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髒承擔着為人體運化水濕的工作,一旦脾髒受到損傷,就容易導緻大量的水濕無法排出體外,此時若是不采取措施進行改善,就會導緻體内滋生大量的濕氣。同時,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可能導緻大量的濕氣入侵人體,這些情況都容易危害到身體健康。
俗話說:“濕氣重,百病生”。是以,我們在平日裡一定要多加注意,并做好身體的除濕工作,隻有這樣,才能防止濕氣在體内堆積。而對于體内濕氣本就較重的朋友來說,則更需要引起重視,一般來說,生活中常見的祛濕方式主要有3種,或能幫你趕跑濕氣、養護脾髒。

1.定期運動
在日常生活中,若是缺乏運動,就容易導緻身體出現沉重無力的現象,同時,長期不運動還會導緻體内堆積的濕氣越來越多,久而久之,就會誘發各種疾病。
是以,我們平日裡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定期進行一些運動,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在流汗的過程中排出一部分濕氣,這對身體健康是有利的。
2.食療
生活中很多常見的食材都具有祛濕的功效,例如紅豆、赤小豆、薏苡仁、橘皮、芡實等。其中紅豆中富含蛋白質與微量元素,具有消腫利尿、排出水濕的功效;薏苡仁又被稱為薏仁米或薏仁,它可以起到健脾利濕、促進代謝的作用;芡實味澀性平,有健脾止瀉、祛濕清熱的作用。對于濕氣較重的人來說,将這些食材搭配起來泡水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身體祛除濕氣。
3.泡腳
我們的雙腳上分布着許多經絡與穴位,在泡腳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放松身心,還可以刺激這些經絡與穴位,進而使血液流動更加通暢,同時,這種方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養護脾髒、利水祛濕的作用。
在為身體祛濕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濕氣一年四季都存在于人體當中,是以,祛濕往往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如果秉持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态度,不僅起不到祛除濕氣的作用,還可能适得其反,進而使體内的濕氣越來越嚴重。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檔來源于網絡。作者宴清,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