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易與谷愛淩的差異,其實是華裔在美國的生存尴尬,隻有沖破這層天花闆,才是朱易的美好未來
早上看了谷愛淩的U型賽,實力碾壓對手,感覺沒有什麼可以吹捧的,倒是想起前兩天看的朱易花滑比賽的畫面,很是感觸。
朱易前一段時間,墊底成績,成輿論焦點,不是專業問題,而是身份問題,為什麼同樣是回歸中國的華裔女孩子,谷愛淩如此成功,而朱易正在走向泯然衆人之路(墊底成績的指向)。
身份認同問題:
這是在美華人碎碎念的話題,我從華人微信群裡,找了兩篇文章,一篇打不開,另一篇很長,就截圖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朱易的花滑給我最深印象是太拘謹,放不開,谷愛淩的最大優點,就是她最大的缺點。
花滑是以藝術結合體育的項目,前者需要動作優美,後者需要動作高難度,這些都關系到心态。
冰面上真正的王者,必須清空内心的雜念,才能将自己所有的動作能量 爆發出來。
羽生結弦為什麼會在決賽挑戰高難度4A動作失敗?上一篇我從技術角度談了,這裡再加一句。很可能是中國這個特殊賽場,與他日本人身份的碰撞造成的,這是額外壓力,太大太大,他沒有承受住,可以想象,日本人多希望他們的體育明星,在中國賽場赢得冠軍,而且日本人又是瘋狂到變态的民族,他們有多瘋狂,那麼羽生的壓力就有多大,當運動員背負太重心理包袱的時候,他是不可能在冰面上飛起來的。
看到有文章介紹朱易是一個乖乖女的形象,很甜很美,但是,這種美有點鄰家妹子的感覺,不屬是冰面的範圍,裁判不會給這種運動員打高分。
谷愛淩和朱易的差别,其實是身在美國的華裔孩子,如何成長的一個縮影。
個體家庭真的很難抵抗族群的生存壓力。
谷愛淩是混血,父親是美國人,她擁有天然的美國人基因。
朱易是中國爸爸,盡管在中國的地位很高,但是在美國,他就是一個華人。
現在網上到處都是谷愛淩小時候沒心沒肺長大的照片和視訊,她穿着打扮,誇張姿勢,身邊的朋友,都是美國化,她是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下長大;而美國文化特質就是盡情張揚自己,有一段谷愛淩小時候跳舞的照片,看她特别認真的樣子,被網友評價為,知道上帝拿走了她什麼東西。
朱易作為一個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姑娘,她在美國如何長大?我不知道,但是大多數華裔處境,我還是了解,都是必須克制自己的情感,要看人的臉色行事。太張揚隻會得到更多的麻煩。是以說,朱易雖然家庭很好,但是到了美國,她想活得很好,必須是一個讨好型人格,要時時刻刻給對方一個舒适表情,甚至一個很甜美地微笑。
隻要多看幾遍朱易賽後的樣子,她憋住哭泣的眼淚,還要比劃一個心痛的愛心,這就是讨好型人格經典表示。
有關華人在美生活的尴尬,看文章後面的貼圖,我就不重複了。
我覺得朱易想要在冰面上出成績,人格重塑是關鍵。
花樣滑冰是跨界體育的藝術,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性格的張揚,隻有張揚的性格,才是藝術最好的呈現背景。壓抑性格表達的藝術形式,就是做畫家、書法家,或者小說家,涉及人體表演的,必須要懂得用身體來張揚性格。
打開心扉的另一個作用,是讓身體輕盈起來,如果身體内的心理包袱太重,就練不了高難度動作;壓抑性格的人很難沖擊高難度動作,即使訓練成功了,重大比賽一樣不能重複,因為比賽壓力會增加心理負擔。
不是說,朱易要去複制谷愛淩的性格,這是從小形成的生活軌迹,成人很難改變童年的記憶刻痕。
看到朱易身邊的兩位教練,覺得首先要增加年輕教練,而且是性格比較張揚的男性,青春勃發才能激發出少女的潛在激情。
青春激情必須激蕩,也可以成為最美呈現。
激蕩青春的張揚才是裁判願意給予藝術高分的原動力。
甜美的微笑,是相親時的最好,在冰面上會被冰凍起來。越冷的地方,人總是希望見到火熱的東西(情感)。
朱易的生活、訓練,應該增加更多激情元素,比如樂曲、舞蹈等等,多選用有激情的,不要太悶,要讓她把激情釋放出來,然後再去選擇比賽方向,找到符合她原生性格的一些特别的東西。
隻有激發出她内心的青春激情,抛棄在美國形成的性格壓抑的那些沉重的東西,朱易才有美好未來。
隻有開放的性格,才會有沖動去嘗試高難度的動作,才可能有機會去觸摸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