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家專訪聯合國原副秘書長Erik Solheim:北京冬奧會為可持續奧運樹立典範,體育是一個多樣化的交流平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施詩 實習生李依農 上海報道冰雪盛會,驚豔全球。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精彩激烈的比賽令全球觀衆大呼過瘾。刺激的體育競技之外,北京冬奧會的綠色低碳也引來人們的喝彩與關注。

聯合國原副秘書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主席Erik Solheim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指出,北京冬奧會非常“綠色”,“這是曆史上第一次看到低碳奧運會。北京冬奧會是一個卓越的成就。”

Solheim表示,全球各國人民應專注于體育本身,而不是其他事物。“在疫情防控看到曙光之際,讓我們歡聚一堂,共享奧運帶來的美好時光。”

他強調,就像開幕式呈現的“我們同為人類,共享世界舞台”的理念,北京冬奧會讓大家意識到,即使有一些分歧,但仍可以共同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Solheim補充稱,“團結”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詞, “沖突和孤立将使我們毫無建樹,團結在一起,我們将無所不能,而冬奧會正是促進世界走向團結、和平與共同富裕的紐帶。”

北京冬奧會強調了團結的作用

《21世紀》:北京冬奧會是疫情以來首次如期而至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您怎麼看?

Erik Solheim:眼下,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迫切渴望歡聚一堂、享受美好時光。由于新冠疫情防控,一些必要的隔離措施,人們承受了一些痛苦,不少人都經曆過孤獨和分離。是以,現在是時候讓人們齊聚一堂。在疫情看到曙光的時候,共同享受奧運帶來的歡樂。

《21世紀》:您如何評價北京冬奧會開幕式?

Erik Solheim:每個人都對開幕式感到驚喜。它不僅是從技術角度來說極其出色,還強調了我們同為人類、共享世界舞台的理念。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世界是一家人,而開幕式強調了這一點。

《21世紀》:北京冬奧會的官方口号是“一起向未來”,您怎麼了解這個口号?

Erik Solheim:我堅信,在這個世界上,隻要我們共同努力,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疫情、氣候變化、貿易、經濟發展等,無論長期以來主要的問題是什麼,隻要大家齊心協力,我們都可以共同解決。美國、中國、歐洲、印度等,大家互相合作去解決所有的問題。這就是共同的未來。反之,如果有人想使我們分裂,那麼,實作我們共同的目标将變得十分困難。

《21世紀》:北京冬奧會一直在傳遞“團結”這一主題。您認為體育在團結各國人民方面發揮了什麼作用?

Erik Solheim:我相信“團結”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詞。我想強調,團結在一起,我們可以為人類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沖突和孤立将使我們毫無建樹。團結在一起,我們将無所不能。運動則是使人們拉近距離的好方法。不管你喜歡哪項運動,無論你來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體育運動中,每個人都有機會。

體育是一個多樣化的交流平台

《21世紀》:您也參與了體育交流的活動,比如乒乓球的交流。您認為我們應如何加強全球體育交流?

Erik Solheim:我想到“乒乓外交”。在 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之前,中美兩國的“破冰”就是從兩國兵乓球運動員一起打球開始的。1971年,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兩國乒乓球運動員擱置了中美間一些最棘手的問題,并專注于能共同實作的目标。而這由乒乓球交流開啟的,就是尋求共識的精神。這種精神,也值得今天的我們看齊。

另外,我想補充,我的家鄉奧斯陸将于7月舉辦“劉國梁老瓦杯”。屆時,世界頂尖的乒乓球運動員、來自瑞典的名将瓦爾德内爾與中國乒乓球協會主席劉國梁将各自帶隊,全世界最優秀的現役乒乓運動員們将彙聚一堂,同場競技。同期,我們還将舉辦以綠色高科技為主題的中歐商業峰會。這就是我們如何利用體育将人們團結在一起,同時實作社會的綠色目标。

《21世紀》:您的國家挪威以擅長冬季運動聞名。據您了解,中國和挪威在冬季運動方面有哪些合作?

Erik Solheim:很有意思的是,在北京成為冬奧會舉辦城市後,很多中國運動員來到挪威訓練,如越野滑雪等,因為挪威在一些冬季項目上有着100多年的曆史。而挪威的著名運動員也出任中國隊的教練,比如“冬季兩項之王”比約·達倫是中國冬季兩項國家隊主教練。在這種交流中,我們看到了團結、協力的精神。

《21世紀》:今後您将如何加強多邊文化與體育交流?

