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3萬億元! 全省科技創新“成績單”來了

作者:悅湖科技城 武侯科協
2.3萬億元! 全省科技創新“成績單”來了

2月16日,2022年全省科技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會議回顧總結了2021年全省科技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重點任務。

2.3萬億元! 全省科技創新“成績單”來了

“成績單”

高新技術企業破萬

截止到去年年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達到10210家,增長22%;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396億元,增長11.8%;科技服務業實作營業收入3200億元,增長10.4%;高新技術産業實作營業收入2.3萬億元,增長14.4%,推動全省跨過了創新型經濟體的門檻。

2.3萬億元! 全省科技創新“成績單”來了

在創新載體建設方面,去年,我省成立天府實驗室建設工作上司小組,挂牌運作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天府永興實驗室。獲批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科技創新彙智平台以及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等國家級創新平台17個。成都超算中心納入國家超算體系。

在科技創新引領區域發展方面,川渝聯合實施科技創新合作計劃,成立高新區聯盟、技術轉移聯盟。西部(成都)科學城正式挂牌,綿陽、德陽獲批國家創新型城市。

在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方面,我省啟動實施航空與燃機、工業軟體及資訊安全、生命健康、川豬、生物育種等5個重大科技專項。育成全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種公豬品種“川香黑豬”。編制釩钛領域“卡脖子”技術清單和路線圖,組織實施第五批攀西試驗區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3項。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産品項目144項,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通過科技部驗收,獲批國家科技成果評價改革綜合試點省。

在科技服務民生方面,我省新育成農畜新品種207個,“四川科技興村線上”服務平台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實施科技扶貧産業示範基地項目42個、科技示範村項目25個。持續推進47項新冠疫情科研項目攻關,兩支在研疫苗進入Ⅲ期臨床試驗,6款檢測産品獲批上市、銷往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推進科技人才引育和創新企業培育方面,我省去年新增兩院院士6人,全省院士達到65人。争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00餘項、資金突破10億元。柔性引進外國專家300餘人次,在川工作外國高端人才1006人。新增瞪羚企業52家、省級科技成果轉化示範企業215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1.48萬家。

在科技體制改革方面,我省支援7家機關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前非資産化管理改革試點,3項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出台省科技獎勵配套檔案7個,2名外國專家獲中國政府友誼獎,5名外國專家獲天府友誼獎,27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實施科研減負行動,深化科技評價改革,開展科技項目“揭榜制”、科研經費“包幹制”試點,推廣應用科技創新券。設立“天府科創貸”風險資金池,“科創通”服務平台獲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通報表揚。

“任務書”

力争高新技術産業實作營業收入2.45萬億元

今年,我省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四個面向”,落實“科創十條”,實施“四大政策”,健全“九大體系”,抓好“十件大事”,夯實創新基礎,提升創新實力,服務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為加快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堅實科技支撐。力争全省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總量達到1200億元,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420億元,高新技術産業實作營業收入2.45萬億元,科技資訊服務業實作營業收入3500億元。

2.3萬億元! 全省科技創新“成績單”來了

▲2022年全省科技工作會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分會場

今年,我省将聚力抓好十件大事:

一是組建四川省自然科學基金,建立管理機構,健全管理制度,完成項目設定并啟動首批項目。

二是争取國家批複建設高端航空裝備技術創新中心。

三是實施綠色低碳重大科技專項,出台《建設綠色低碳産業技術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

四是建好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試研發平台,取得早期收獲。

五是争取國家層面出台《綿陽科技城建設科技創新先行示範區的意見》。

六是命名首批省級創新型縣(市、區)并給予激勵。

七是推進省級農業科技園區調整優化,啟動首批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

八是挂牌運作天府绛溪實驗室和天府錦城實驗室。

九是啟動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四川行動。

十是成立全省科技行業黨委,舉辦全省科技行業黨建工作交流會。此外,還要辦好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第七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第八屆中國西部高新技術産業與金融資本對接推進會、第十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等重大活動。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