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别關注】交出厚重提氣的時代答卷——寫在棗莊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開幕之際

【特别關注】交出厚重提氣的時代答卷——寫在棗莊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開幕之際

五年風雨兼程,五年砥砺奮進。伴随着新時代發展的铿锵足音,自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走過了一個不平凡的五年,棗莊這塊積澱着豐厚紅色文化與共築小康夢想的寶地,正成為一方躍動着生機與活力的熱土,繪就了高品質發展的新畫卷。

一個個亮點頻現,一組組資料耀眼:2021年GDP 增幅全省排名取得 16 年來最好位次;投資 200 億元的欣旺達動力電池及配套項目落地建設,锂電産業叢集入選科技部創新型産業叢集試點;營業收入過百億企業達到4家,擁有上市企業5家;莊裡水庫建成蓄水,棗莊機場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棗菏高速、新台高速建成通車;雙子星廣場成為城市新地标,世紀大道、惠民鐵路竣工通車,BRT市域全覆寫;棗莊學院新校區一期投入使用,市文體中心全面開放,奧運金牌實作零的突破;9.2 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214 個省定貧困村全部摘帽;成功建立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衆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力守護人民群衆生命健康安全……

五年來,在市委的堅強上司下,人心思齊、人心思進、人心思上,抓重點、重點抓,城市綜合實力、核心競争力不斷提升,正在發生一系列基礎性、趨勢性、關鍵性的可喜變化,這是棗莊人民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幹笃定前行,團結拼搏奮鬥精神不斷升華的答卷。

五年來,各級各部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産業興市”戰略,牢固樹立“快就是大局”效率觀念,一切工作朝前推、全力以赴向前趕,以高效率赢得了高速度、以快節奏換來了快發展,這是高品質發展全面起勢,重塑棗莊昔日輝煌未來可期的答卷。

五年來,全市上下奔着問題去、迎着困難上,大家有多大勁使多大勁,有多少力出多少力,争着幹、比着幹、幫襯着幹,“棗莊發展我有責、棗莊進位我光榮”成為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動自覺,攻克重重難關、解開道道難題,這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把棗莊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的答卷。

回首往昔,豪情滿懷。從堅定不移從嚴管黨治黨,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從堅定不移加快動能轉換,發展質效穩步提升;從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持續迸發;從堅定不移統籌城鄉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從堅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越過越好……

這些變化的背後,是中共棗莊市委因勢而謀、順勢而為,從“建設自然生态宜居宜業新棗莊”的美好願景,到“先把棗莊經濟搞上去”的目标定位,再到“工業強市、産業興市”的戰略指引,一以貫之深化發展思路,與時俱進調整政策方法,不斷推動棗莊在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全市1.1 萬個基層黨組織、23 萬名共産黨員、426 萬棗莊人民,上下一心、衆志成城,一次次把“不可能”變為了“可能”,勝利完成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确定的各項目标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氣的時代答卷。

跨越突破:加快動能轉換 提升發展質效

2021年12月23日,經濟日報用整版長篇通訊,報道了《棗莊“三換”》,介紹棗莊通過傳統産業換“心”、新興産業換“腦”、特色産業換“道”,換出了一片新天地,創造了動能轉換、産業發展的生動局面,實作了高品質發展的新突破,對資源型城市的全面轉型更新,具有啟發意義。

【特别關注】交出厚重提氣的時代答卷——寫在棗莊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開幕之際

棗莊市作為山東省重要工業城市,工業經濟一度走在山東前列。近年來,伴随煤炭資源枯竭,棗莊經曆了負重轉型的陣痛,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工業總量不大、品質不優、發展不快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重塑棗莊昔日輝煌,是棗莊人心中最為強烈的聲音;加速棗莊工業崛起,是全市黨員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

面對困難和考驗,面對挑戰和機遇,市委一以貫之深化發展思路,與時俱進調整政策方法,“不為落後找理由,隻為争先想辦法”。站在“十四五”開局的新起點上,市委堅定實施“工業強市、産業興市”戰略,部署開展三年攻堅突破行動,明确“一年夯實基礎、兩年全面提升、三年實作突破”目标任務,制定推進措施,出台優惠政策,建立保障機制。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傳統産業脫胎換骨,新興産業快速崛起,産業叢集漸成規模,到處呈現出熱氣騰騰奮力趕超的景象。

2021年12月14日,投資200億元的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年産30GWh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配套生産基地項目,在濟南正式簽約。這既是棗莊與欣旺達合作的最新成果,也是我市單體投資最大的锂電項目,将有力帶動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全産業鍊企業在棗莊叢集集聚發展,同時也标志着棗莊在打造中國北方锂電之都新征程上又邁出堅實一步。

