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北京人民藝術《鎮廷瑰寶》《茶館》再次登上首都劇場舞台。作為王麗發的第二代演員,梁冠華的表演依然讓人覺得舞台上會精神振奮,"演了20多年,我一直被經典的魅力所震撼"。"

《茶館》由老舍于1956年創作,1958年在北京首映。老舍曾說過:"茶館是一個三道菜的聚會場所,可以容納各種各樣的人。大茶館是小社會。"這就是為什麼他選擇'茶館'來反映時代的變化,将他認識的一些小人物聚集在茶館,"并利用他們的變化來反映社會的變化。""這些角色雖然說了些什麼,但可以幫助反映時代。
《茶館》至今已上演,已成為北京人民藝術乃至中國戲劇史上的标志性作品,深受觀衆的追捧,甚至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作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的重頭戲,《茶館》的演出更為重要。
"老舍先生寫劇本非常具體,他非常明确地說明了他将在何時何地講述,與曆史相呼應。他寫的每個角色背後都是一個曆史事件。"重新編排的執行藝術指導員楊立新介紹,"老舍先生是語言大師,比如三幕為什麼孩子和媽媽要一碗面條,但媽媽卻說,'哪個聰明的糧店有面條,哪個聰明人有面條在我們家的錢上',這是時代的特征, 他沒有一句話不能反映現實。"
跨越半個世紀,700多場演出,觀衆對《茶館》的故事早已像幾個簡一樣。導演賈菊銀、夏薇、藝術總監林兆華改編,執行藝術總監楊立新,主演:梁冠華、于雙娟、楊麗欣、雷佳、吳剛、于立軍、馮遠征、蘭發、餘睿、米鐵岑、李佩爾、高東平、孫興章福元、金漢、劉偉、嶽秀清、辛嶽、李震、高偉、楊明新、 郭偉軍、王濤等,如今在"茶館"上演的不僅是在觀衆眼中"大牌雲集"的戲劇盛宴,更是北京人民藝術收藏的三代老中年舞台遺産。
作為王麗發的第二代演員,梁冠華的表演依然讓人覺得舞台會心跳加速,"演了20多年,我一直被經典魅力所震撼,這部劇真的想讓我們活着學舊,還想在人物身上挖掘新的東西。"
陪伴這部作品二十多年,在常思洙的演員于雙軒眼中,每一天的感受都是真實的,每一天的《茶館》都是新的,"我們很多人的進步不是在尋找,而是在穩定和自然中。"
"我們這一代人已經看到了老紳士對待藝術的方式,他們奠定了我們的審美。飾演秦先生的楊立信,對這種傳承有着深刻的了解。吳剛、于立軍、馮遠征等也作為該劇的長輩,不僅陪伴劇幾十年,還在劇中将這一傳統傳遞給下一代年輕人。
記者/袁秀月
攝影/李春光
來源/中國新聞.com
編輯/穎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