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經韬緯略智庫
全文 6755 字

有人的地方就有沖突,您的企業自然也少不了沖突。企業員工的沖突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部門之間的沖突、部門内部員工的沖突、不同部門員工的沖突,等等。沖突是随時可能發生的,管理者也需要不停地解決這些沖突,您不要指望哪一天會沒有沖突,隻要企業存在一天,沖突就會存在一天。
傳統的觀點認為沖突是一件壞事,所有的沖突都要及時消滅。而現代的觀點卻認為,沖突未必一定是一件壞事。既然它一定存在,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壞事變好事呢?
員工沖突的類型
一、沖突概論
1.什麼是沖突
沖突的含義很廣,它既包括人們内心的動機鬥争,比如要對一件事情進行抉擇;也包括外在的實際鬥争,比如争吵、打架、戰争,等等。從管理心理角度來講,我們可以把沖突看成是兩種目标的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員工沖突,就是由于員工與員工之間、員工與組織之間的目标、認識或情感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而産生的結果。
2.沖突的傳統觀點
傳統觀點認為,沖突總是不好的事情,任何事情都要盡量地避免沖突。這是因為:
(1)管理人員不希望看到沖突,如果沒有沖突,一般會認為管理人員的工作比較得力;
(2)沖突會威脅到組織或群體的内部和諧和團結;
(3)由于沖突,會讓員工感到不安,進而影響了工作效率。
3.沖突的現代觀點
現代行為學派對沖突則是另外一種看法,他們認為:
(1)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它是自然發生的;
(2)對待沖突的态度隻能是接受;
(3)沖突不僅有負面作用,還有正面的影響;
(4)既然沖突是合理存在的,我們隻能盡可能地有效地處理沖突事件,最大限度地發揮沖突的正面作用。
4.兩種基本觀念對比(見表1)
表1 兩種基本觀念對比
5.沖突與組織進步的關系
沖突太多和太少都會妨礙組織的進步。沖突與組織進步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沖突與組織進步的關系
沖突與工作績效的關系,見表2。
表2 沖突與工作績效關系
根據上表所表明,如果一個企業沖突太少,則會使員工之間冷漠、互不關心,缺乏創意,進而使企業墨守陳規,停滞不前,對革新沒有反應,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果企業有适量的沖突,則會提高員工的興奮程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使企業不停的創新和前進,并且促進企業在管理方面的新陳代謝,提高了企業凝聚力和競争力;如果企業的沖突過大,沖突會對企業造成傷害,沖突會給企業帶來破壞性,員工之間展現出了敵對和不合作的情緒,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會使企業的發展停滞不前。
根據沖突發生的不同情況,企業的管理者應該采取不同的對策。
當企業沖突過小時,管理者應該主動的求新求變,有目的的開展一些活動,來調動員工的創新思維。比如舉辦企業管理大讨論,讓員工對企業管理中的問題各抒己見,提出合理化建議。
當企業沖突适量時,管理者應認真作好沖突的處理工作,本着公平、求實的原則,認真妥善地處理發生的問題。
當企業沖突過大時,管理者不應急于對沖突進行裁決,應該先緩和氣氛,作一些疏導工作,切實保證員工利益。當事态趨于穩定時,再對沖突進行處理也不遲。
6.沖突的發展階段
一般而言,沖突的發展要經曆五個階段,它們是潛伏階段、被認識階段、被感覺階段、處理階段和結局階段,各階段如圖2所示:
圖2沖突發展階段
(1)潛伏階段。
潛伏階段是沖突的萌芽期,這時候沖突還屬于次要沖突,員工對沖突的存在還沒有覺醒。在這個階段,沖突産生的溫床已經存在,随着環境的變化,潛伏的沖突可能會消失,也可以被激化。
(2)被認識階段。
在這個階段,員工已經感覺到了沖突的存在,但是這時員工還沒有意識到沖突的重要性,沖突還沒有對員工造成實際的危害。如果這時員工及時采取措施,可以将未來可能爆發的沖突緩和下去。
(3)被感覺階段。
在這個階段,沖突已經為員工造成了情緒上的影響。員工可能會對不公的待遇感到氣憤,也可能對需要進行的選擇感到困惑。不同的員工對沖突的感覺是不同的,這與當事人的個性、價值觀等因素有關。
(4)處理階段。