截至目前,全市擁有锂電企業35家,其中重點锂電企業19家,産品種類200多個,已形成了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電芯、PACK組裝、動力電池系統內建、終端應用、拆解回收等相對完整的産業鍊,産品在供應國内衆多知名企業的同時,還出口歐美、亞洲等。特别是2021年以來,一批過50億元的锂電産業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與我市結緣,锂電産業叢集納入省重點産業布局,“山東锂電看棗莊”的規劃目标逐漸變成現實。

天科新能源半固态锂離子電池項目

锂電産業的跨越突破揭示,産業隻有叢集集聚發展,才能形成規模優勢,提升競争力和影響力。我市産業門類不少,但大的産業叢集不多。在區域競争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實作高品質發展,必須集中資源、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色優勢産業叢集。

2021年,棗莊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工業強市、産業興市”三年攻堅突破行動,打造以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新一代資訊技術等六大先進制造業和高質高效農業、新型商貿物流業、特色文旅康養業為主體的“6+3”現代産業體系,作為全市産業發展的新目标。争取用3到5年時間,打造高端裝備和高端化工2個千億級、新材料1個五百億級、新能源和新醫藥2個三百億級、新一代資訊技術1個百億級産業叢集,形成“2121産業雁陣”。

去年12月27日,省政府釋出通報,授予兖礦魯南化工有限公司第八屆山東省省長品質獎,實作了自2009年該獎設獎以來棗莊市零的突破。

兖礦魯化智慧控制中心

兖礦魯化的蝶變,也正是棗莊高端化工發展的用力所在。按照推動高端化工産業鍊上遊建鍊、中遊補鍊、下遊延鍊、整體強鍊的思路,我市大力開展産業鍊精準招商,不斷明确招引方向,做強産業平台,優化招商隊伍,建構全市“一盤棋”的高端化工招商格局,一系列建鍊補鍊延鍊、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科技含量和技術優勢明顯的好項目、大項目加快落地建設和儲備推進,初步探索了一條高端化工轉型更新之路。

目前,聯泓新科成為國内薄壁注塑聚丙烯專用料最大的供應商,兖礦魯南化工有限公司聚甲醛産量位居國内前列,山東泰和水處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水處理藥劑在國内水處理劑市場産能、産量和市場占有率名額均位居行業第1 位。

魯南煤化工高科技工業園

育龍頭、強骨幹、築叢集,全市上下聚焦工業率先突破,思想更加統一、路徑更加清晰、工作更加聚焦,彎道超車、換道超車的勢頭日益強勁。

來自市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21年,我市規模以上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高端裝備制造業、高端化工産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長40.7%、34.2%、18.30%和12.6%,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準29.9個百分點、23.4個百分點、7.5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

以六大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的“6+3”現代産業體系,鍊式發展不斷加快,核心競争力不斷提升,增強了“工業強市、産業興市”的底氣和後勁。

2021 年地區生産總值實作 195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5.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 158.9億元,剔除消化虛收因素年均增長12.5%,其中稅收收入年均增長 14.6%;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突破2000億元。累計實施省市級重點項目 590 個,完成投資 1990 億元。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占比提高到 42.6%,萬元 GDP能耗累計下降21.3%,擁有上市企業5家、營業收入過百億企業 4家,棗礦集團營業收入突破1600億元。

我市獲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444家,“峄城石榴種植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連續三年獲得全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考核優秀等次,兩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轉型發展成效日益顯著。

創新驅動:深化改革開放 釋放發展活力

改革關乎發展,創新決勝未來。

五年來,我市黨政機構、事業機關改革順利完成,農業農村、國企國資、财稅金融、開發區等重點領域改革全面落實,完成 190 項省級以上改革試點任務,320 項改革經驗獲得國家和省級層面肯定。

實作“從多到好”“從好到優”,離不開創新。隻有凝聚創新共識、實施應對之策,才能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目前,市、區(市)兩級政務服務大廳設定“雙全雙百”“一件事”服務專窗,已梳理公布“雙全雙百”事項清單221項,打造“一件事”辦事場景195個。将一個行業經營涉及的多項行政許可事項,整合為一張載明相關行政許可資訊的行業綜合許可證,實作“一證準營”,改革涉及的辦事環節、申請材料、審批時間平均壓減70%以上,累計發放綜合許可證4000餘張,居全省第7位。

