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常說“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覺得愛運動的孩子智商都不行。尤其是上學時候,每每有同學跑出去運動,老師就會認為孩子不做正經事,沒出息。在很多人眼裡,學習才是正事,體育特長生都是智商不行的。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冬奧會中,在自己不擅長的項目中奪得冠軍的谷愛淩,不僅是職業滑雪運動員,還愛好長跑、籃球、沖浪、騎馬、射箭、攀岩、爬樹、芭蕾、戲劇、鋼琴等等,更要命的是,她還以1580分(滿分1600分)的成績提前一年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可謂是文武全才!

挑戰4A失敗的羽生結弦,雖然沒有在北京冬奧會上奪冠,但他19次打破世界紀錄,是完成外結環四周跳的世界第一人。與此同時,他還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的高材生,并且不是憑借運動員的身份保送的。
如果說谷愛淩是天才,父母都是高材生,智商超群。那羽生結弦則是普通的孩子,小時候學習一般,專注力差,常常坐不住,父母也是普通人。在花滑上取得傲然的成績後,他把運動場上的拼搏精神投入到學習中,學習上也取得不俗的成績。
羽生結弦的高中數學老師遠藤,曾實事求是地評價他:“他的成績都在90分以上,從不拖欠作業。不僅數學,國語也非常突出”。
是以,我們父母千萬不要把運動當做瞎玩,以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更不要忽視孩子的運動能力的發展。因為越運動,孩子就越聰明。孩子在運動過程中,需要手眼腦協調發展,可以鍛煉他們的協調力、平衡力和腦神經的發育。
四肢發達,頭腦更發達
天之驕子羽生結弦童年時,也是普通的孩子還身體孱弱,患有哮喘,專注力差,學習上不能集中精神。原本父母想讓他滑雪來強身健體,沒想到在滑雪場上發現了他的天賦。他也成為花樣滑冰男單項目曆史上第一位超級滿貫獲得者。
在他屢次打破記錄時,他并沒有坐享其成,而是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不斷研究花滑的動作,和爸爸一起探讨花滑中的技術難點。
他在采訪中說,他有非常理論派的一面,不過也和父親一起,兩個人讨論着共同思考究竟怎麼做才好。正是因為這樣,才有我現在的跳躍理論。
是以,運動不僅強身健體,還能促進大腦的開發,提升孩子的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活動的強度、靈活性、均衡性和分析綜合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都是學習的底層能力,可以遷移到各個方面。
2013年東芬蘭大學的研究發現,國小入學時候,那些運動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在之後3年,閱讀和數學能力比其他孩子差。不論男女,運動能力強的孩子将來有更好的認知能力。
我們的動作都是受大腦皮層支配的。孩子越運動,就會刺激相應的神經元的發展,使之更精确地支配、指導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同時,運動還會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神經傳導速度更快,大腦就會越聰明。
是以,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說法是大錯特錯的。當我們幫助孩子發展運動能力時,孩子不僅會變得更強壯,還會增強孩子的認知能力,磨練孩子的品格。
那麼,我們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提升運動能力呢?
不同年齡段的運動推薦
Dr.魏在《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書中講道,用來做運動的時間,絕對不是浪費,哪怕隻是從提升學習成績的角度來說,也是值得的。
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來鍛煉孩子的運動能力。
0-1歲
俗話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歲走”,在孩子出生後,我們最好遵循孩子的身體發展規律,幫助孩子發展相應的運動能力。
“三翻六坐”隻是寶寶大運動的平均數,不是絕對數。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都不一樣,我們不應該嚴格按照時間段來評估孩子,而是可以做孩子的支點,幫助孩子發展相應的運動能力。
比如我家二寶5個月還不會翻身,我就會在傑寶精神狀态好時,每天幫助他練習翻身。把翻身的動作拆解後,先幫助寶寶側躺(後背,幫助他練習兩腳蓮花坐。當寶寶喝奶一小時狀态好時,我會讓他仰躺,把寶寶的左腿放在右腿上,讓寶寶的肩膀和腰跟随着腿自然地扭過去。
在孩子嘗試翻身有困難時,可以輔助推一下,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願意嘗試翻身練習。
在孩子不會爬時,多讓孩子趴着玩。當孩子會爬以後,陪孩子多爬行。
1歲半-3歲
1歲半後,孩子基本會走路了。我們可以帶孩子玩各種球,讓孩子用腳踢球,然後追回來;讓孩子扔球,然後撿回來;把球推出去,然後滾回來,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我家大寶瑤瑤在2歲時,看到其他小朋友玩滑闆車很羨慕,學習兩周後就玩得溜溜的。因為滑闆車鍛煉了她的平衡能力,平衡車、自行車三歲多就自然而然地會了。
Dr.魏在《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書中講道,不需要花錢就能鍛煉孩子大運動的簡單方法,就是爬樓梯。上樓梯比下樓梯容易,是以我們可以先讓孩子練習兩隻腳交替着上樓梯,一隻腳一隻腳地下樓梯,等孩子熟練之後,再練兩隻腳交替着下樓梯,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腿部力量和協調性。
除了爬樓梯,我們可以帶孩子玩滑滑梯,蕩秋千,和孩子模仿各種動物的爬行方式,和孩子運動起來。
3歲以後
這時候孩子的肢體力量和耐力已經提高了,身體功能基本完善,我們可以帶孩子體驗各種運動,乒乓球、羽毛球、遊泳、籃球、足球等等,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熱愛。
谷愛淩就是3歲跟着媽媽開始學習滑雪,羽生結弦則是4歲跟着姐姐進入了滑雪場,陳虹伊5歲開始滑冰……
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沒事就帶孩子去廣場蹦蹦跳跳,給孩子運動的機會。3歲以後,可以多帶孩子去體驗一些運動,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火花。
我們提倡孩子多運動,但是也要适量、适度,在保證孩子快樂、自由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多多嘗試。如果孩子在運動的同時,能夠享受其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火花,更是人生一大幸事。
寫在最後
哥斯達黎加兒童教育學家加夫列拉·馬德裡斯曾在文章中指出:2-5歲的兒童中,愛運動的孩子大腦比不愛運動兒童的大腦至少大30%。因為,在運動的過程中,兒童要完成幾十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例如掌握平衡、協調心理、處理問題等。通過玩耍和運動,孩子能提高識别物體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思維想象創造力,還能消除心理壓力和恐懼感等。
運動不僅僅幫助孩子強身健體,還可以為孩子分泌内啡肽,讓孩子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激發孩子的内驅力,促進兒童大思維的發展和創造力的開發。
是以,沒事就多帶孩子做做“健腦操“-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