萬億元,按年均匯率算高于2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增量的約30%,中國已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在30%左右。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增速在合理區間”的精神預測:大陸今年經濟增速在5.5%左右是大機率;再加上中央明确的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科技政策、改革開放政策、區域政策和社會政策七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及我們所擁有的宏觀調控的空間和潛力,中國經濟将繼續發揮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和火車頭作用。

三是石化産業的市場空間大。石化産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不僅14億人的衣食住行離不開化工材料和石化産品,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汽車、家電、電子資訊、軌道交通以及建築等都需要大量的化工材料及高性能複合材料,需要大量的纖維材料、膜材料和保溫材料,需要大量的防腐材料、密封材料和粘結材料以及大量的精細化學品、功能化學品。去年進口有機化學品6312.4萬噸、合成樹脂總量3124.3萬噸、合成橡膠591.6萬噸、乙二醇842.6萬噸,這都充分證明了中國市場對石化産品和化工材料的旺盛需求。據美國化學理事會的預測,今年全球化工行業将增長3.8%,歐洲化工業委員會、德國化工協會等也都對今年全球化工市場表示樂觀;中央經濟工作會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計入能耗總量。可見,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内需求、政策利好都為今年石化行業提供了更多新的機遇。

「消息」利潤總額1.16萬億!2021石化行業營收利潤雙破紀錄

4

新的一年穩中再求進

在去年實作“十四五”良好開局的基礎上,新的一年石化行業經濟運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偉大的建黨精神激勵着我們,深刻領會并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突出高品質發展的主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大傳統産業更新和新興産業培育的力度,加大重點石化基地和現代産業叢集培育的力度,加快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加快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的開工和建設,不斷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全力打好“穩增長六大攻堅戰”,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新的一年石化全行業應準确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首先是“穩字當頭”、要全力保“穩”,“進”重在高品質發展的再提升、再進步。“全力保穩”主要指的是經濟資料,去年增速看:營業收入增長30%、利潤增長126.8%,增速曆史罕見;經濟總量看營業收入14.45萬億、利潤1.16萬億,數量曆史新高,是以,“全力保穩”是基本目标!但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全面貫徹“穩中求進”,這是一個石化大國的基礎決定的,也是邁向石化強國的目标所要求的。是以,新的一年我們要努力争取石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新進步,為全面貫徹“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新的一年我們應全力打好“穩中求進的六大攻堅戰”:

1. 穩中求進攻堅戰之一:保供穩價

保障化肥、農藥等農化物資的供應和價格穩定,是石化産業和廣大石化人保障老百姓飯碗的重大責任;保障石油、天然氣等基礎能源的供應,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職責;保障石化産品供應鍊的安全,是石化産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和基礎産業保障國民經濟穩定運作的重要任務。

一是化肥農藥等農化産品的保供穩價。“老百姓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是以糧食安全是黨中央和總書記最關心的頭等大事,化肥農藥等農化産品為大陸糧食産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做出了重要貢獻。疫情的影響造成全球糧食供應短缺,目前糧食安全問題更加凸顯,離開了化肥和農藥,農業的豐産豐收幾乎不可能,而化肥和農藥的穩定供應和價格高低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是以農化産品的價格就不能像其他工業産品一樣完全由市場決定。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肥料價格遠高于國内市場,12月份國際市場尿素、磷铵都在800美元/噸以上,而國内市場基本沒有超過3000元/噸,四季度以來國内化肥企業貫徹國家總要求,首先保國内供應和價格穩定、不出口或少出口,為此做出了不少犧牲,氮肥協會、磷肥協會、鉀肥分會等也都做了大量組織和協調工作。

馬上就要迎來春耕和春季用肥旺季,化肥農藥等農化産品生産企業第一位的是全力保障春季用肥用藥,這是我們農化企業的第一責任。國家發改委正多措并舉確定春耕用肥,河南省等也在傾力纾解化肥運輸難題,石化聯合會也正在研究保春耕用肥的方案,廣大化肥農藥生産企業也都放棄假日、正在為春耕備肥備藥。當然,廣大化肥企業也希望,參照電煤的做法落實好肥煤長協;為緩解淡季資金占用、確定生産的連續穩定,淡儲制度應更好、更科學地發揮作用;鑒于氮肥磷肥都是國内産能過剩的品種,用肥淡季在確定一定量儲備、確定國内供應的前提下,允許一定量肥料出口,這不僅緩解企業資金占用,也充分發揮生産裝置的産能使用率。

