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算命”收割了多少年輕人

作者:江蘇警方

現在的年輕人,

究竟有多愛傳統文化?

穿漢服、聽相聲、

寫書法、迷平劇、玩茶藝

有些人甚至還迷上了占蔔,

其中就有網絡“雲算命”。

在年輕人中間流傳着一句口頭禅:

“大事問八字,

小事問塔羅,

無事問星座”。

某手機應用市場裡,

關于命理學的app有200多個;

有一項網絡調查顯示,

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

有62%的人

參與過各類形式的算命。

“雲算命”收割了多少年輕人

每逢歲末年初,

為了在新的一年

學業有成、成功“脫單”、升職加薪,

一些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希望通過

看手相、蔔卦、占星和塔羅盤等方式

算命和“轉運”。

但“轉運”也是一個“貴”生意,

有人在小程式裡支付幾十元,

檢視自己的感情運勢、财運;

有人把生辰八字和面相相片發給“大師”,

聽兩分鐘指點就要花200多元;

有人花了588元

求到一份1500字左右的流年運勢;

也有人花近千元求得“願望手鍊”“事業手鍊”

……

諸如此類,花樣繁多。

“雲算命”收割了多少年輕人

按理說,

比起長輩們,

這屆年輕人接受過更好的教育,

對未知現象會有更理性的認知,

但為何迷上了“雲算命”?

這和年輕人的“焦慮心态”有關。

年輕人“初出茅廬”拼勁足,

但社會閱曆尚淺,

還未适應新的生活節奏

和人際關系。

面對學業、事業、

金錢、感情等壓力,

會産生焦慮感,

有時會陷入迷惘和慌亂。

出現這種情緒,

也屬正常現象。

他們需要内心撫慰和精神支援,

來纾解壓力,凝聚動力。

但現在的年輕人,

有些是在異鄉打拼,

不願意和親朋交流這些問題,

還有些人不願意通過專業人士咨詢解惑,

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網際網路,

想通過“雲算命”的方式,

尋找确定感和安全感。

“雲算命”收割了多少年輕人

這種需求

被一些網絡算命平台或者“大師”利用,

成了斂财牟利的手段。

“你對命運的問号,

就是我的發财機會”。

他們沒有經過正規教育訓練,

不是注冊心理咨詢師,

卻利用大資料結合命理玄學,

外加傳統的江湖套路提供“情緒價值”,

收割年輕人的“韭菜”,

他們慣用的手法是,

用模棱兩可的話術,

實作正反兩面全覆寫,

但就是不給出絕對性判斷,

比如,

“你有時很外向樂于社交,

另一些時候内向矜持、不事張揚。”

“你相信愛情,

但是懷疑自己能否找到真愛。”

諸如此類“正确的廢話”,

會讓“雲算命”的年輕人,

自我印證,自我寬慰,自我肯定。

在算命平台和大師眼裡,

有沒有事實根據不重要,

重要的是算命費

和購買“轉運”商品的錢,

進了自己腰包。

“雲算命”收割了多少年輕人

“雲算命”本質上

是披着網際網路外衣的

僞科學和迷信活動。

當個人的姓名、生日、住址、

工作地點和面部資訊都洩露後,

還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

進行詐騙和其他違法犯罪活動。

有關部門應對“雲算命”亂象加強監管,

對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進行嚴厲打擊,

别讓年輕人賠了金錢,

還搭上“心傷”。

老話說,

“盡人事,聽天命”。

娛樂總歸娛樂,

切勿沉迷其中。

美好生活不能靠别人“口吐蓮花”,

而要靠“盡人事”去争取。

如果想減肥,

那就堅持鍛煉;

如果想有好成績,

就認真學習;

如果想早日“脫單”,

就擴大社交圈子,

而不是戴着轉運珠等緣分來。

真正能撥雲見日的,

是自己迎難而上的勇氣、

不懈的實幹和努力堅持,

熬過寒冬,

終會迎來春天。

評論區說說,

你對“雲算命”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