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果鍊一哥”立訊入股奇瑞,是互相成就還是大英雄各懷心思

“果鍊一哥”立訊入股奇瑞,是互相成就還是大英雄各懷心思

本文系深潛atom第433篇原創作品

2月14日本周一,股價近期一直下滑的立訊精密,迎來一波小反彈,開盤最高漲幅達6.02%,最終2.07%的漲幅逆勢紅盤。而這樣的走勢源于立訊精密上周五(2月11日)釋出的“造車”公告。

公告顯示,立訊精密與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奇瑞新能源簽署了《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另外與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

“果鍊一哥”立訊入股奇瑞,是互相成就還是大英雄各懷心思

△戰略合作架構協定

另外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與青島五道口簽署《股權轉讓架構協定》,協定約定立訊有限以100.54億元人民币購買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

一家是成名已久的中國汽車頭部自主企業之一的奇瑞,另一家是蘋果公司鍊條上的頭部企業立訊精密。從公告裡,這個事情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立訊拿出100億真金白銀買入奇瑞的股權,從電子消費領域切入新能源造車領域,一個是混改遲遲沒有進展的奇瑞,這次不僅有新合資公司組建,還有新股東入股,借助外力彌補奇瑞在新能源領域的高端化缺失。兩家企業能否各取所需,實作各自目标呢?

01

立訊精密押注黃金十年

立訊精密第一次在外界公開顯露自己進軍汽車的決心是在2021年初,其在2020年的年報中總共出現了50次“汽車”一詞,遠高于曆年财報,立訊精密也用較大篇幅描述汽車正在向超級智能終端過渡,并稱該演進過程将迎來黃金十年。

事實上,立訊精密在汽車領域一直有所布局。公司的具體産品包括整車線束、特種線束、新能源車高壓線束和連接配接器、智能電氣盒、路側單元、車載通訊單元及中央網關等。但是一直以來,汽車業務帶來的收入都沒有明顯的增長,按百分比來說不值一提,根據财報顯示,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立訊精密的汽車相關産品營收分别為17.28億元、23.61億元、28.44億元、17.74億元,占營收比重僅為4.82%、3.78%、3.07%、3.68%。

成立于2004年的立訊精密,被大衆所熟知是其與蘋果長達十餘年的合作,被網友戲稱為“果鍊一哥”。立訊精密涉足蘋果的充電線、連接配接器和耳機,同時也做整機組裝業務,備受好評的蘋果無線耳機AirPod即為立訊精密代工。Airpods訂單也讓立訊精密的營收和市值得到了快速增長。

但目前消費電子,特别是手機市場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不僅蘋果面臨轉型,立訊精密也面臨轉型問題。在立訊精密自身的蘋果相關業務中,主營業務毛利率已經降至15.78%,2021年第三季度淨利潤僅為16億元,同比下降了25.28%。盡管在行業研報裡,立訊精密大機率能在短時間内取代富士康的相關地位,但所處領域的利潤進一步稀釋降低,也早成定局。

上遊的蘋果已經開始推進自己的造車計劃,過去幾個月密集走訪了幾家零部件制造商,以規劃供應蘋果汽車的最終陣容。競争對手富士康也進軍汽車制造/代工産業,此前有消息顯示,富士康也曾與奇瑞汽車進行過接洽。

“果鍊一哥”立訊入股奇瑞,是互相成就還是大英雄各懷心思

△網友評論

立訊精密通過奇瑞占據造車的一個位置,在新能源汽車這個領域,特别是整車OEM/ODM制造層面打下良好基礎,進而進入蘋果造車供應鍊,這個邏輯完全是通的。即便跟蘋果無關,立訊精密這筆投資也可以與原有業務良性互補,從消費領域疊代到汽車領域,路總是比之前要寬。

在2月13日下午的投資人交流會上,立訊精密毫不掩飾自己的目标,三到五年間實作Tier 1騰飛,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Tier 1上司廠商。

中信證券報告認為,考慮到2020年底起奇瑞和華為已有相關造車技術合作研發,及蘋果未來造車的可能政策和合作夥伴選取,立訊精密有望通過此次和奇瑞等簽訂架構協定,實作核心零部件的多元化和規模化發展,達到成為Tier 1上司廠商的中長期目标,更好地為國内外大客戶服務,做好整車制造夯實基礎。

不能否認,一直以來立訊精密在消費電子、通信等領域擁有極其豐富的ODM經驗,對該商業模式熟悉度頗高。

但是此次将廣泛應用于消費品的ODM合作模式引入汽車生産,能否打破目前的整車生産模式?其次,對于沒有任何整車量産經驗的立訊精密來說,勢必要經曆一段時間的陣痛期。立訊精密要完成從“汽車新兵”到“汽車專家”的學習,能否助力奇瑞打開ODM市場,而後快速釋放自己的技術儲備,是關鍵挑戰。