二是石油天然氣保供。這是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為油氣增産加大實施“七年行動計劃”和“增儲上産攻堅工程”,取得了油氣産量雙增長的不易成績,尤其是天然氣産量連續5年增産100億立方以上,并加大儲備量,為油氣保供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家管網公司不斷提升輸送能力,持續緩解用氣高峰的輸送瓶頸,不僅為天然氣保供做出了貢獻,也為加快國家清潔能源轉型做出了貢獻。

新一年油氣保供作為國家能源安全的組成部分,要貫徹落實好總書記視察勝利油田時的重要訓示: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貫徹好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推動能源革命要立足大陸能源資源禀賦,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傳統能源逐漸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夯實國内能源生産基礎,保持原油、天然氣産能穩定增長,加強瓦斯油儲備能力建設。這是我們做好油氣能源保供的總遵循,我們一定要加大油氣資源的勘探力度,加大并加快油氣勘探和開采的技術創新和新技術的應用,加大頁岩氣等非正常油氣資源的技術創新和開采力度,加快煤層氣等資源的研究和利用。

當然,企業希望國家加大對上遊勘探開采的資金或稅收政策的支援,天然氣儲備完全由企業承擔資金壓力大,進口天然氣價格倒挂沖突突出、适當的時間氣價放開也值得研究。

三是石化産品供應鍊安全。石化産品涉及面廣、帶動性強,不僅涉及老百姓的飯碗、還涉及國家能源安全和醫療健康,不僅涉及高端制造業、還涉及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是以石化産業鍊的安全穩定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經濟穩定和強國目标的實作。因為疫情的影響造成裝置停産屬不可抗力,像去年初美國南部極寒天氣、8月份“艾達”飓風造成墨西哥灣區域十幾套石化裝置停産屬不可抗力;可是,人為的、主觀的限電限産、拉閘限電都是不應該發生的,又加上石化産品生産過程存在高溫高壓、大多石化産品易燃易爆,如果不是有序的、做好充分準備的停車、開車,容易造成事故的發生,如果有些化學品在反應器内沒有得到科學的處置,有可能後果不堪設想。新的一年希望不再發生人為因素導緻的産品鍊斷供,各企業要努力確定生産穩定、安全有序、産品鍊供應鍊穩定,不僅保障石化行業内上下遊企業間協同穩定,而且保障輕工、紡織以及電子資訊、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所需石化産品和化學材料的穩定供應。

2. 穩中求進攻堅戰之二:傳統産業更新改造

傳統産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基本盤,是穩增長的壓艙石。大陸工業結構是以傳統産業為主,雖然是多年的制造業大國,但高端制造的很多核心部件和關鍵材料還存在不少瓶頸和被“卡脖子”之處;大陸石化産業也是一樣,産業結構細分就會發現,是以煉油、燒堿、純堿、合成氨、化肥、聚氯乙烯等這類大宗基礎化學品為主,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們的産業結構高端化、精細化、專用化方面差距明顯。

一是傳統産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談到傳統産業一段時期以來有一種誤解:認為美國的産業已經空心化,已經轉型為服務業為主,是以有的人在高喊:我們應當向美國學習加快轉型:去重向輕、去實向虛。

我們偏重的工業結構确實需要加快轉型更新,确實需要向高端化、精細化更新改造,但千萬不能片面講美國産業已經高度空心化。美國通用、福特的産品和品牌我們每天都能看到,美國的蘋果、特斯拉我們很多人都在使用,美國的波音公司、強生、輝瑞也都是全球化的跨國公司,石化人最熟悉的埃克森美孚、陶氏、杜邦、亨斯邁、塞拉尼斯、霍尼韋爾哪一家不是知名跨國公司?美國的洛克希德、馬斯克的太空公司都很強大;德國也一樣:大衆、寶馬、奔馳,博世、西門子以及巴斯夫、拜耳、赢創、科思創,日本也是豐田、日産、松下,三菱重工、三菱化學、住友、三井、東麗等,離開了基礎工業、實體産業和制造業,建設經濟強國、科技強國和國防強國是不可能的。