同時,以12345政務服務熱線為依托,整合各類熱線40餘條,建立“企呼棗(早)應、接訴即辦”綜合平台,做到企業訴求“統一受理、統一服務、統一督辦、統一回訪”。2021年共接到企業訴求兩萬餘件,辦結率100%,滿意率達到98%以上。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聚焦政務、法治、服務三個領域,持續補短闆強弱項,全市營商環境水準得到顯著提升,打造“企呼棗(早)應”平台的做法被中央改革辦刊發。

立足實際、着眼長遠,我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充分發揮改革先導作用,自覺運用改革思維謀劃和推動各項工作,切實提升改革精确發力和精準落地能力。特别是聚焦“工業強市、産業興市”戰略,提前謀劃、全力攻堅。

圍繞建構“6+3”現代産業體系,實作産業鍊供應鍊優化更新。持續深化與中建材、中科院、廣藥集團等企業院所的戰略合作;主動融入國内國際雙循環,相關做法被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督查通報表揚;聚焦長三角地區精準發力,打造長三角高端制造業轉移示範基地。

加快打造浙大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化工新材料中試及産業化基地、中建材科創新技術研究院、北航機床創新研究院、北理工魯南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推動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泰和水處理劑、康力醫療、中材锂膜等35家企業被評為山東省瞪羚企業。全面實施棗莊市科技人才“揭榜挂帥”,首期征集重大技術需求榜單29項,榜單總金額8580萬元。

中材锂膜

園區集聚,壯大叢集發展平台。實施管委會瘦身強體,主要履行經濟管理職能,承擔落實發展規劃、推動政策落地、強化雙招雙引、協調服務企業、促進産業發展等任務。全面落實對開發區賦權工作,對棗莊高新區賦權1375項、對各省級經濟開發區賦權310項;滕州經濟開發區成功建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我市緊盯500強企業、大型央企民企,科學精準運用以商招商、園區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合作合資、市場換投資等方式,特别是突出産業鍊招商,打造産業生态。

長三角高端制造業轉移示範基地、國際閑置品循環鍊試驗區、中國獸藥谷等招商平台成功搭建,全市貨物進出口年均增長 28.7%,實際利用外資翻兩番。累計簽約過 10 億元項目 354 個,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 506名。

協調發展:彰顯城鄉特色 面貌煥然一新

在“雙十鎮”建設中,西王莊鎮以希望社群建設為契機,積極推動新型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群融合發展,10個片區、153棟住宅樓全部交房上房,建立污水管網6.8公裡,“六縱六橫”路網基本完成,鎮駐地居民實作集中供暖。

規劃合理、基礎完善、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的希望社群,是新農村建設一個典範。

我市堅持把提升鎮域承載力作為“雙十鎮”建設的重要内容,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大道路交通、污水處理、供熱供氣、防洪排澇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着力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宜業、服務農民的區域小城市。各示範鎮不斷完善城鎮功能,優化公共服務,産城融合、産城一體的效果初顯。

據統計,我市通過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改造農村電網6027公裡,新改建農村公路2976公裡,争創省級園林城鎮16個、省級美麗宜居小鎮5個。

城市因提質而靓,生活因提質而美。我市堅持城市内涵式發展,實施了一批市政工程、建立了一批便民設施,建成區面積達到 221 平方公裡、綠化覆寫率 41.5%,成功建立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

去年12月26日,世紀大道正式通車。世紀大道西起薛城區太行山路,東至市中區西昌路,是連接配接薛城區、棗莊高新區、市中區的城市快速主幹道,全長約22.6公裡,建成通車後,有力緩解了東西城區交通壓力,極大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質,為中心城區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打開了更大空間。

世紀大道通車

随着一大批基礎設施相繼投入使用,為推進“工業強市、産業興市”、加快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支撐。

雙子星廣場成為城市新地标,棗莊學院新校區一期投入使用,世紀大道、惠民鐵路竣工通車,BRT市域全覆寫。

棗莊學院新校區

莊裡水庫建成蓄水,萬年閘複線船閘通航運作,棗莊機場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棗木高速東延、京台高速改擴建、棗菏高速、新台高速建成通車,實作了縣縣通高速、高速能繞城。

莊裡水庫

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PM2.5 濃度下降 40%,大氣優良天數增加 49 天,優良水體比率達到 100%。實施“山水林田大會戰”,修複破損山體 6200畝,建立提升環城綠道 196 公裡,棗莊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環境更優美了。

如今,棗莊市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市更加整潔、街道更加幹淨、建築更加明亮、鄉村更加宜居、出行更加便捷,空氣更加清新、水質更加清澈、生态更加優美,一幅幅美麗的城鄉畫卷正在棗莊大地徐徐展開。