但智能電動車時代的來臨已經不可逆轉,立訊精密想要入局重新講述一個新故事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可挑選的合作夥伴也不多,參考富士康,明顯已經“陣亡”的拜騰還時不時地想要搶救下,理想的合作夥伴哪有那麼容易。

02

奇瑞想要高端還想要上市

對于立訊精密來說,與奇瑞的合作短期内看見明顯成效的機會不大,但長期來看,奇瑞本身擁有不錯的整車制造和汽車零部件經驗,并且奇瑞正處在IPO的關鍵階段,立訊精密會憑借手握的股份享受到相應的紅利。

對于奇瑞來說,與立訊精密的合作則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是加快IPO步伐,第二則是借助外力營運高端電動車。

前幾天,奇瑞集團公布了2022年首月銷量資料,終端銷量為107710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的首月銷量為20635輛,同比增長179.6%,但銷量支撐還是小螞蟻和照抄五菱作業的QQ冰淇淋,以發動機技術見長的奇瑞品牌在市場中卻隻能用“成本效益”進駐市場,使得其與吉利、長安、長城等近年在高端化産品建設的競争對手相比,未能縮小差距。

“果鍊一哥”立訊入股奇瑞,是互相成就還是大英雄各懷心思

△小螞蟻

随着越來越多車企在電動化布局上開始大規模進駐10-20萬元級主流市場,A00級電動車市場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增速已明顯放緩。在此狀況下,奇瑞在A00級電動車上的押注恐怕難以維持全年的高速增長需求。如果想要達到奇瑞預期的年銷增量(沖刺100萬),注定需要在電動化變革時代快速拓展其市場覆寫廣度。

但在奇瑞整體負債的情況下,想要推動整個電動平台往高端化甚至在奇瑞本身被小螞蟻和QQ冰激淋符号化的情況下,需要大筆的資金。

造車的門檻越來越高,李斌說至少100億元、何小鵬說超過300億元、小米汽車說10年投入超過100億美元。智能電動汽車這場接下來的新風口,需要不斷的資金投入來保持技術創新,才能擁有核心競争力。下場造車的公司越來越多,研發成本越來越高、再加上原材料漲價、“缺芯”等“黑天鵝”因素,但汽車的售價卻是在不斷下探,利潤不斷攤薄,還要更多錢營運使用者。

各個環節都需要花錢,那錢從哪裡來呢?無非就是抱團取暖和IPO,隻有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募集資金。奇瑞和立訊精密各自都有一定的優勢能力,奇瑞可以拿出生産制造采購的把控,立訊可提供智能自動化設計、系統封裝、電子電氣精密加工能力。從制造端來看,二者均能憑借不錯的成熟度實作成本的相應降低。

節流的同時也要開源,作為國内唯一一家未上市的主流自主品牌車企,奇瑞謀求上市的消息從未間斷。早在2004年,安徽省政府曾力促奇瑞上市融資,國元證券和國泰君安也參與其中,但後來由于奇瑞與上汽集團之間的複雜股權關系以及汽車行業步入低迷,上市計劃暫時擱置。此後,奇瑞上市計劃一拖再拖,反倒是同為安徽省的江淮汽車卻在2015年成功上市。

此次立訊精密的入局,有觀點認為,釋放出奇瑞控股謀求IPO的信号。按照雙方的《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内容,立訊精密與奇瑞新能源成立的合資公司并非隻是代工廠,而是具有整車生産資質。同時,合資公司還可以在産品、資産、賬務賬目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打磨為優質資産。

這不是奇瑞第一次提出“優質資産”的概念,在前第一大股東青島五道口入局時,奇瑞相關負責人就曾告訴記者:“奇瑞增資擴股的目的是為了降低财務成本,謀求上市。奇瑞要通過混改來改變機制,增加活力,并以更快速度登陸資本市場。”

業界普遍認為,眼下奇瑞已經迎來IPO的合适時機。奇瑞控股在2018年~2020年的淨利潤分别為12.16億元、10.37億元和11.68億元。此前的最大障礙——未能實作連續盈利條件已經不存在,這為奇瑞上市提供了有利條件。有消息稱,奇瑞股份可能在今年謀求上市,奇瑞新能源則會在國内科創闆或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設想中的IPO一旦完成,奇瑞對研發創新的資金/規模/體系都可以進行快速更新,并在接下來的成本掌控上有能力拿到相應話語權,以技術著稱的奇瑞仍有機會在市場上找到屬于自己的立足點進軍高端市場,彌補此前的缺憾和不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