當然,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傳統産業、基礎工業的高端化遠遠領先于我們,是以,大陸經濟要健康可持續發展、要建設經濟強國、科技強國,絕不能忽視傳統産業,若丢棄了傳統産業、國家經濟的大廈就失去了穩固的基礎。事實證明高端産業、戰略新興産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基礎化學品的支援和保障,例如純堿國際上是索爾維公司100多年前發明并開始生産的,國内是民族企業家範旭東成立永利公司後、自己生産出純堿産品也有96年的曆史了,就是這樣一個有着百年歲月的普通的、基礎無機化工品,今天光伏發電的玻璃闆生産離不開它,手機、液晶顯示屏的玻璃生産也離不開它;再如硝酸鈉、硝酸鉀這類基礎無機化工品,今天多個國家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将它們二進制複合、或者再與硝酸锂三元複合,用于新能源的化學儲能;聚氯乙烯這個誕生最早的塑膠品種,其高端産品今天在高鐵、資訊領域都有應用。是以,石化産業要保增長、要穩增長,一定不能忽視了傳統産業的更新改造,要深刻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的“要正确認識和把握初級産品供給保障”的要求,結合石化産業的産業結構、産品結構的現狀,加大傳統産業更新改造的力度,加快綠色低碳先進适用技術的推廣應用,進一步降低原料消耗和能耗,實作生産過程的綠色化和低碳化,進一步提升産品的品質水準,實作産品的高端化、并不斷研發新的應用領域。

二是傳統産業更新改造要借力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數字化的趨勢不可逆轉,數字化的未來就是企業的競争力,“十三五”以來一批石化、化肥、燒堿、輪胎等企業通過智能工廠試點示範,其生産效率、管理水準大幅提升,物耗能耗和廢棄物排放水準都大幅降低,成效明顯。去年底,我們到中煤榆林能化調研,是一家現代煤化工企業,主要産品鍊是煤制烯烴,通過智能工廠建設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他們不僅實作了産能最大化(設計能力60萬噸/年,去年生産76.6萬噸)、産品可根據市場供求最優組合,而且實作了4年一大修、雙烯收率提高、單耗降低、用工減少、效益最大化。

三是傳統産業更新改造一定要高度重視中小企業這個重要群體。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穩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據工信部統計中小企業數量占90%以上,中小企業對經濟的貢獻:GDP60%以上、稅收50%以上、城鎮就業80%以上。另外中小企業在産品鍊的協同上,與大型骨幹企業是上下遊的重要補充、有益的合作夥伴,可以說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大型骨幹企業與中小企業是“互補為主,競争為輔”的共存共赢關系,這方面德國的經濟結構、企業組織結構、企業間協作互補等,都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中小企業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競争力在于專與精,規模不是中小企業追求的主要目标,中小企業追求的是差異化、效益和競争力,中小企業追求的是在經濟循環、産品鍊上缺一不可的作用和重要性。

新的一年中小企業一定要抓住新的機遇:工信部今年将重點培育3000家左右“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國家财政還将選取500家以上這樣的“小巨人”企業重點支援,工信部也在研究推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的政策措施,聯合會正在研究《石油和化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三年培育計劃》。中小企業一定要認真研究并努力争取國家政策支援,因中小企業衆多,一時沒有入選不要洩氣,隻要認真研究“專精特新”的要求和“小巨人”的條件,隻要立足自己的特點、突出自己的優勢,把自己做強做精做優了,不僅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也就把自己打造成了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3. 穩中求進攻堅戰之三:戰略新興産業培育

節能環保、資訊、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是現階段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産業,每一項戰略新興産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化工新材料及其高性能複合材料和高性能化學品的配套與保障。而這些要求恰恰是目前石化産業的短闆和弱項,也是制約戰略新興産業發展的瓶頸和卡點。

