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榷制度指的是國家将一些類型的商業納入國家的管控範圍内,由國家來執掌這些行業。一般被納入禁榷制度的行業有制鹽、制鐵,這些行業的特點是,利潤高,流程簡單,是以國家将這些行業納入專營範圍,隻需要很少的資源就可以擷取很大的利潤。這就是禁榷制度。
管仲畫像
要了解什麼是禁榷制度,首先要了解古代的經濟狀況。古代的封建國家為了自己的财政收入,會親自掌控一些行業,而這些行業都是比較有利潤的。國家掌控了這些行業,就不允許私人去掌控這些行業。
對于什麼是禁榷制度的問題,需要上溯到齊桓公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管仲将制鹽納入國家專營之中,這就是最早的禁榷制度。禁榷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發展較為緩慢,到漢朝時發展最為迅速。
漢武帝的時候,禁榷制度發展最為迅速。漢武帝時期,對外需要同匈奴作戰,需要花費大量金錢。對内來說,很多諸侯勢力把持地方财政,影響中央朝廷的财政。漢武帝采取大臣們的意見,将制鐵、制鹽、制瓷納入國家專營之中,禁止地方上經營。這一政策使得朝廷在财政上有了很大的收入。
禁榷制度的優點就是可以使得國家掌控某些行業,增加财政的收入。但禁榷制度的缺點也是不容忽視的。禁榷制度對行業的限制性使得這些行業的供求關系不能按照市場規律來變化,到了封建社會晚期,影響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禁榷制度的起源
禁榷制度起源于春秋時期的齊國,在齊國的齊桓公時期,管仲作為齊國的丞相,實施了鹽鐵專賣的制度,鹽鐵專賣的制度就是禁榷制度。這種制度就是将某些專有産品納入國家的專營之中。禁榷制度就是在春秋時期起源的。
禁榷制度起源于齊桓公時期,管仲當時在齊國大力發展制鹽業,制鹽業在管仲時期發展很快,齊國的鹽被賣到了當時的很多國家,制鹽商人在當時的齊國很賺錢。為了将這種制鹽業的利潤放在國家範圍内,管仲将制鹽業納入國家的專營之中。
之是以禁榷制度會起源在齊國,是因為齊國的齊桓公當時雄才大略,他重用管仲作為丞相,以他來治理齊國。管仲當時認為齊國的制鹽業有很大好處,因為齊國挨近大海,制鹽非常友善。
而制鹽這個行業隻需要很少的人,不像其他的行業那樣密集,是以管仲就将制鹽業納入了國家專營之中,由國家來經營制鹽業。國家隻需要雇傭少量的勞工,就可以得到大量的專營利潤。
在禁榷制度的起源時期,這種制度在推行的時候也遭到了很多的障礙,以齊國為例,齊國在執行禁榷制度的時候,遭到了海邊很多百姓的反對,因為這些百姓覺得他們居住在海邊,制鹽的生意他們也應該有份,是以他們非常反對這種私鹽專營的制度。管仲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采取的是這樣的方法,他将這些百姓雇傭到制鹽業中,以此讓他們得到利益。
禁榷制度的影響
禁榷制度的影響中,對于封建國家中央财政的影響是最大的。國家将一些行業納入禁榷制度中,那麼就控制住了這些行業,使得這些行業的利潤全部收歸國家财政。國家的财政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得到大幅度增長。
管仲雕像
禁榷制度也影響了地方上世家大族的發展形勢,使得地方上的世家大族無法掌控很多的商業,限制了這些家族對于中央财政的影響。可以說,禁榷制度地方上的勢力在财政上無法與中央抗衡。
禁榷制度的影響中,對資源的保護利用是一個正面的影響。被納入禁榷制度的行業,一般是制鹽、制鐵類的礦業,國家管控了這些行業後,就可以控制這些資源的利用,使得這些資源不會得到浪費。
禁榷制度除了有好的影響外,也有着不好的影響。禁榷制度會影響商業的發展,被納入禁榷制度的行業沒有私人商業那樣具有靈活性,國家在管理的時候容易出現纰漏,使得供求出現問題,影響人民對資源的使用。
在禁榷制度的不良影響中,還有一條,就是對于資本主義的抑制。在封建社會晚期,也就是我國的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經濟開始出現,禁榷制度的實施卻使得資本主義無法正常發展,因為資本主義講究的是商品經濟,是私人商業,但是禁榷制度是将行業納入國家的管控之中,正好與資本主義背道而馳。而資本主義的抑制使得中國落後于其他西方國家。
以上内容由本網整理釋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部分内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