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賞平劇、學中國功夫……中外媒體記者探訪“藝術園區5.0版本”

在北京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内,有一尊名為《赤韌》的醒目雕塑穩穩矗立:通體赤紅的東方武士,昂首目視前方,呈蓄勢待發的姿态,身後飛揚着金紅的絲帶,猶如重重龍影,更象征烈焰般燃燒的熱情與奧運進取精神的傳承。

賞平劇、學中國功夫……中外媒體記者探訪“藝術園區5.0版本”

這尊僅憑足部一點與地面相觸而穩穩矗立的雕塑,出自觿堂文化智庫的雕塑家任哲之手。觿,在古代是一種用來解開扣結的工具。古人佩戴觿,代表自己是“能夠解決問題、善于解決問題”的君子。“觿堂”的命名正是源自這樣一份想要用藝術為人們答疑解惑的初衷。

2月14日下午,由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辦的“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采訪活動記者團走進北京市朝陽區觿堂文化智庫,探索這座藝術創新工場鍛造當代藝術家的奧秘所在。

賞平劇、學中國功夫……中外媒體記者探訪“藝術園區5.0版本”

觿堂。中國軍網記者 于雅倩 攝

觿堂前身是太陽宮地區的一個廢舊集貿市場,處于長期閑置狀态。後經改造後成為北京文化創新工場的八個智庫園區之一,也是北京市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進入園區,蘊含了中國傳統建築理念和審美理念的多棟建築随即映入眼簾,水刷牆的外立面,水磨石鋪陳的内裡,樸實無華的建築材料和簡約而不簡單的設計風格,構築成一個兼具曆史記憶和當代風貌的中國庭院。

賞平劇、學中國功夫……中外媒體記者探訪“藝術園區5.0版本”

園區内雕塑。中國軍網記者 于雅倩 攝

随後,記者們先後走進龍珠廳、國武堂,領略園區内藝術家們的風采。古琴大師任靜的演奏大氣激昂中不失細膩委婉;魔術大師李甯的表演則将中國傳統的戲法與現代魔術巧妙融合;散打冠軍殷毅、李明亮和陳氏太極拳冠軍袁泉更是亮出絕活,一拳一腳猶如利刃出擊;來自北京國粹藝術傳承促進會的多位平劇演員,流暢的動作和優美的唱腔,赢得了現場的陣陣掌聲。

賞平劇、學中國功夫……中外媒體記者探訪“藝術園區5.0版本”

園區内的平劇表演。中國軍網記者 于雅倩 攝

“當别的園區在收藏藝術品的時候,觿堂收藏的是藝術家,收藏的是‘有趣的靈魂’。”觿堂文化智庫負責人李昂說,自2013年成立以來,觿堂聚集了30餘位藝術工作者及非物質文化遺産學者,涉及領域包括雕塑藝術、繪畫藝術、空間設計、照明設計、沉香文化、玉雕文化、古琴文化、傳統戲法魔術、文房清供、茶文化、太極、影視等,積極倡導健康向上、自然本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審美風尚,創造符合時代特色又蘊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意精品。

“一紙合同隔絕的是空間和産業的關系,是以我們需要新型的文化産業鍊整合與延伸,為所有進駐藝術家免除房租等,提供更加寬松、理想的創作環境。”李昂表示,觿堂打破了傳統藝術園區收取租金和物業的盈利模式,園區通過新型的文化産業鍊進行整合延伸,形成獨創模式,促進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發展,積極引領引導文化創意産業鍊條發展,被業内相關人士評價為“藝術園區的5.0版本”。

據了解,北京市近年來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推動非遺活态傳承,完善非遺保護傳承體系,深入挖掘非遺蘊含的有益價值,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準,擦亮了北京文化金名片。截至目前,北京共有12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14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于雅倩

責任編輯:張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