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舊日本海軍覆滅,日本投降那天,海軍大臣:找準時機,重建海軍

作者:史海起航
舊日本海軍覆滅,日本投降那天,海軍大臣:找準時機,重建海軍

舊日本海軍的伊勢級戰列艦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敗,美軍占領了日本,為了徹底消除威脅,日本的陸海軍也被解散。但是沒過幾年,日本又誕生了新的武裝力量,而且這支武裝力量随着時間的推移愈發壯大,到現在已經發展成亞太地區不可小觑的軍事力量。

今天,筆者就帶你分析一下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形成原因。

舊日本海軍連根拔起

日本曾經擁有一支僅次于英美的海軍艦隊,但是他的對手是财大氣粗的美國海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海軍也被殲滅殆盡,美軍占領了日本,但是美軍依然沒有找到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這裡還有170萬具備戰力的海軍人員(包括海軍艦員、海軍航空兵、海岸炮兵、海軍學校、海軍基地等人員)。

整個日本就像一個龐大的戰争機器,幾乎一切都在為戰争服務。1945年8月30日,麥克阿瑟被任命為駐日盟軍總司令,他要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徹底摧毀這台機器,解散一切軍事組織和機構。

1945年9月2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部下達指令:所有日本的海陸軍人員必須交出全部的武器。

1945年10月15日,撤銷日本海軍最高指揮機構“日本海軍軍令部”。

1945年12月1日,成立“第二複員省”代替“海軍省”,主要負責解除武裝後海軍人員的複員工作。

海軍省和軍令部曾經是負責日本海軍軍政和軍令兩部分工作的機構:海軍省負責裝備的研發和配置設定、人員的征集和教育、人事的任免等事宜;軍令部負責具體的作戰事宜(類似于陸軍的參謀部,但是為什麼不叫“參謀部”呢?因為陸軍是這樣叫的是以海軍偏不這樣叫)。軍令部和海軍省的消失,代表着舊日本海軍也徹底消亡。

海上掃雷部隊的建立

舊日本海軍雖然滅亡了,但是那些留下來的海軍精英們依然心有不甘,代表人物就是舊日本海軍省軍務局長保善科四郎。

“8月15日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天,海軍大臣米内光政把他叫到辦公室,向他托付了三件事情。第一、待時機成熟時要嘗試重建海軍;第二、要把海軍積累的技術優勢充分運用到今後日本的建設中;第三、要維護海軍在國民中具有親近感的光榮傳統。”

這是保善科四郎在自己筆記裡記載的,心有不甘的海軍大臣米内光政無疑是想讓他擔負起戰後日本海軍重建的重任。

舊日本海軍覆滅,日本投降那天,海軍大臣:找準時機,重建海軍

曾被國民政府列為甲級戰犯的米内光政

日本投降後,一堆戰後遺留問題急需處理,其中就包括日本海域的大量亟待清理的水雷。據統計,大概有5萬多枚日本海軍布下的水雷和6000多枚美軍轟炸機布下的水雷,這些水雷嚴重威脅了來往船隻的航行安全。要處理這些水雷需要安排大量的專業人士,而那些閑置的舊日本海軍人員就是不錯的人選,舊日本海軍精英認為這是重建海軍的絕佳契機。1945年11月30日,日本内閣釋出敕令:“特别任用海軍教授、海軍翻譯官、海軍司政長官及海軍司政官、海軍警部為第二複員官”,很多以前在海軍省工作的人借此機會又被重新啟用,他們在第二複員省獲得了新的職務。

1945年12月1日,“第二複員省總務局掃雷處”成立,其前身就是海軍省軍務局内部的“掃雷部”,這支掃雷部隊擁有艦艇348艘以及10000萬左右的人員配置,是唯一被成建制保留下來的海上力量。

海上保安廳的建立

第二複員省通過這支掃雷部隊盡可能地保留了海軍的艦艇和人才,這是日本海上軍事力量重建的寶貴火種,但是僅僅靠這些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在其他方面尋找突破口。