員工需要對沖突做出處理,處理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逃避、妥協、合作,等等。對于不同的沖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即便是同樣的沖突,不同的員工采取的措施也不盡相同。對沖突的處理,集中展現了員工的處世方式和處世能力,也展現了員工的價值體系和對自己的認識。
(5)結局階段。
沖突的處理總會有結果。不同的處理方式會産生不同的結果。結果有可能是有利于當事人的,也可能不利于當事人。當沖突被徹底解決時,該結果的作用将會持續下去。但很多情況下,沖突并沒有被徹底解決,該結果隻是階段性的結果。有時甚至處理了一個沖突,又會帶來其他幾個沖突。
二、員工沖突的類型
1.根據内容分類
根據沖突的内容不同,我們可以把員工沖突簡單的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目标沖突:當員工所希望獲得的終極狀态互不相容時,就會産生目标沖突。比如,一位員工希望有一個安定的工作環境(以便能夠繼續複習上學),而企業準備派他經常出差去跑銷售,這時就會産生目标沖突。目标沖突是最常見的沖突類型,由于涉及沖突雙方的利益問題,該類型的沖突也是最難處理的。
(2)認識沖突:當員工的認識(建議、意見和想法等)與他人或組織的認識産生沖突時,會産生認識沖突。比如,員工認為公司的工作考評方式不太合理,而管理者認為這種考評方式是适用的,這就産生了認識沖突。
另外一種認識沖突,是價值觀和信仰的沖突。對于這類沖突,通過簡單的說服教育是很難處理的,因為這樣更會使當事人堅守自己的觀念和信仰。比較好的處理方式是在不嚴重影響團體利益的情況下,求同存異,互相包容,尊重個人的價值觀和信仰。
(3)情感沖突:當員工在情感或情緒上無法與他人或組織相一緻時,會産生情感沖突。情感沖突一定有其能夠産生此種情感的背景事件,有時找到了背景事件,并能夠很好的解決就能緩解情感沖突。但當情感已經成為一種定式時,單靠具體問題的解決是無能為力的。這就需要沖突雙方(或借助第三者)進行充分的溝通,使互相之間取得信任,進而解決情感沖突。
2.杜布林的沖突分類模型
行為學家杜布林将沖突分為兩個尺度,一個尺度從沖突的利弊性進行研究,将沖突分為有益的和有害的;另一個尺度從沖突的實體出發,将沖突分為實質的和個人的。實質的是指涉及技術上或行政上的因素的沖突;個人的實質涉及個人情感、态度、個性的因素的沖突。見表3:
表3 杜布林沖突分類模型
根據這種分類方式,可以将沖突分為四種類型:
類型1:有益的實質的。這種沖突是具體的事務性的沖突,沖突本身有利于沖突各方的利益。比如,關于如何改善工作條件的讨論。
類型2:有害的實質的。這種沖突是具體的事務性的沖突,沖突本身有害于沖突各方的利益。比如,企業與員工關于待遇的争論。
類型3:有益的個人的。這種沖突是個人情感的沖突,沖突本身有利于沖突各方的利益。
類型4:有害的個人的。這種沖突是個人情感的沖突,沖突本身有害于沖突各方的利益。
需要說明的是,一件沖突所歸屬的類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能會随着環境的變化,或事件的變化而進行轉化。比如,由于上級管理失誤,造成下屬工作業績下降,這本身是實質性的沖突,但是如果上級長期如此,難免會産生個人性的沖突(感情上的沖突)。
員工沖突的成因
一、杜布林的沖突成因模型
著名行為科學家杜布林運用系統的觀點來觀察沖突問題,提出了沖突的系統模式,如圖3所示:
圖3杜布林沖突成因模型
根據該系統模型,沖突的起因可分為以下八種:
(1)人的個性。
個性的差異會造成沖突各方對相同問題的不同了解,如果這種了解的差異無法調和,就勢必會造成沖突。另外,不同個性的人對待問題的處理方式也不同,由于這些不一緻性,也會造成沖突。
(2)對有限資源的争奪。
資源永遠是有限的,沖突各方為了各自的利益,對有限資源的争奪也會導緻沖突。在企業内部,企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是有限的,不同部門對這些資源的争奪肯定會導緻部門之間的沖突。
(3)價值觀和利益的沖突。
不同的價值觀和利益的不一緻性也是沖突的根源。價值觀是一個人長期實踐形成的,在一個短期的階段是無法改變的,是以價值觀的沖突也是長期存在的。
利益的沖突可以展現為直接利益沖突和間接利益沖突。比如待遇不公等就是直接利益沖突;而教育訓練機會、發展機會等問題的沖突則展現為間接利益的沖突。
(4)角色沖突。
由于企業的角色定位不準或員工本人沒有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會引起沖突。比如,某部門經理未經授權去幹涉其他部門的事情,自然會與該部門經理發生沖突。在企業中,角色沖突根源在于企業角色定位不準。由于企業沒有進行有效的工作分析,企業對崗位職責等檔案照抄照搬其他企業的模式,不符合本企業的實際,勢必會導緻企業的角色定位不準。