Erik Solheim:我認為僅需要專注于傳遞一個資訊:體育運動很棒。我們不應該有抵制或懲罰對方的消極想法,而是把體育作為一個對話的平台。當然,體育無法消除所有的不同,分歧仍然會存在。但體育創造了機會,去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以,體育傳遞了一個聲音,即我們雖有分歧,但仍可以共同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讓體育賽事遠離政治

《21世紀》: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讓體育賽事遠離政治?

Erik Solheim:我們應傳達這樣的信号:即使意見不同,仍然能夠同舟共濟、共襄盛舉。其實,并沒有什麼神奇的配方,可以使美國與中國在未來的每一種情況下都意見相同。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如果我們能把中美兩國優秀的運動員聚集在一起,美國人就能看到中國運動員有多麼出色,反之亦然。這是一種将人們聚集在一起、減少沖突的方法。同時,這創造出一種氛圍,使大家能夠共同商讨解決辦法,而不是專注于分歧。

北京冬奧會為可持續奧運樹立典範

《21世紀》:中國正在兌現舉辦“綠色冬奧會”的承諾。你覺得北京冬奧會有多“綠色”?

Erik Solheim:北京冬奧會非常“綠色”。這是曆史上第一次看到低碳奧運會,是一個卓越的成就。僅僅是河北這一地區生産的清潔能源,就比世界上許多的國家都要多。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綠色能源、綠色交通、大規模地植樹、體育場館的再利用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北京冬奧會了不起的“綠色”成就。同時,北京冬奧會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們能夠在綠色體育的方向上走多遠。可以說,本屆北京冬奧會向全球廣大的觀衆,傳遞了“綠色奧運”的理念。

《21世紀》:北京冬奧會或将實作“碳中和”。您如何評價這一成就?

Erik Solheim:我相信這非常重要,這将是奧運會曆史上首次實作碳中和。通過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確定這以綠色的方式發生,将尤為重要。

總而言之,這是一屆非常棒的綠色奧運會,得到了“國際碳簡報”網站的認可,并将其作為參考。

《21世紀》:在綠色奧運方面,未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可以向北京學到什麼?

Erik Solheim:我對巴黎很有信心。巴黎也是一個非常綠色的城市。他們會跟随北京的腳步,以在北京所見到的為基礎。目前,巴黎也在快速地朝着綠色方向發展,比如建設更多的自行車道;提出“15分鐘城市”的願景,使每個人都能在步行範圍内的區域,解決娛樂設施、工作以及住房。是以,巴黎将在北京的基礎上再接再厲,并在 2024 巴黎奧運會上将綠色理念推至更高水準。希望對未來的舉辦城市來說,如2028年洛杉矶,都可以在倡導綠色奧運的行動上更近一步。北京已經給出了一個出色的先例,建立了良好的基礎。我相信在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的“綠色奧運”。

《21世紀》:北京冬奧會能否成為可持續奧運的典範?

Erik Solheim:絕對的,不僅是奧運會,也是東道主的典範。對所有的體育賽事而言,改變正在發生。不能再以古老的、毀壞大自然的方式去做這件事。我們說,曾經那個依靠化石燃料去建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今需要強調環保。如果像奧運會這樣大型的體育賽事也可以做到綠色環保,那麼未來,所有規模更小的體育賽事應該也可以做到。是以,北京冬奧會是一個很好的先例。這是令人欣喜的消息——中國正在走向綠色,法國也在走向綠色——這是一場強大的綠色運動,我們也将在 2024 年的巴黎奧運會上看到新的積極發展。

奧運會是促進共同富裕的紐帶

《21世紀》:中國正在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您如何看待共同富裕?

Erik Solheim:我認為人類面臨的主要挑戰基本相同。無論是在美國、中國、歐洲還是印度等,無論你在哪裡,都要考慮如何為所有人謀福利,使每個人受惠,而不僅僅是讓一小部分群體受益。如何創造經濟活力,并同時提供社會福利、幫助每一個人參與其中?如何去管理高科技所産生的巨大力量?當今社會,對人類來說充滿了機遇。當然,還有在綠色方面的高科技革命、可再生能源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共同去實作。如果你将這些結合來看,我們應該以人類的共同富裕為目标,我們應該就如何實作這一目标分享觀點,分享投資。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名在中國山西省或美國肯塔基州的煤炭勞工,這樣的發展能夠給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對在廣州或加利福尼亞州的高科技從業者來說也是一樣。是以我們需要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這是人類的共同問題。

《21世紀》:中國如何通過北京冬奧會促進團結、和平與共同富裕?

Erik Solheim:像我們剛剛一直所讨論的,人們應該關注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是一個全球性的大家庭,應同舟共濟。雖然體育賽事強調競技比賽,但它同時也是一個讓人們齊聚一堂、增進友情的平台。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