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企三流比續航 二流比能耗 頂流比什麼?

随着全球氣候變暖形勢的日益嚴峻,中國“3060雙碳”目标(2030年實作碳達峰,2060年實作碳中和)的提出将加快經濟增長方式向節能減碳和可持續發展轉變。據2021年交通運輸行業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汽車行業全年碳排放130億噸,80%碳排放源自化石燃料,且主要來自全國3.2億輛燃油車,汽車行業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戶,節能減碳潛力巨大且責無旁貸。

“雙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意義

發改委最新資料顯示,目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780萬輛,每年新能源汽車減少碳排放1500萬噸左右。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二氧化碳減排将減少約32%。而15至25萬的主流純電汽車,将貢獻節碳總量的30%甚至更多。是以,智能純電汽車對“雙碳”目标實作具有深遠意義。

根據最新釋出的新能源補貼政策,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規模也從原來預期上限200萬輛到不設限定,并将實作貫穿2022年全年的補貼。這一巨大利好政策将為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巨大增量,乘聯會預估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到550萬輛以上,甚至有望突破600萬輛。

與此同時,當節能減排成為整個行業的一大目标,市場對于車企的評價體系也開始發生變化。以環境貢獻、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結構為核心的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評價體系走入主流。正是在雙重推動下,頭部車企也開始在源頭上倡導綠色環保,堅持全産業鍊的綠色生态布局, “3060雙碳”目标的倒逼也将加快車企間的優勝劣汰。

中國造車新勢力“智能制造”提升“含綠量”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提供的資料,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每公裡約排放二氧化碳70克,燃油車則高達176克。預計2035年純電動乘用車每公裡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下降到20克,減排潛力巨大。

但汽車産業的減排絕不僅限于車輛使用階段,而是要從車輛生産、使用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來減排。是以,建設更加節能環保的綠色工廠、從生産環節減排逐漸成為行業趨勢。

最近幾年,随着制造業整體向智能化轉型更新,造車新勢力自建的綠色工廠大量采用智能技術,不僅提高了生産效率,還顯著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

新能源車企三流比續航 二流比能耗 頂流比什麼?

威馬汽車溫州綠色智能制造基地

以造車新勢力中較早自建工廠的威馬汽車為例,其溫州、黃岡兩座按照工業4.0标準建設的綠色智能制造基地運用多項智能技術來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這一點在汽車制造四大工藝中展現的淋漓盡緻。例如在威馬溫州智能制造基地沖壓工廠中的房間使用的壓力機潤滑系統采用自動定點、定量、定時的稀油循環潤滑系統,壓力機整線采用連續模式,帶有能量回報單元,比普通斷續線節能30%以上;

又如在焊裝工廠中的房間,威馬大量使用焊接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塗膠機器人等裝置以減少工藝浪費。而且,其采用的德國KUKA機器人比普通機器人效率提升30%,節電20%;

新能源車企三流比續航 二流比能耗 頂流比什麼?

威馬汽車智能制造基地塗裝生産線

塗裝工廠中的房間噴漆全部使用機器人自動噴塗,提高油漆使用率,幹式紙盒漆霧收集系統不産生廢液廢渣。噴房廢氣全部經過濃縮轉輪+RTO焚燒處理,烘烤廢氣采用TNV焚燒處理,其他有機廢氣采用活性炭箱吸附處理,廢氣處理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除生産環節采用大量節能減碳的智能技術之外,威馬汽車綠色智能制造基地在建設與綠電使用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在建材選擇方面,威馬在基地建設時期蘊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的本地建材,鞏固了減碳前期工作核心,進而提高整車回收利用,其中可再使用率目标設定85%,可再回收使用率目标設定95%。

自2019年6月至今,威馬溫州園區安裝的裝機容量8.7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累計發電近3000萬度,相當于溫州瓯江口4.19萬常住居民一年半的日常用電量。累計減排超3.6萬噸(其中二氧化碳超2.7萬噸),相當于種樹150萬棵。

新能源車企三流比續航 二流比能耗 頂流比什麼?

此外,威馬溫州園區工作用車全部采用威馬自産純電動汽車,廠區采用純電叉車。所使用的威馬純電動車每年減排822.5噸,全生命周期(15年)可減碳超1.2萬噸。溫州基地将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和辦公樓的照明全部改為LED照明,比普通照明燈節電約15%,年節電7.2萬度。

截至目前,威馬汽車向中國20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傳遞了超9萬輛智能純電汽車,使用者累計行駛裡程約24億公裡,幫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約64萬噸,相當于培植一座6萬公頃的森林。

汽車巨頭們的環保覺醒

與造車新勢力不同的是,傳統車企的産品主要以燃油車為主,并且大部分工廠建成時間比較早,在建設時并未将節能減碳作為主要目标,即使是很多合資品牌也是如此。但在 “雙碳”政策倒逼下,傳統車企開始轉型,它們在建設新工廠時采用更加嚴苛的環境标準,同時對現有工廠進行技術更新改造。另外,以特斯拉為代表的外資新能源車企在華建立工廠在某些領域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新能源車企三流比續航 二流比能耗 頂流比什麼?

特斯拉Model Y後底闆由一台壓鑄機一體壓鑄而成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擁有一台全球最大的6000噸壓力鑄造機,将Model Y後底闆的零部件數量從70多個減少成1個,大幅降低該環節制造成本,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此外,其上海工廠電池原材料金屬再使用率達到92%,包括金屬、塑膠、紙張在内的工業固體廢物再使用率達到96%以上。

作為傳統合資企業的代表,大衆汽車集團(中國)旗下兩家合資公司建立的MEB工廠在節能減碳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上汽大衆安亭MEB工廠和一汽-大衆佛山MEB工廠通過分布式光伏、直購電、可再生電力證書等方式已經實作了100%采用可再生電力。再加上熱電聯供、餘熱回收、雨水回收利用、中水回用技術、揮發性有機物淨化系統等技術,上汽大衆MEB工廠的關鍵環境名額比整個公司平均水準降低20%。

新能源車企三流比續航 二流比能耗 頂流比什麼?

上汽大衆MEB工廠電池PACK生産線

此外,大衆汽車集團也通過直接采購鎳、钴、錳等電池核心原材料,以及在新電池生産中使用舊電池回收成分等舉措推動碳中和。

總結:《中國汽車低碳行動計劃研究報告2021》顯示,2020年,大陸乘用車全産業鍊碳排放總量約為6.7億噸二氧化碳,其中74%的碳排放來自汽車的使用環節,26%的碳排放來自上遊産業鍊制造環節,毫無疑問,建設“綠色工廠”對實作碳中和意義重大。

以特斯拉、威馬汽車、大衆汽車等為代表的車企都在以實際行動履行節能減碳的承諾,它們的“綠色工廠”都從點滴做起,全方位的節能減碳措施不僅将加快自身的“碳中和”程序,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真正低碳的電動汽車,進而加速全社會的節能減碳,為中國實作“雙碳”目标做出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