(5)追逐權力。
有些人權利欲旺盛。特别是某些管理者熱忠于追逐權力,不能安分守己的去幹好本職工作以内的事情;喜歡越職、越級去處理事情,這樣會造成員工多頭上司和企業的管理無序。在這種情況下出現沖突在所難免。
(6)職責規定不清。
由于部門的職責不同,或每個職務的職責不清,都會造成沖突。職責不清一方面展現在某些工作沒有人做,另一方面展現在工作内容交叉。
(7)組織出現變化。
當企業的經營方向、人員結構、管理模式發生變化時,原有的平衡狀态就會被打破,自然就會引起新的沖突。經過一番沖突之後,企業又會達到新的平衡。
(8)組織風氣不佳。
企業的價值觀混亂,沒有嚴格的管理規章,企業中的管理者和員工都在為各自的利益而忙碌。在這種風氣下,也容易引起沖突。
二、員工個體沖突的成因
員工個體沖突是指員工自身的沖突,這種沖突一般與其他人員沒有直接的關系。員工個體沖突的成因可分為雙趨型沖突、雙避型沖突及趨避型沖突三種。
1.雙趨型沖突
該沖突各方本身對員工自身是有利的。比如,由于員工工作業績突出,公司準備對該員工進行獎勵,讓員工選擇是去旅遊,還是去教育訓練。這種沖突不論選擇哪一種結果對員工都是有利的。
2.雙避型沖突
與雙趨型沖突正好相反,沖突各方本身對員工自身是不利的。比如,由于員工工作成績不佳,公司讓員工選擇降薪,還是辭職。
3.趨避型沖突
該沖突各方本身有可能對員工自身有利,也有可能對員工自身不利。比如員工重新選擇工作,有可能選擇到比現機關更好的地方,也有可能新的機關不如現在的好。
三、員工之間沖突的成因
員工之間沖突的産生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
1.基于資訊的沖突
資訊不共享是造成基于資訊沖突的主要原因。
首先,資訊不共享可能會使員工産生不公平感。相同職務、相同上級的兩位員工,由于管理者的偏愛或其他原因,使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資訊量有所差異,獲得資訊量小的員工就有不公平的感覺,如果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甚至會産生對另外一位員工或上級的敵對情緒。
2.基于價值觀的沖突
由于每位員工的生長環境、教育程度、社會閱曆等不同,價值觀有所差異也是正常的。價值觀本身之間不會産生沖突,但價值觀經常會展現在員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為中,員工的不同态度和行為有可能會産生沖突。
3.基于認識的沖突
對相同僚物的不同了解也會産生沖突。比如同樣是軟體開發,由于對技術路線的認識不同,在開發過程中自然就會産生沖突。每位員工對相同僚物有着不同了解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企業的決策人員進行決策,讓大家統一認識,統一行動,來實作企業的經營目标。
4.基于本位的沖突
基于本位的沖突源于管理者的本位意識。管理者在考慮問題時從自身發展和自身利益出發,往往會形成這種沖突。比如,有些管理者擔心下屬會超過自己,而不願向下屬授權;有些管理者為了表現自己的管理才幹,幹涉下屬或其他部門的工作,這些都是本位意識的具體表現。
四、組織沖突的成因
組織沖突是指企業内部群體與員工、群體與群體之間的沖突。組織沖突的成因主要有崗位職責沖突、生産部門與職能部門的沖突、橫向沖突及縱向沖突。
1.崗位職責沖突
部門崗位職責不清容易産生組織沖突。崗位職責不清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1)崗位職責本身不清。
如果企業沒有崗位職責,或者沒有進行過工作分析,崗位職責沿用其他企業的分析成果,或者企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都會表現為崗位職責本身不清。如果崗位職責本身不清,則不會對員工的工作進行準确的分工,久而久之,就會産生沖突。
(2)沒有按崗位職責工作。
有的企業雖然有明确而适用的崗位職責,但由于崗位職責的貫徹力度不夠,使員工沒有按照崗位職責的要求進行工作,也會産生沖突。在這時要注意的是,崗位職責的貫徹管理者負很大責任,如果管理者不嚴格按照崗位職責來配置設定工作,員工即便希望按照崗位職責工作,也會無所适從。
2.生産部門與職能部門的沖突
廣義地講,生産部門是直接對企業帶來利潤的部門,比如技術部、制造部、生産部、市場部等都可以看作是生産部門。職能部門是為生産部門服務的部門,如行政部、人力資源部、财務部等。
由于職能部門既是管理部門,又是服務部門,并且是面向企業各個部門的服務部門;而生産部門很少與其他部門打交道,并且工作性質和任務也有很大不同。是以生産部門與職能部門産生沖突也有其必然性。
