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王叛亂:都是朱明皇裔,今天該我坐龍庭!大神王陽明43天平叛亂

作者:工科文化人

上文說到皇帝朱厚照好不容易熄了南巡之心,結果這突然之間,南方又出大事,這又激起了朱厚照的南巡之心,具體何事呢?原來是甯王朱宸濠反叛朝廷,又給了正德帝一個南下的借口。

甯王叛亂:都是朱明皇裔,今天該我坐龍庭!大神王陽明43天平叛亂

甯王朱宸濠之亂

明代藩王起兵反叛朝廷,是明太祖朱元璋埋下的隐患。立國之初,廣封諸王,賦予各王軍政大權,最後成為朝廷肇禍之根基。從建文朝起,雖經多次削藩,但藩王反叛朝廷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在正德一朝,相繼有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之亂和十四年(1519年)甯王朱宸濠之亂。

朱宸濠是朱元璋第17子甯獻王朱權的後代孫,為第五代甯王。甯王封地原在大甯,自永樂二年(1404)改封南昌之後,對朝廷始終懷有不滿情緒,“早蓄異志”。弘治十一年宸濠嗣位,沖突日益激化,正德二年(1507)以後進一步發展為勢不兩立。朝廷對朱宸濠早存戒心,朱宸濠則暗中策劃起兵。正德十四年五月,朝廷遣使到南昌,欲革其護衛,歸還所有官民田土。朱宸濠知道陰謀敗露,遂破釜沉舟。六月十三日為朱宸濠生日。十四日,他趁司府州縣各級要員前來慶賀謝酒之機,假稱奉太後密旨令起兵入朝監國,發動反叛,凡不從命者殺,收繳各衙門印信,釋重囚,開府庫,設丞相,封官爵。随後“集兵号十萬”,出南昌,陷南康,略九江。沿途釋出檄文,指斥朝廷,“不用正德年号,止稱大明己卯”,聲言直取南京,登帝位,改号“順德”,并分兵北上。

甯王叛亂:都是朱明皇裔,今天該我坐龍庭!大神王陽明43天平叛亂

千古奇人王守仁(号陽明)

時任南贛巡撫的王守仁正在前往福建的路上,六月十五日抵達豐城縣聽到朱宸濠造反的消息後,忠憤至極,沒有接到朝廷的指令,就自己決定緊急逆流返舟趨吉安。值南風急,舟不能前,守仁乃于舟中焚香密禱,“誓死報國”。須臾,北帆盡起。朱宸濠遣兵追之。王守仁張疑設計,易服潛行,連續三晝夜沒有休息,于十八日趕到吉安城。次日,他一面派專人火速通疏赴京告變,并在疏中說明停止南下福建的因由,謂:“天下之事,莫急于君父之難。若彼順流東下,萬一南都失備,為彼所襲,彼将乘勝北趨。旬月之間,必且動搖京輔。如此則勝負之算,未有所歸。此誠天下安危之大機,慮念及此,痛心寒骨,義不忍舍之而去,故遂入城撫慰軍民。”一面與吉安知府伍文定等人密商大計,制定方略,傳檄四方,揭露朱宸濠罪狀,集兵籌饷,并佯稱奉朝廷密旨,号召各地起兵勤王。

甯王叛亂:都是朱明皇裔,今天該我坐龍庭!大神王陽明43天平叛亂

王守仁破甯王

甯王叛亂:都是朱明皇裔,今天該我坐龍庭!大神王陽明43天平叛亂

平甯王朱宸濠之亂作戰經過圖

七月初二日,朱宸濠留兵萬餘人守南昌,自己率舟師順江東下,進攻安慶。時衆議安慶被圍,宜引兵直趨安慶解救。王守仁縱觀全局,根據雙方力量對比,力排衆議,認為必須攻取南昌:“九江、南康皆已為甯王所據,而南昌城中數萬之衆,精悍亦且萬餘,食貨充積。我兵若抵安慶,賊必回軍死鬥,安慶之兵僅僅自守,必不能援我于湖中。南昌之兵,絕我糧道。而九江、南康之賊,合勢撓蹑。四方之援,又不可望,事難圖矣。今我師驟集,先聲所加,城中必已震懾,因而并力急攻,其勢必下。已破南昌,賊先破膽奪氣,失其根本,勢必歸救。如此,則安慶之圍自解,而甯王亦可以坐擒矣。”

果然不出所料,朱宸濠沒能攻下安慶,聽說王守仁帶兵攻打南昌,擔心破其巢穴,在七月十七日棄安慶,派兵二萬倉皇回師援江西。七月二十日王守仁率兵攻南昌,逆擊甯王回師之兵。南昌破,朱宸濠不能入城。二十四日,雙方戰于鄱陽湖。守仁師用火炮猛攻朱宸濠之舟,大敗之,朱宸濠退保樵舍,而其妃嫔皆赴水死,将士焚溺死者三萬餘人。七月二十六日,朱宸濠方晨朝群臣,責不用命者,議未決而王守仁兵突至,朱宸濠及其世子、郡王、儀賓等俱被活捉。為時43天的甯王朱宸濠之叛,至此平息。七月三十日,王守仁連上《江西捷音疏》、《擒獲宸濠捷音疏》。

昏庸腐朽的武宗,關心的似乎不是平定叛亂,他早在這年春天就想到南方“巡遊”,搶奪民女,遊山玩水,由于廷臣勸阻而未能成行。朱宸濠反叛終于為他找到了機會,可以借“征讨”之名,行南遊之實。八月,當朱宸濠已被擒獲,他卻在北京下诏親征,自稱“奉天征讨威武大将軍鎮國公”,他身邊的一批太監人等也紛紛謀劃奪功,宦官張忠、張永,邊将江彬、劉晖,武宗的幹兒子許泰等人俱稱“将軍”,帶兵數萬人,前呼後擁開出京城。至良鄉,接到王守仁八月十八日的《請止親征疏》。疏謂:朱宸濠已擒,逆黨已獲,從賊已掃,閩、廣赴調軍隊已散,地方驚擾之民已帖,不必“親征”了。又說:“平賊獻俘,固國家之常典,亦臣子之職分。”他恐沿途發生意外,将于九月十一日親自帶官軍把朱宸濠及其他情重人犯解赴阙門。因為武宗意在南遊,故疏入而“屢檄止之,令以俘候車駕至。大學士梁儲、蔣冕屢請回銮,不聽”,繼續率衆南下,不讓守仁北上獻俘。

朱厚澤此次南巡抵達了明的故都南京,明史記載武宗在南京共住了八個多月。正德十五年(1520)二月,朱宸濠押到,但過了六七個月,也沒有正式受俘。王守仁奉命重新報捷,把功勞統統歸于太師朱壽,這才正式舉行儀式。按照武宗的計劃,離開南京後,接着遊蘇杭、江浙、湖湘,再登武當山。随駕的閣臣梁儲、蔣冕跪于行宮外泣谏,由未時至酉時凡兩個時辰,武宗才同意北還。

在返京途中,武宗一面繼續遊玩,一面又突發奇想,要将朱宸濠釋放,再由自己親自擒拿。經衆人勸阻,他才沒有再堅持下去。這就是荒唐的正德皇帝,然而他南下幹的事可不止這一件,其他南下荒唐事且聽小可下回為您講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