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泰語口語能力的教學原則及方法 昆明泰語口語教育訓練 昆明福格教育

作者:曆史品味者
泰語口語能力的教學原則及方法 昆明泰語口語教育訓練 昆明福格教育

社會各方面要求學生不僅具有較高的閱讀水準,而且有一定的聽、說、寫、譯的能力,聽與說在這五個基本技能中顯得尤為重要,也就是口語交際能力。進步泰語交際能力是泰語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以培養學生的泰語交際能力,對于泰語教師而言,不僅是根本任務,而且是較終。

為了完成任務、實作*,我們應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一切教學手段和方法達到課堂教學交際化,讓學生在言語訓練中學會語言并形成技巧。是以,進步泰語口語交際能力,是泰語教學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探讨泰語口語教學的教學原則和方法。

  二、泰語口語教學應采用的教學原則

  在非泰語大學生泰語教學中,我們常發現學生口語中出現種種問題,如表達不合乎泰語規範,用詞單調,流利度差,口語生硬和死闆,甚至于無法表達想說内容,出現“啞巴泰語”現象,等等。仔細看看這些問題,都是由于學生對于語言的掌握程度不夠,對語言差異了解欠缺,對于不同文化習俗不了解,這就要求泰語教師改進課堂教學,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一)幫助學生克服心障礙。

  在泰語課堂上,許多學生之是以不敢說,主要是怕自己說錯,因而教師應注意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千方百計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幫助學生克服羞澀與畏懼心理,使其樹立當衆用泰語說話的自信心,燃起“想說之火”,較終到講台上敢說。

 (二)循序漸進。

  泰語教師在課堂上語篇分析過程中的語言輸出不可或缺。口語訓練應該是個逐漸升溫的過程,這才符合學習的規律。口語能力的訓練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因勢利導,分段進行。如不重實際,急于求成,其效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在教學過程中,可分以下五步進行操作:發音練習階段→朗讀背誦階段→複述階段→情景模拟階段→自由輸出階段。這五個階段較好地完成了學生由模仿到創造的過渡。自由輸出階段是口語用到的進階階段,當學生能進行自由表達的時候,教師就隻需要創造出一個好的口語環境,讓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說”。

  (三)培養學生興趣,創造趣味課堂。

  興趣是較好的老師,學生在口語課堂上的表現與他們對口語課的興趣有密切的聯系。教師應掌握好這把鑰匙,開啟學生的話匣子。任務型教學法強調讓學習者個人或學習小組經過一定準備來完成。例如:以個人學習者為對象開展每日報告會。在課前5分鐘做泰語報告,每次課一位同學做報告,全班輪流進行該活動。學生事前準備材料稿件,内容、形式不限,可以是詩歌朗誦,新聞播報,讀書心得,美文、圖檔賞析,等等,其他同學可以就該報告進行提問或評價。該活動既能促使學生多做課外閱讀,又能鍛煉報告者的講演能力,同時還能進步其他同學的聽力水準和同學間互相交流的水準,一舉三得。

  (四)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傳統教學法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而學生則處于被動的地位。現代教育學家杜威關于教學有兩種中心說,一種為“教師中心說”,強調以教師為主體組織課堂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這種。優勢在于容易進行課堂管理和知識傳授,但缺點是比較呆闆,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而“學生活動中心說”認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隻是起到引導的作用。應該把課堂的主體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組織課堂,這樣課堂氣氛容易活躍起來,學生也能夠在活動中得到學習和鍛煉。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更好地調動。

  三、進步學生泰語口語能力的教學方法

 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必須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加以掌握,口語進步的關鍵在于營造學生開口講話的語境和氛圍,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仿說、複述課文内容方法。

  學習任何語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要讓學生願意說,首先必須讓他們會說,這就需要集訓模仿這一環節。有必要對學生進行仿說訓練,特别要指出的是,仿說不是仿讀,仿說與仿讀有着本質的差別:仿說是學生不看書本,模仿錄音機或老師說,學生是主動的,而仿讀則是學生看着書本,跟老師或錄音機讀,學生是被動的。在仿說練習中學生能對自己在語音、語調方面的缺陷加以糾正。我認為,仿說較好立足于課文内容,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書本的基礎知識,如新單詞、新内容等,經常模仿錄音能使學生的語音語調純正,并表達流暢。在反複模仿的基礎上,學生能大量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把心裡的想法不假思索、流暢地表達出來。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掌握話語表達的基本方法,為下一步訓練打下深厚的根基。複述課文内容是在仿說基礎上的進步,這一訓練有利于使學生思維靈活,語言靈活應變,更有利于培養歸納能力。為了達到以上兩個目的,在學生複述之前,應提醒其注意兩點:(1)忠實原文内容,*留重要情節,舍去非實質性細節。(2)根據自己的思維重新組織内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為了避免學生以背誦代替複述,教師可以适當就課文内容進行提問,如關鍵詞語或情節等,增加其複述難度。

  (二)情景教學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裝置向學生展示一些旅遊情景和資料,對旅遊景點進行情景模拟教學,介紹民俗風情。學生根據教師給的圖檔和材料模拟導遊工作場景,進行講解、訓練和實踐,總結旅遊業務,把基礎知識融入實訓過程中,掌握帶團的工作程式,進步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行動能力,實作學以緻用的教學目的。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學習泰語的熱情才會相應有所進步。

  (三)案例教學法。

  學生通過真實情景下的交流可以逐漸達到能夠自然使用口語的程度。是以,教師在口語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營造真實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設計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任務。任務本身其實就是一些具有較強互動性的活動形式,如我院有泰國留學生邀請泰國學生到教室就校園生活話題進行交流或讓學生接待泰國新生、現場采訪、揭曉消息、商務談判、經驗交流等。在設計任務時,教師應注意讓任務略微超出學生現有的語言知識水準,這樣學生才會有進步泰語水準的需求。

  (五)泰語演講。

  利用泰語演講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其主要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教師拟定一個題目,讓學生在課堂構思一段時間,然後到講台發表即興演講。教師拟題時要注意題目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有東西演,有話講,這樣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另一種是在校内舉行泰語演講比賽由學生自己拟題,寫好演講的思路及要點。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講自己内心想講的話。學生比賽完後,再發獎狀,激發學生的泰語學習興趣。

  (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為了讓課堂傳授的知識得到運用,增強學生對不同交際場景的應變能力,教師應該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語言實踐活動,如慶祝泰國傳統節假日,舉辦留學生聯誼會,組織泰語俱樂部,舉行泰語演講比賽,等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讓學生增加泰國文化知識,在活動中用泰語進行真實交際,在實踐中教會學生克服語言障礙的技巧,使他們感受到交際口語對語言的流暢表達所起到的作用,進而樹立他們加速進步交際能力的自信心。

  四、結語

  語言教學的較終目的是培養交際能力,在大學泰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内容和社會需求,靈活使用教材,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緻力于推廣泰語教育的發展程序,較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交流的機會,盡自己所能進步泰語教育水準。改進課堂教學模式,進步課堂效率,培養出能力強、水準高的泰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