比如為了維護公司的财務狀況,财務部門嚴格了公司的财務報帳制度,而市場部由于出差和應酬費用很大,自然會受到财務部的控制,而市場部則認為:他們的花費是正常的,因為他們需要與客戶建立起關系,這樣市場部就會與财務部産生沖突。
3.橫向沖突
橫向沖突是指平行的群體與群體之間的沖突。比如上例中的沖突,既是生産部門與職能部門的沖突,也是橫向沖突。
4.縱向沖突
縱向沖突是指有隸屬關系的群體之間的沖突。比如總公司與分公司的沖突,決策層與職能部門的沖突等等。
沖突的解決方法
一、解決員工沖突的一般方法
解決員工沖突一般可以采用下述六種方法:協商法、上級仲裁法、拖延法、和平共處法、轉移目标法及教育法。
1.協商法
這是一種常見的解決沖突的方法,也是最好的解決方法。當沖突雙方勢均力敵,并且理由合理時,适合采用此種方法。具體做法是:管理者分别了解沖突雙方的意見、觀點和理由,然後組織一次三方會談,讓沖突雙方充分地了解對方的想法,通過有效地溝通,最終達成一緻。
2.上級仲裁法
當沖突雙方敵視情況嚴重,并且沖突的一方明顯的不合情理,這時應采用上級仲裁法,由上級直接進行仲裁比較合适。
3.拖延法
雙方的沖突不是十分嚴重,并且是基于認識的沖突,這些沖突如果對工作沒有太大的影響,采取拖延法效果較好。随着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沖突可能會自然而然的消失。
4.和平共處法
對于價值觀或宗教信仰的沖突,易采用和平共處法。沖突雙方求同存異,學會承認和接受對方的價值觀和信仰,這樣才能共同發展。
5.轉移目标法
當員工自身産生沖突時,采取轉移目标法更為有效。比如讓員工将注意力集中在某個興趣點上,淡忘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等。
6.教育法
如果員工是因為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而産生自身沖突時,管理者可以幫助員工認清自身的現實情況,教育員工用正确的方法來看到問題、認識問題。進而幫助員工緩解沖突。
二、托馬斯的沖突處理模型
托馬斯認為,處理沖突的模式是兩維的。一維是武斷程度,另一維是合作程度。這兩維互相作用共産生五種處理方式。如圖4所示:
圖4托馬斯沖突處理模型
該圖橫坐标表示“合作”的程度。這裡的“合作”是指:滿足别人的利益。縱坐标表示“武斷”的程度。所謂“武斷”是指:滿足自己的利益。在這兩維模式裡,有五種處理沖突的政策,即:強制法、回避法、妥協法、克制法和合作法(見表4)。
表4 托氏的五種處理沖突的政策
三、組織沖突的解決方法
解決組織沖突的方法有很多種,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它們分别是職權法、隔離法和緩沖法。
1.職權法
職權法就是運用職權控制來解決沖突的方法。當組織發生沖突時,管理者可以運用自己的職權來對沖突進行裁決,進而解決沖突。典型的例子是,當各部門在争奪公司有限的資源時,往往由總經理作最後決定資源的配置設定。
2.隔離法
垂直管理體系實際上就是隔離法的具體應用。當一個部門需要其他部門合作時,通常不是直接去向該部門提出請求,而是向自己的直接上級進行彙報,由自己的上級向對方的上級進行協調,由對方的上級向該部門進行安排。這種隔離的方式減少了部門之間的沖突。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它不适合現代企業快速反映的需要,并且缺少團隊的主動協作精神。
3.緩沖法
緩沖法具體可分為以儲備作緩沖、以聯絡員作緩沖、以調解部門作緩沖三種形式。
(1)以儲備作緩沖。
在兩個關聯部門之間進行一些儲備,進而減少部門間的沖突。比如,行政部門負責公司辦公用品的采購,如果行政部門對物品有所儲備,當其他部門需要領取辦公用品時可以及時領到,自然就會減少它們之間發生的沖突。
(2)以聯絡員作緩沖。
各部門的部門經理往往充當聯絡員的角色,負責處理本部門和其他部門的協作和協調問題。當然,也可以設定經理助理的職務,讓經理助理充當聯絡員的角色。
(3)以調解部門作緩沖。
對于比較大的企業,有專門的協調部門負責對部門間的沖突進行協調。實際上,各企業的辦公例會往往就是一個臨時的調解部門。在辦公例會上,由于公司決策層和沖突的相關代表都在場,是以較容易解決部門間的沖突。
本文節選自 ☞ 員工管理手冊
員工管理手冊涉及員工管理概述、員工工作分析、員工素質測評、員工壓力管理、員工激勵管理、員工溝通管理、員工授權管理、員工沖突管理、員工職業發展管理、員工工作滿意度、知識型員工管理、員工勞動保護、防止人才流失及員工管理操作實務等各個環節的整套綜合動态過程,是一把打開員工成功管理之門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