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再教娃數123了!抓住這個時間點,孩子以後學習不吃力!

孩子從出生之後,随着大腦的發展,他們對事物的認知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6-12個月的孩子喜歡東張西望,看看這看看那,這就是代表着孩子正在觀察着身邊的事物;

1歲的孩子開始支支吾吾的表達,這代表着孩子的語言能力正在提升;

2-3歲的孩子經過家長的教育可以從1查到10甚至更多的數字;

……

大家所認為的“這個孩子數學好、有天賦”等,極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家長抓住了孩子的數學敏感期,為孩子做好了數學啟蒙。

01

孩子的數學敏感期

别再教娃數123了!抓住這個時間點,孩子以後學習不吃力!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指出:當孩子處于2-6歲這個時期,是他們對數學非常敏感的時期。

1歲10個月左右是兒童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

2歲半左右是兒童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3歲半是簡單運算的開始時期;

5歲左右是兒童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當孩子處于數學敏感期,主要表現為:開始對數學概念如數、數量關系、分類、序列、圖形、空間、數運算等産生極大的興趣。

對它們的種種變化有着強烈的求知欲,标志數學敏感期的到來。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都喜歡教孩子數數,一些孩子才2歲能數到100,但是這也不代表未來孩子的數學能力就強。

02

孩子的數學思維怎麼培養

别再教娃數123了!抓住這個時間點,孩子以後學習不吃力!

明白數與物對應

很多孩子數數都隻關注數字,卻不關注“數字”背後的含義,數了半天隻是記住了數字的叫法而已。

精明的家長教孩子數數,都是根據“物”來數,讓孩子數家裡有多少隻碗,數自己有多少塊積木等等。

想要孩子了解數字的概念,家長在為孩子進行教育訓練的時候,可以利用起身邊的事物,孩子熟悉的事物對孩子進行數字了解的訓練。

帶着他數繪本、數台階、數凳子、數他自己心愛的小汽車等等,利用其身邊的事物,孩子很快就會學會數字與事物之間的關系。

學會分類、歸納

很多家長不明白分類、歸納和數學的關系,其實這正是邏輯思維,也是鍛煉孩子的數學思維。

家長平時要經常鍛煉孩子分類、歸納的能力。比如讓孩子自己整理玩具,将毛絨玩具放在一起,積木放在一起,小汽車放在一起。

平時還可以帶孩子去超市,讓孩子通過觀察陳列方式,更好地了解分類。

打破數字的慣性

很多時候,孩子對數字會産生慣性。何為慣性?

比如一排積木,數來數去自然就順着積木的個數去記憶,孩子就會把所有的數字定義在相同的物件上的。

我們要先讓孩子明白數字對應物品的含義,再把所有玩具混在一起,讓孩子數一數自己有多少個玩具。

還是重複重複再重複,多次之後,孩子對數字包含的概念就會慢慢延伸出來。

不要強迫孩子

很多家長總希望孩子能在某個年齡段數到某個數字,其實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的,每個孩子對數學敏感的時期都不一樣。

是以有些孩子會早一些的到達一個目标,而有些孩子就是要晚一些,這個家長不用急于将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

來源:麗家寶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