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夜半夏曲”
近期,冬奧會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而其中大家比較關注的谷愛淩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中勇奪金牌,更是激起了一陣輿論的熱潮,甚至有人開始拿她的成就與一些老牌的乒乓球運動員進行對比。
其知名度也一度攀升到了國民級别,甚至我小區樓下的大爺大媽閑聊八卦的時候都有這個話題,說這個妮是真帶勁。

而網上的輿論更是一邊倒的吹捧--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完美的人呢?
這個熟悉的論調不禁讓人感到害怕。
是的,谷愛淩确實是做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成績,且不提家世好、長相好這些谷愛淩無法幹涉的部分,就說成績好,提前考入斯坦福大學,又在18歲拿下奧運冠軍,三觀還正,這簡直是撓到了各路媒體的心尖尖上,忍不住就開始大唱贊歌了。
但是這個贊歌唱得真讓人發慌。為什麼,這又是一起造神運動。
大家一起吹捧,把她送上神壇,而媒體和各路營銷号吃一波。接下來就是等她略有污點,比如說言辭不當,比賽失利等等,馬上就是更為猛烈的攻擊,把她拉下神壇,甚至貶得一文不值。
這不就是固定的套路嗎?
遠的不說,就單說劉翔,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亞洲飛人。
可結果呢,得那麼多勝利和榮譽,為祖國争了那麼多次光,僅因北京和倫敦兩場奧運會失利,就被批評、指責,甚至辱罵。從人盡皆知的“亞洲飛人”淪為“劉跑跑”,一時間輿論滿天飛,最終亞洲飛人落寞退役。
而谷愛淩呢,也來到了這麼一個關卡,全民熱捧,輿論對她的支援力度與夏天的全紅婵如出一轍。
運動員最怕的是什麼,不是不能奪冠,而是奪冠之後不能延續輝煌的戰績,最怕的是因為傷病等原因,職業生涯開始走下坡路。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許人間見白頭。
而對于谷愛淩來說,即是名将,又是美人。
在造神運動中,無知的熱捧把她高高送上神壇,那之後她就不能再當“人”了,人們将時時刻刻以“神”的标準要求她。
而“神”做出什麼樣的壯舉,好像也是可以了解的。但是“神”不能失敗,不能讓人們的期望落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用到這裡也是合适的。
而谷愛淩相對于夏季時的“神”全紅婵還有更多的“黑”點。
比如說國籍,雖然她早已于2019年6月6日加入中國國籍,但是還是有很多惡意評論,說什麼“我們集體為一個美式精英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歡呼,太傻了!”
就全然罔顧谷愛淩的母親就是中國人,從小也在中國長大的事實。
等到谷愛淩的競技水準下滑,不能再滿足一些無良媒體和營銷号的胃口的時候,這類的攻擊估計會放大十倍不止。
我們常說體育無國界,更無關政治。但是事實上,沒有任何一項運動是與國界無關的。最著名的、也最為人所熟知的乒乓外交,就是體育破冰,才推動了中美兩國的正常建交,這當然是一次正面典型。但是此次冬奧會以美國為首的抵制參加的言論就是一次典型的負面案例了,當然最終他們還是灰溜溜地參加了。
聚焦到某一個運動員身上,國籍的問題足以成為他被打倒的一個重要理由。尤其是谷愛淩在美國長大,也确實接受了美國的精英式教育。不論她自身怎麼辯駁,她是中國人,根在中國,這個事實是無法掩蓋的,也就給黑她的人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
現在中美兩國對峙不斷更新,谷愛淩就成為了一個夾在中間最顯眼的靶子。
美國的媒體對她的評價是“叛徒”,國内吹捧的也會扯上她歸化的明智之舉,對于她的競技水準、她的體育才能仿佛隻能當個邊角料。
而體育也永遠不能單獨存在,她與政治、民心的關系永遠也扯不開。
此外,她的代言也是容易遭黑的點。
根據報道,現在谷愛淩已經手握22個品牌代言,而僅過去一年,谷愛淩代言收入可能達400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币超2億元。
這還沒有算上冬奧會的大獲成功帶來的暴漲。現在她的代言費上漲到乘以十也不足為奇。
而後續的各類綜藝或者一些節目的邀請也必然是紛至沓來。
很多人在運動員取得成績的那幾天裡還心态挺平穩,為之歡呼、為之喝彩,但是奪冠之後代言逐漸增多,各類出鏡節目逐漸增多後,很多人就開始不平衡了,态度也會出現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他們就認為運動員是不能娛樂化的,除了比賽就應該是默默無聞,一心訓練,為國争光的。
比如體操女子平衡木冠軍管晨辰,就因為一條跳舞的視訊,莫名其妙被鍵盤俠噴了半天!
那個時候東京奧運會才剛過去一個月,人家的金牌都還沒焐熱呢,都已經開始噴了。不過人小姑娘也沒慣着,反手就怼了回去。
這也是很多人的心理表現,運動員就該好好訓練,什麼娛樂都不應該出現在運動員的日程表裡。至于銅臭,那就更不應該沾染了。
但是不要忘了運動員也是人,不是說造神他們就真的成神了,他們也需要正常人的娛樂和休閑,而賺錢那就更是應得的了。
回到現實,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必然是起點--巅峰--下滑的一個步驟,沒人能逃脫時光的摧殘。是以運動員的競技水準也必然是沿襲這麼一個路徑。
而對于一些高強度競技的運動來講,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普遍是很短暫的,以滑雪運動員來講,普遍在30歲左右,也就是對于大多數運動員來說,隻有短短的十來年的職業壽命。
此後,就會因為競技水準下滑、職業傷病等等原因選擇退役。
是以,早早地為以後做好規劃這是沒什麼問題的,不論是走代言路線攢下一筆錢也好,還是參加各類節目進入娛樂圈也罷,這都是正常的選擇,無可非議。
行文至此,我也想起了東京奧運會的時候,群衆對于金牌明顯是沒有那麼看重了,我們變得更加随性,也更加包容。對于失敗的,我們也沒有過多的批評,對于勝利的,我們還是予以鮮花和掌聲。
這說明,其實我們一直是在進步的,我們也不再需要一塊奧運金牌來證明自己了。
還記得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那時候對于獎牌的追逐真的是一個巅峰時刻,如果寄予厚望的運動員失利,那輿論都能打垮他。
我也希望我們能夠進一步的進步,真正地去享受體育帶來的激動和快樂,對于場外的因素不應該扯到體育賽場内來。
對于運動員我們也應該更加體諒,對于勝利,我們要給予掌聲和鮮花,對于失敗,我們也應該給予諒解和鼓勵。
不要讓李甯、劉翔的悲劇再度發生。
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衆号“夜半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