戰後初期,美軍占領日本本土同時也擔負起了日本本土的防務,但是日本周邊海域的防務力量卻十分薄弱,大片日本海域都處于無人看管的狀态,不法分子肆無忌憚地進行着走私和偷渡活動,甚至還有海盜出沒,嚴重威脅着當地漁民的生命财産安全。1946年,北韓半島又爆發了霍亂疫情,疫情很可能通過這些偷渡走私活動蔓延到日本,駐日美軍也會是以感染,甚至日本社會也會因為疫情發生動亂。考慮到這些惡性影響,美國海岸警備隊的法蘭克·米爾斯上校建議日本應該建立一個海上治安管理機構來打擊海上偷渡走私活動。

1946年7月,“運輸省不法入國船舶監視本部”成立,其模式就是仿照美國海軍海岸警備隊,在舊日本海軍精英眼中這是重建海軍的第二個契機。

随着美蘇冷戰的開始以及中國國内革命形式的變化(美國支援的國民黨政權在解放戰争中敗局已定),亞洲沿海島嶼成了美軍的戰略前線,日本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于是美國強制日本非軍事化的政策開始轉變。

1948年5月1日,“運輸省不法入國船舶監視本部”擴大為“海上保安廳”。此舉遭到了蘇聯的反對,華盛頓遠東委員會的蘇聯代表曾說:“設立海上保安廳是帝國海軍複活的前兆,會成為海軍武裝的核心力量”,駐日盟軍總司令部解釋說:海上保安廳隻是扮演海上警察的角色,主要負責“航道管理、近海巡邏和反走私、反暴亂以及掃雷等任務”。“海上保安廳”的建立,一些舊日本海軍少将、大佐又被重新任用,大量的艦艇裝備又得以保留,對舊日本海軍精英來說,日本海上力量的重建又邁出了一步。

舊日本海軍覆滅,日本投降那天,海軍大臣:找準時機,重建海軍

早期海上保安廳船隻

北韓戰争爆發,海上保安廳規模擴大

海上保安廳剛成立時,實際在職人員為8156人,巡邏船29艘,小型巡邏艇103艘,隻配備了輕武器,活動範圍也僅限于日本沿海,與實際意義的海軍還有不小的距離。然而,随着北韓戰争的爆發,局面又發生了變化。

1950年6月25日,北韓半島的38線附近朝韓兩軍爆發了武裝沖突,接下來幾日北韓軍隊勢如破竹,南韓李承晚政權岌岌可危。1950年7月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指揮駐日美軍第8集團軍開赴北韓戰場。日本本土的美軍被抽調必然會留下很多防務空白,為了填補這些空白,勢必會要借助日本本土人員的力量,日本海上力量重建的第三個契機又到來了。在麥克阿瑟的授意下,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對海上保安廳進行了擴充。1951年4月,海上保安廳職員由之前的8156人增加到了13274人,又增加了45艘巡邏船。

舊日本海軍覆滅,日本投降那天,海軍大臣:找準時機,重建海軍

元山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保安廳名義上是充當警察的角色,但是在北韓戰争中一度聽命于美國海軍秘密參與到戰争中。仁川登陸後,麥克阿瑟又準備在東海岸實施元山登陸,目的是與仁川登陸的部隊形成犄角之勢,兩支部隊合力推向平壤。登陸前需要掃雷艇開辟航路,但是北韓戰争爆發時美軍的掃雷艇要麼還在美國本土、要麼被裁撤,而此時的海上保安廳擁有79艘掃雷艇。1950年10月7日,應美國遠東海軍司令部的請求,海上保安廳抽調20艘掃雷艇組成北韓特别掃雷隊開赴北韓海域,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掃雷行動,掃雷期間還付出了1人死亡、18人受傷的代價。