希望相關企業認真研究《化工新材料“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南》,尤其是花些精力重點研究确立的“八大系列新材料”“六大重點任務”和“五項重點工程”,即:

一是重點圍繞“高端聚烯烴塑膠、工程塑膠、聚氨酯材料、氟矽材料、特種橡膠及彈性體、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八大系列化工新材料在高端化上再有新突破;

二是重點圍繞“攻克一批重大需求的‘卡脖子’技術、優化一批産業化項目、突破一批關鍵配套原料、搶占一批高科技制高點、建設一批高水準創新平台、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和特色産業聚集區”這六大重點任務再上新台階,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取得新跨越;

三是重點圍繞“汽車及軌道交通輕量化、高性能膜、電子化學品、生物基及可降解塑膠、配套專用裝備提升”五項重點工程的配套能力再有新提升,為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配套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規劃已經釋出、指南已經明确、重點已經确定,今年是實施年!除了國家圍繞重點工程組織實施國家級重大項目配套外,相關企業一定結合自己的主業,突出自己的優勢,重點瞄準為新能源、電子資訊、軌道交通和大飛機等配套的高端膜材料、電子化學品、高性能複合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等方面,強鍊補鍊,疏通堵點、突破卡點,為制造強國做出石化新領域的新貢獻。

4. 穩中求進攻堅戰之四:關鍵核心技術

“十三五”以來石化領域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攻克了百萬噸乙烯成套技術、聚碳、聚乳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蛋氨酸以及矽氟新材料等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去年聚烯烴彈性體、己二腈等一批核心技術又獲重大突破,成效是明顯的。

冷靜分析我們的創新與進步,專利很多、成果不少,但工程化、産業化方面的差距也很明顯,“十三五”以來國内石化産業又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周期,大項目大量建設、新裝置接續投産、新基地快速發展。

但是看看新投産的裝置聚烯烴技術幾乎全部是引進跨國公司的,十多套丙烷脫氫工藝包也都是UOP或魯姆斯的,甚至建立的多套雙酚A工藝包也不是自己開發的,還有就是高純電子化學品、一些關鍵催化劑、很多試劑、醫用高端膜材料、高端制造用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碳纖維生産線的碳化爐等,一些大型成套技術、高端産品、核心裝置等還存在“卡脖子”和受制于人等。

是以,攻克“卡脖子”技術攻堅戰還很艱巨,也是保增長和穩增長的要害所在,應當以確定産業鍊和供應鍊安全為重點,圍繞國家重點工程和戰略新興産業配套,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把組織實施創新工程作為提升石化産業供給能力的第一動力,通過創新加快補短闆,通過創新強化産業鍊供應鍊配套能力,通過創新加快石化産品結構調整與優化,大大提升石化材料和石化産品的高端供給能力。

今年開始各相關機關要根據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重點瞄準生物基材料、高性能工程塑膠、乙烯“三機”重大裝備以及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等前瞻性技術攻關,實施重點突破,逐漸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的“卡脖子”問題,努力向科技自立自強邁進。

5. 穩中求進攻堅戰之五:綠色低碳發展

“十三五”以來全行業實施“綠色發展戰略”,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深入,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通過推進清潔生産,做好源頭預防、過程控制、綜合治理,加大綠色清潔工藝和新技術的創新和推廣應用,全行業綠色發展的水準持續提升。進入“十四五”石化産業綠色發展面臨新的課題,即“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實施。

去年一年紮實有效的準備,從上到下對“雙碳”工作的思路越來越清晰、目标越來越明确、要求越來越具體,可操作性越來越強了。打好綠色低碳攻堅戰:

一是認真研究深刻領會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實作“雙碳”目标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我們一定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準确貫徹黨中央部署、辯證處理好發展與減碳的關系,正如總書記強調的:減碳不是減生産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作更大發展;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節奏和力度,不搞齊步走、“一刀切”。

二是準确把握黨中央部署的重點内容。黨中央《關于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等要求,優化石化化工行業産能規模和布局,加大落後産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結構性過剩沖突;調整原料結構,推動石化原料輕質化;到2025年國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内,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盲目發展,未納入國家産業規劃布局的煉油和建立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項目,一律不得建立和改擴建;合理控制煤制油氣産能規模,并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能耗準入标準。