改善民生:共享發展紅利 溫暖百姓生活

去年底,市中區西嶺遊園投入使用,體育器材、兒童娛樂設施齊全,老人孩子有了休閑的新場所。臨近年末,随着西嶺遊園、劉嶺園、市南東西園、海納花園等公園、遊園綠地陸續投入使用,标志着市中區公園、遊園綠地建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我市通過建設提升 “口袋公園”、城區綠化節點、“生态街巷”等市民身邊的小微綠地,以民生園林推動綠色福利普惠市民群衆。2021年,全市建設完成24個公園遊園、131個“口袋公園”、100個城區綠化節點、100個生态街巷和28個省市界域節點。目前,城市建成區基本實作綠滿全城、樹滿路旁,城市居民出門可以“三百米見綠、五百米入園”。

百姓關心期盼什麼,黨委政府就重視關注什麼、抓緊推進什麼。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各級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用行政開支的“減法”換取百姓福祉的“加法”,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7.4%。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9.2 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214 個省定貧困村全部摘帽,扶貧協作任務圓滿完成。

老舊小區、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紮實推進,廁所革命、城鄉環衛一體化、鎮域路域環境整治成效顯著,天然氣鎮鎮通、公共汽車村村通、硬化路戶戶通基本實作。

大班額化解和“全面改薄”順利完成,新改擴建中國小、幼稚園 266 所。

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達到 26家,每千人床位數高于全省平均水準,醫保經辦服務實作全覆寫。

市文體中心全面開放,國家一級文化館、博物館達到 8家,奧運金牌實作零的突破,市九運會、十運會成功舉辦,群衆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與此同時,深化“平安棗莊”“法治棗莊”“食安棗莊”建設,安全生産形勢持續穩定,掃黑除惡專項鬥争、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效明顯。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棗莊艦正式授旗入列,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全國雙擁模範城實作“三連冠”。

伴随着一大批民生實事、民生工程的實施,一幕幕暖心場景不斷湧現,一個個熱切期盼件件實作,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讓越來越多的群衆收獲了“穩穩的幸福”。

政治保證:從嚴管黨治黨 鍛造領航力量

“在我們村幹部的引導下,村裡一戶貧困戶承包了200多畝荒山地,種植核桃、黃杏等經濟作物,當年就實作了脫貧……”2021年11月30日下午,在峄城區陰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大講堂内,該鎮石頭樓村黨支部書記趙靜正以《當好農村發展的“領頭人”》為主題,與婦女代表們分享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感悟。

類似的場景,不斷在基層呈現,是我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寫照。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紮實做好“規定動作”,創新拓展“自選動作”,推進了黨史學習教育高标準高品質開展,在百年黨史中滋養初心汲取力量,推動建立常态化、長效化制度機制,引導全市上下銳意進取、真抓實幹。

五年來,市委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準,堅定不移從嚴管黨治黨,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鍛造更加堅強的領航力量。

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精心組織建黨 100 周年、建市 60 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營造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家鄉的濃厚氛圍。

嚴格落實意識形态工作責任制,縣級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作全覆寫,全省首個國家安全教育基地正式啟用,鐵道遊擊隊黨性教育基地建成開放。

圍繞事業發展選幹部配班子,重視優秀年輕幹部培養,建立健全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制度機制,圓滿完成縣鄉村換屆。

統籌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村集體經濟收入相繼“脫殼”“消薄”“破五”。

深入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組建市縣兩級監察委員會、巡察機構,實作巡察全覆寫。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态勢,營造了風清氣正,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特别關注】交出厚重提氣的時代答卷——寫在棗莊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開幕之際

回首過去,曾經筚路藍縷;放眼未來,機遇挑戰并存。今後五年,棗莊既要圓滿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務,更要乘勢而上、再進一步,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打下堅實基礎。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标,聚焦省委“六個一”發展思路、“六個更加注重”政策方法、“十二個着力”重點任務,今天的棗莊已經整裝待發、蓄力遠航,開啟一段全新的征程,以更強動力,向更高更遠進發。隻要我們一棒接着一棒跑,苦幹實幹加油幹,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産業興市”戰略,在三年攻堅突破行動的基礎上,再用三年時間擴大戰果、塑成優勢,推動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高品質發展,打造财富共創、城鄉共建、民生共享、生态共美、社會共治的美好家園,“工業強市、産業興市”之路必将越走越順暢,共同富裕的畫卷必将越繪越美好。

來源:棗莊日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