海上警備隊的建立

海上保安廳出色地完成掃雷任務,獲得美國遠東海軍司令特納·喬伊和副參謀長阿萊·帕克的認可,這兩人日後都是日本海上力量重建的重要支援者。嘗到了甜頭的美國政府開始考慮如何武裝日本,但是又要面臨一個問題:亞洲很多國家都遭到過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這些國家有不少是美國的盟友,如果直接在日本重建軍隊必然會引起盟友們的反對。鑒于此,解決辦法還是沒變:以護衛船舶,保護漁船為由建立一支海上巡邏隊,類似于海警。

在得知美國有意于幫助日本重建海上力量後,舊日本海軍精英們欣喜若狂。1951年1月24日,前文提到的保善科四郎立即與其他的舊日本海軍精英們秘密商讨重建海軍的方案。1951年1月29日,保善科四郎将商讨好的方案送出給了帕克上将(他曾經對北韓戰争中日本的掃雷工作大加贊賞)。這份方案中重新啟用了10名舊日本海軍将領,都是在帕克的建議下選拔的。在帕克的努力下,這份方案被送到了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謝曼中将的手中,謝曼對方案表示認可。得到美國海軍的同意後,保善科四郎等人成立了“新海軍再建研究會”來負責海軍重建工作。不久,新海軍再建研究會提出了在海上保安廳内部再成立海上警備隊的計劃。

随着北韓戰争的發展,美國越來越意識到日本的安全在其遠東政策中的重要性,如果幫助日本重建軍力,必要時還能協同美軍作戰。1952年4月26日,日本國會通過了《保安廳法修正案》,主要内容就是在美國的幫助下,在海上保安廳内部成立一個新機構——海上警備隊。海上警備隊的主要成員将前往美軍橫須賀港軍事基地接受軍事訓練。

海上自衛隊的建立

1952年7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表示“日本最終應該具備自衛能力,同時也應該擁有一支能夠參與太平洋地區集體安全并作出重大貢獻的正常力量”,這就相當于鼓勵日本擁有軍隊性質的組織,而不僅僅是警察了,于是日本政府為順應美國政府的需求通過了《保安廳法》,将海上警備隊又更名為保安廳警備隊,隸屬于保安廳。保安廳警備隊還接收了美國援助的68艘海軍艦艇以及海上保安廳的48艘掃雷艇。其職權範圍也做了變更:之前是“保護海上人員和财産的安全并維持治安”,變更後是“維護大陸的和平與秩序,保護生命及财産安全”,這就說明日本海上力量的重建在法理上又邁出了一步。

1954年6月9日,日本政府通過了《防衛廳設定法》與《自衛隊法》,将保安廳警備隊更名為海上自衛隊,不再隸屬于保安廳,而是隸屬于防衛廳,其主要任務又變成了“對于直接或間接侵略承擔國家防衛的責任”。在冷戰的格局下,日本海上自衛隊還協同美國第七艦隊抗衡蘇聯太平洋艦隊,其主要使命是負責反潛和水雷作戰。在之後的時間,海上自衛隊進行了多次調整,排水量不斷攀升,實力不斷擴大,其反潛能力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

舊日本海軍覆滅,日本投降那天,海軍大臣:找準時機,重建海軍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出雲号直升機航母

結語

從舊日本海軍的徹底覆滅,到出現一支掃雷艇隊,再到海上保安廳、海上警備隊、保安廳警備隊、海上自衛隊,日本海上力量的重建之路不僅與舊日本海軍精英在暗地裡的推動有關,更是與美國在遠東地區的戰略調整息息相關。冷戰時期,為配合美國對抗蘇聯,重建日本海上軍力是美國東亞戰略的重要一環。

到了21世紀,日本又在為美國所謂的“印太戰略”搖旗呐喊,矛頭直指中國。2021年,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總噸位超過了50萬噸,已經在英國海軍的48.14萬噸和法國海軍的31.39萬噸之上,還預定了42架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大力發展輕型航母,擁有大批反潛機裝備,日本海上自衛隊已經成為了亞太地區不可小觑的海上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