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圖集|“打樹花,耍社火” 當冬奧遇上元宵節 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封面新聞記者 陳羽嘯 陳甘露 攝影報道

金紅的鐵水潑擊牆面,火舌跟随優雅的弧線碰撞飛散,鐵花在夜空中競相綻放,霎時間漫天“璀璨花雨”……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二十四節氣倒計時,一束迸濺而出的火花兩次登場,壯美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那如流星般的火樹銀花,就是河北蔚縣的傳統節日社火——“打樹花”。正值元宵佳節,當地百姓又亮出了“打樹花”絕活,讓人大開眼界。同時,在街頭巷尾,百姓們裝扮成各種角色“耍社火”,鑼鼓喧天、載歌載舞,诙諧幽默的表演讓人捧腹。

圖集|“打樹花,耍社火” 當冬奧遇上元宵節 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社火表演者個個身懷絕技

圖集|“打樹花,耍社火” 當冬奧遇上元宵節 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有群衆臉上彩繪出北京冬奧标志

“打樹花”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暖泉鎮的民俗文化活動,當地百姓借此慶賀豐收、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至今,流光溢彩的“打樹花”已經綻放了500多年。表演者身穿羊皮襖、頭戴鬥笠,用特制的木勺把1600攝氏度的鐵水撒到城牆上,當炙熱的鐵水遇上冰冷的城牆,瞬間迸發出萬朵鐵花。因為形似鐵樹開花,故名“打樹花”。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每逢新春時刻,“打樹花”就在城頭綻放,而登上北京冬奧開幕式倒計時的大幕,也讓更多人知曉了這項民間傳統文化。

圖集|“打樹花,耍社火” 當冬奧遇上元宵節 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打樹花匠人将廢鐵加入鍋爐中熬制鐵水

圖集|“打樹花,耍社火” 當冬奧遇上元宵節 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蔚縣暖泉鎮鐵匠正在“打樹花”

“打樹花”是蔚縣的社火表演形式之一,除此之外,蔚縣的社火表演形式衆多,元宵節前後,百姓們裝扮成各種角色載歌載舞,進行诙諧幽默的表演。

社火,是流傳在華夏民間的一種祭祀風俗。是人們慶祝豐收、歡度節日、遇有大事時,對土地與火的崇拜。“社”是土地神,火是“火祖”,土地與火是人類生存的根。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等的統稱,具體形式随地域而有較大差異。蔚縣耍的社火,當地人稱為“鬧春”,又叫“耍紅火”。每逢元宵佳節,十裡八鄉的社火隊就聚集在縣城耍社火,聲勢浩大、熱鬧非凡。蔚縣的社火表演以幽默戲谑風格為主,天宮地母反映百姓感激天地的眷顧和恩賜,漁翁魚竿象征年年有餘、多子多福,老媽子、王八等各種醜角還會混入人群中,與人互動,嬉戲打鬧,充滿節日的和諧快樂。而當社火遇上冬奧會,社火也呈現出新的形式。有的表演者臉上彩繪出北京冬奧會的标志,以表達迎接冬奧會的喜悅心情。冬奧會的到來,讓傳統的民間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圖集|“打樹花,耍社火” 當冬奧遇上元宵節 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王八”角色很搶手

圖集|“打樹花,耍社火” 當冬奧遇上元宵節 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耍社火群衆載歌載舞

圖集|“打樹花,耍社火” 當冬奧遇上元宵節 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角色反串産生戲谑效果

圖集|“打樹花,耍社火” 當冬奧遇上元宵節 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老媽子代表原始生殖崇拜

圖集|“打樹花,耍社火” 當冬奧遇上元宵節 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耍社火群衆在街頭表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