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代書法名家是如何“鬧”元宵的呢

今日是元宵佳節,曾幾何時古人在元宵節這天或前後幾天寫下幾行字,将時間記得清清楚楚,多年之後,我們仍然可以想象到當時的情境,這是何等的美妙。我們先來看看曆代書法名家是如何度元宵佳節......

曆代書法名家是如何“鬧”元宵的呢

楊維桢冊頁

《元夕與婦飲詩》

賞析:全篇真、行、草相雜,行草中多帶入章草筆法和結體。下筆力透紙背,老辣之甚。字形大小懸殊,章法跌宕起伏,似亂石鋪街,全篇有一種跳蕩、激越的節奏,氣勢豪放雄宕,狂怪清勁。《元夕與婦飲》是一首樂府詩,收錄在《楊鐵崖先生古樂府集》中,清人顧嗣立在《元詩選》中也曾輯錄。詩中主要是描寫他在元宵節的夜晚與夫人一起飲酒時的快樂心情。

其詩曰:

問夜夜何其,睠茲燈火夕。

月出屋東頭,照見琴與冊。

老婦紀節序,清夜羅酒席。

右蠻舞袅袅,左瓊歌昔昔。

婦起勸我酒,壽我歲千百。

仰唾天上蜍,誓作酒中魄。

勸君飲此酒,呼月為酒客。

婦言自可聽,為之浮大白。

局部放大圖

曆代書法名家是如何“鬧”元宵的呢
曆代書法名家是如何“鬧”元宵的呢
曆代書法名家是如何“鬧”元宵的呢

(詩後附注)老婦曰:人言天孫思妃,不如月娥守孤。不知羿婦相棄以犇,曷若織女相望以久久也。

詩後的這段文字,是記錄他夫人的話:“人們常說,天上的織女日夜盼望相會,不如月宮裡的嫦娥,年年在那裡孤守的好。可是卻不知,那嫦娥為了自己的享樂,抛棄了丈夫後羿,獨自奔到廣寒宮裡去了,是自尋苦寂,怎麼能比得上織女長久相望,終有一會的快樂呢!”

曆代書法名家是如何“鬧”元宵的呢

清·愛新覺羅·弘曆

元宵節作品

賞析:重大節假日,咱們的書畫皇帝當然要來一發啦!乾隆此作系行書手劄。圓潤秀發,蓋仿趙松雪。惟千字一律,略無變化,雖饒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

作者: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是曆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釋文:冰凍春池那凍泉,行宮原構溪前,到來人日仍逢倍,對去蟾徽欠邊。翠火落時篆每疊,燈舞處陣偏。圓光含元玉如鏡,有照中,無醜與妍。紫泉行宮疊,壬午(1762)上元前夕韻。

曆代書法名家是如何“鬧”元宵的呢

清姚元之

賞析:名家出品,不同凡響,作為清代大書法家的隸書對聯,書風明顯受鄧石如影響,用筆舒放,墨色濃重,結體縱橫有象,疏密對比強烈。

作者:姚元之(1773-1852)嘉慶十年(1805)進士,官至左都禦史、内閣學士。與崔旭、梅成棟皆出自清代詩人張問陶門下,合稱“張門三才子”。有文名,兼工書畫,書法精隸書。著有《使沈草》等。

釋文:更傍紫微瞻北鬥,還将采服詠南垓。戊戌(1838)上元後一日書于定香齋,姚元之。

曆代書法名家是如何“鬧”元宵的呢

清梁巘

書法冊頁

賞析:楷書冊頁。鹹豐九年(1859)上元,書于濟南節署。書宗二王,尤其得力于自藏《聖教序》,同時受到蘇轼影響,多見偃筆,結體扁沓,饒有一家之範。

作者:梁巘(1710-1788),乾隆二十七年(1762)敕授文林郎壬午科舉人,由鹹安宮教習轉任湖北巴東縣知縣,壽州循理書院院長。與乾隆年間的張照、王澍、劉墉、王文治、梁同書等重要書家齊名,為清代代表性書家之一。

釋文:改修吳延陵季子廟記。前試大理司直張從申書。有吳之興也,泰伯讓以得之;有吳之衰也,季子讓以失之。為讓之情同,而興衰之體異,何哉?泰伯之讓,讓以賢也,故周有天下,而吳建國焉。季子之讓,賢以讓也,當周德之衰,而吳喪邦焉。或曰:非所讓而讓之,使宗祀泯絕,而不血食,豈曰能賢?斯可謂知存而不知亡者矣。夫治亂時也,興亡運也,故至至而不可邦,終而不可留。黃河既濁,阿膠無以正其色;鹽池斯,鹹弊蔽不能匡其味。與夫濁亂……(尚)書戶部侍郎蘭陵蕭定字梅臣記。書苑雲。從申結字鎮密近古,未有第三人,并工書,少得右軍風規,時人謂之四龍。今觀其書良然。臨摹之際,覺蘇文忠亦曾用力于此,不止李西台也。庚子九秋,聞山梁巘。

曆代書法名家是如何“鬧”元宵的呢

清陸潤庠

賞析:系行書條屏,書法意趣近歐、虞,清華朗潤,點畫精神,然館閣氣重,缺少個人性情的部分,乃以為憾。

作者:陸潤庠(1841-1915)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官至都察院左都禦史、東閣大學士。曾主講上海橤珠書院。

釋文:徐鼎臣之篆正而純,王夢英之篆奇而雜。英固方外,徐亦畸人,論者不必強以相度也。山谷謂鼎臣篆“氣質高古,與陽冰并驅争先”,信然。郭忠恕以篆古之筆,溢為分隸,獨成高緻,猶不失唐人遺矩也。甲午上元。鳳臣二兄大人正。弟陸潤庠。

曆代書法名家是如何“鬧”元宵的呢

近代樊增祥

賞析:樊增祥此行書豎幅。用筆嚴謹,館閣氣重,然端莊靜穆,不激不勵。

作者:樊增祥(1846-1931)曆任渭南知縣、陝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重要詩人,詩作豔俗,遺詩三萬餘首,又擅骈文,着有上百萬言的骈文,是近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産詩人。

釋文:砌蟲唧唧萬蟬催,忽有千車捆載來。聽到松風并澗水,急呼缥色綠瓷杯。李南金煮茶詩。癸亥上元前三日。仲芝先生雅屬,七十八翁樊增祥書于京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