穩妥有序推動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和重點産品率先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避免“一刀切”管理和“運動式”減碳,合理設定政策實施過度期,按照“整體推進、一企一策”的要求,分别制定省級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總體實施方案和企業具體工作方案,明确推進步驟、改造期限、技術路線和工作節點、預期目标等,確定政策實施穩妥有序,不斷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確定産業鍊供應鍊安全和經濟社會平穩運作,逐漸實作物耗、能耗和排放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對于在規定期限内不能按期改造完畢、排放仍處于基準水準以下的項目堅決淘汰。

更要把握中央經濟工作會進一步明确的:正确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畢其功于一役,傳統能源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健全“雙碳”标準,建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推動能源“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三是科學嚴謹做好自己的功課。建議各地區、各企業認真對标《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标杆水準和基準水準(2021年版)通知》确定的能效标準,嚴謹認真的測算正在生産的産品其能效水準是達到了基準水準,還是标杆水準。如果沒有達到基準水準抓緊改造提升,并向着标杆水準應提盡提,否則将面臨着被淘汰的風險;正在建立的項目和裝置,也再次嚴格測算,如果達不到基準水準、建成中交後也許面臨着能不能投産的問題。如果在基準水準以上、沒有達到标杆水準,應當抓緊研究并努力尋求新的技術、新的工藝和新的裝置使其盡量達到标杆水準;新批尚未開工的項目或裝置抓緊對标能效水準,未達到标杆水準的未開工項目一定要慎重開工、向标杆水準努力。

各企業還要按照最新釋出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更新實施指南(2022年版)》的要求,加快重點産品和重點企業節能降碳的改造更新,并關注正在研究制定的“石化化工行業碳排放統計核算辦法”,根據統一規範的統計核算體系嚴謹的測算碳排放量,科學的制定碳達峰的行動方案和時間表。在此基礎上,關注碳捕獲、固碳以及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進展,再認真研究、科學制定碳中和的技術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

6. 穩中求進攻堅戰之六:現代石化産業叢集培育

培育現代産業叢集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培育現代石化産業叢集是石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大陸石化産業已形成以上海、甯波、大亞灣等一批大型石化基地,已形成南京、東營港、甯東、泰興等一批以新材料為主專業化工園區,還有長興島、古雷、連雲港等一批快速成長中的石化基地,依托大型石化基地和化工園區培育現代石化産業叢集已具備堅實的基礎和條件。

新的一年按照《全國化工園區“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035中長期發展展望》的思路和部署,在組織實施産業更新創新、綠色化、智慧化、标準化和高品質示範“五項重點工程”的同時,繼續加大綠色化工園區和智慧化工園區的建立與試點示範,強化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聯盟的工作,按照工信部等六部委最新頒布的《化工園區建設标準和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和條件,在20多省區市已開展園區認定的基礎上,統一标準開展全國化工園區的統一認定;根據發改委和工信部《關于做好“十四五”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按照“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連結”的原則,借鑒路德維希港巴斯夫基地的成功實踐,加大石化基地和化工園區的循環化改造,推動石化基地和化工園區盡快實作産業循環式組合、企業循環式生産,促進項目間、企業間、産業間物料閉路循環、物盡其用,通過合理延伸産業鍊,切實提高資源産出率。

在标準先行的基礎上,今年适當的時間我們将開啟“高品質發展化工園區示範工程試點”和“化工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示範”工作。通過各石化基地和化工園區的共同努力,新的一年為培育“五大世界級石化産業叢集”争取新突破和新進步。

新的一年保穩定、促增長任務艱巨,有許多挑戰等待我們去攻堅,有許多新的課題有待我們去破解,隻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懈努力,石化強國的目标就一定能夠實作!不論國際環境風雲變幻,也不論大國博弈和競争尖銳複雜,隻要我們臨危不懼、處驚不變,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隻要國家富強了、人民富裕了,一切都将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美好的明天正在向我們招手,讓我們攜手共奮進,一起向未來!

來源:中國化工資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