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色冬奧|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冬奧賽事運輸主力

“北京是曆史上首個舉辦了夏奧會與冬奧會的‘雙奧之城’,兩屆奧運會都與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結下深厚‘氫’緣。”2月15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探訪為北京冬奧會提供綠色氫能源的中關村氫能特色産業園,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局汽車交通處副處長吳志全表示,北京冬奧會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最大的一屆奧運會,為氫能提供了豐富的示範應用場景,實作了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管理的重大創新。

吳志全談道,2008年北京夏奧會期間,有3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運作,也建成了大陸首座車用加氫站,開啟了氫燃料電池汽車“從0到1”的示範;2022年北京冬奧會,氫作為火炬唯一燃料,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運輸主力,實作了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從1到100”的規模化應用和産業化突破。

綠色冬奧|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冬奧賽事運輸主力

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局汽車交通處副處長吳志全 本文圖檔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攝

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冬奧賽事運輸主力

“冬奧會開賽以來,共有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為冬奧會提供交通運輸服務,實作了交通活動中的零碳排放。”

吳志全表示,服務此次冬奧會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共有三個車型,分别是豐田Mirai乘用車、豐田柯斯達中巴車和豐田-福田合作開發的12米大巴車。與同級别燃油車相比,三款氫燃料電池汽車每百公裡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分别約為18.79公斤、47.01公斤和57.86公斤。

在冬季嚴寒條件下,蓄電池汽車或會出現“趴窩”現象,而氫燃料電池汽車則可以經受住嚴寒的考驗。吳志全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可實作-30℃低溫啟動、-40℃低溫存放和停機自動保護,大巴車續航裡程可達400公裡以上。

談及冬奧會上使用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執行副總經理權藤憲治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此次北京冬奧會上有140輛第二代豐田Mirai乘用車和107輛豐田柯斯達中巴車為運動員和從業人員提供出行保障。其中,豐田Mirai乘用車主要作為貴賓接待用車,中巴車柯斯達主要用于在高鐵站、冬奧村、雲頂場館群、大跳台場館群之間作為貴賓及運動員用車,在火炬接力、頒獎等過程中作為輔助用車。

中巴車柯斯達是在中國研發、組裝、測試的。權藤憲治表示,該車自2019年開始在中國面向冬奧會的使用場景進行研發,由中國工程師在豐田中國研發中心進行研發,車輛全部在中國生産,并且由中國供應商提供車輛零部件。該車在黑河、延慶、張家口、湖北山區等進行了超過50天的耐寒、山路等嚴苛測試。

權藤憲治表示,目前來看,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商用車領域會具有更大的應用空間。一方面商用車的體積、重量較大,采用氫燃料電池汽車可以減少額外負擔的電池重量,充氫燃料的時間也明顯短于蓄電池充電時間。另一方面,商用車的行駛路線相對确定,更容易布局加氫站。

對于氫能産業發展,權藤憲治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氫能發展和利用,制定了一系列産業發展政策,對于行業企業,政府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援。未來氫能産業鍊上下遊的各方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配合,共同探索氫能發展之路。

綠色冬奧|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冬奧賽事運輸主力

環宇京輝的電子級500m /h超純氫氣研發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綠電制綠氫”為冬奧會提供清潔氫燃料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吸取大氣中的氧氣,在燃料電池反應堆裡與氫氣進行化學反應,進而提取電離子,再升壓為車輛驅動用的電力。這個過程隻會産生清潔的水,不會産生任何二氧化碳排放。

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來說,氫燃料是必不可少的消耗品。據介紹,冬奧會北京市兩個賽區投入的312輛氫燃料電池汽車,自冬奧會2月4日開幕以來到2月14日,累計用氫約42.04噸。

環宇京輝京城氣體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岩表示,作為科技冬奧氫燃料電池汽車氫氣供應保障機關,環宇京輝與京能集團合作,利用由光伏、風能等所産生的“綠電”進行氫氣的制取工作,實作“綠電制綠氫” 。

在環宇京輝的電子級500m /h超純氫氣研發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記者看到,工廠中的房間内設有電解槽、純化裝置,工廠中的房間屋頂裝有光伏發電裝置。張岩介紹道,通過光伏發電獲得綠電,在電解槽内,水将被電解成為氧氣和氫氣,經過純化裝置吸附雜質、分離氧氣,将獲得純度為99.999%的氫氣。

張岩表示,環宇京輝每天為北京冬奧會提供綠色氫能1.5噸,通過專用的挂車運輸,每輛挂車可儲存4000m 、約350公斤氫氣。環宇京輝擁有挂車100餘輛,24小時不間斷為北京冬奧會提供氫能支援。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張岩表示,每輛挂車都裝有傳感器,資料會實時回傳到指揮中心,指揮中心負責進行排程:“在冬奧會加氫站,氫能快用完時在氫能源制儲運加車輛營運排程大資料平台就會顯示,就及時派車過去,保障及時的氫氣供應。”

綠色冬奧|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冬奧賽事運輸主力

氫能源制儲運加車輛營運排程大資料平台

冬奧會推動北京氫能産業進一步發展

在氫能源服務綠色冬奧的同時,北京市的氫能産業也依托冬奧會契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吳志全表示,為實作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冬奧會上使用,北京市在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标準制修訂、加氫站建設流程、氫能安全保障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嘗試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首先,推動修訂《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加氫口》《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車載氫系統試驗方法》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車載氫系統技術條件》等标準,将搭載70MPa、Ⅲ型瓶的車載氫系統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相關技術要求納入其中;組織豐田等企業分享技術經驗,為相關标準制定提供技術支援,完成了國内首個Ⅳ型瓶标準(《車用壓縮氫氣塑膠内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首次取得了搭載Ⅳ型瓶的70Mpa氫能源汽車的認證。制定了國際首個手持火炬用氫燃料氣瓶标準,確定了火炬綠色能源核心工業化生産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一緻性。

綠色冬奧|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冬奧賽事運輸主力

氫燃料氣瓶

其次,北京冬奧推動完善了加氫站建設流程。加氫站安全等級要求較高,相關技術仍處于不斷發展完善階段。為確定加氫站安全穩定運作,明确了油氫合建站的審批流程,并創新了工作程式和工作方法,確定了服務于冬奧會的慶園街、王泉營、金龍和燕化興隆4座加氫站合法投入營運,為今後加氫站的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再者,北京冬奧推動建立了氫能安全保障機制。由氫能各環節各領域主管部門,協調建立了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産業鍊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工作機制,確定了冬奧期間氫燃料電池汽車安全運作,也為後續氫能産業發展和氫燃料電池汽車運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吳志全還表示,目前北京市正在落實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發展規劃,積極推動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建設。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建立起“技術自主創新、産業持續發展、區域一體協同”的産業生态,建構形成燃料電池汽車關鍵零部件和裝備制造産業叢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