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培養下屬團結人,工作例會怎麼開?

作者:卓言日知錄

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221天。

在部門管理中,有一種事很小,但是如果處理不好,是最浪費管理資源的,那就是開例會。

作為管理者都知道,隻要團隊到了一定的規模,這個工作例會不能不開。不開呢,沒辦法同步工作,資訊對稱起來很困難。

通常來說,一個團隊一般一周會開一次例會,碰到有的項目比較緊急的時候,甚至一天一排程,一天一開會。你看,如果以我們開一場例會,稍微大一點的團隊按照兩個小時來計算的話,每周兩小時,一年下來,整個團隊為例會投入的時間就有100個小時啊。

如果這100個小時咱們能利用好了,它就能成為我們的工作撬動點,讓例會為我們管理者省時間。

如果例會安排得不好,管理者也不是很願意開會,員工怨聲載道,例會就會成為職場中的“日常性疼痛”。天天疼,但是好像天天還得來一次。

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怎麼開例會的問題。

兩種開得不好的例會

首先咱們說開得不好的例會是什麼樣子的?兩種極端。

最常見的就是把例會開成了“過堂會”。

就是每個員工挨個發言,挨個彙報,自己說的時候就長篇大論,也不關心别人聽沒聽進去。其他同僚發言的時候,咱就可以埋頭幹自己的事。你看,你們團隊就算隻有10個人,這一圈說下來2個小時過去了,一點有效資訊都沒有。

這個時候你作為管理者很可能就不耐煩了,就跟下屬說:“你抓緊點啊,你倒是講重點啊。”又完了,碰上一個膽小的下屬,一着急,不僅不會說重點,而且兩倍速播放,所有人更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了。

你說既然員工講不明白,那就少說點,讓上司來說吧。不好意思,這樣做的話,你的例會馬上就陷入了第二種極端,把例會開成了上司的“一言堂”。

是以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例會,上司站在上面一頓輸出,“我覺得這件事應該這麼幹”“我覺得那件事應該那麼幹”,底下一片沉默。

上司最後問大家,說“有沒有問題?有趕緊問題提啊。”每個人說沒問題,散會。結果下去執行,一塌糊塗。 這上司就懵了,我都把話說得那麼清楚了,而且讓你們提問題你們沒提,怎麼到了實踐當中到處出問題?

我們當然知道是為什麼,因為看起來大家在場,但是事實上員工沒有參與。這個會上所有的資訊都是單向輸入的,那在執行的時候當然就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是以你看,無論是過堂會還是一言堂,這種例會都要不得。而且我們也都知道,例會如果開不好,團隊的凝聚力、執行力和業務能力都會大打折扣。怎麼辦呢?

例會不是筐子,而是棍子

例會這個問題太常見了,我想請你記住一個原則,就是下面這句話:例會,不是個筐子,它得是根棍子。

什麼叫筐子呢?

就是把這個例會變成一個筐,在這2個小時或者1個小時的時間裡,所有人都把東西往裡丢,所有人表現誠意或者認真的方式,就是往筐子裡丢東西,我的PPT更長一些,我丢的東西更多一些,所有人都在試圖告訴别人自己幹了什麼。

而不管是管理者還是員工,其實都在過堂,這個筐子裡的東西越丢越多,但是筐子倒是滿了,沒有人從筐子裡帶走東西。這個筐子,等開完會之後,貼上一個封條就結束了,它沒有變成我們工作的資源。

那棍子是什麼?

棍子指的是有明确的指向和精準的功能。你要給你的例會定一個明确的目标,我隻指向這一點,我隻在一個點上去發力。這就是一根棍子的作用,就是很精确地去撬動一個點。

這個點是什麼?是會議目标。

1.明确會議目标

例會也要有會議目标。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團隊,不同的管理者,開例會有不一樣的目标,關鍵的是我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團隊的目标。

比如我看到一些非常優秀的服務業的公司,他們開例會的目标很簡單,就是教育訓練,通過例會把某一個員工做得好的經驗複制給其他人,讓團隊的能力成長起來。

那對于這樣的公司,作為管理者,例會主題一開始就得明确:“來,從明天開始咱們把例會規範一下,在例會上,大家隻說一件事情,就是過去一周裡,核心解決了什麼新問題?每個人準備2條,在會上說。其他的工作咱們不在例會上說,咱們會後解決” 。

這個時候,一個銷售主管解決一個猶豫的、糾結的客戶的這種經驗,可能對其他三個客服主管、生産主管也都有用。

再比如,對于很多營銷部門來說,開例會的目的是根據現有計劃的推進情況,來解決團隊現階段的緊迫問題 ——這是一種解決問題的例會。

那麼作為這樣的管理者,你就可以提前對問題進行搜集。

比如在會前,所有人報一下本周一定要在這個會議上——請注意——一定要在這個會議上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每個人至少報一條,所有人在會前投票,前三個問題我們在會上集中解決,剩下的你們各自解決,或者再找我來協調。

這樣的話,一場例會就變成了集中解決三個投票最高、最高頻的問題的問題解決會。一年52周例會開下來,咱解決了150多個問題,是不是很給力?

是以例會開得沒有什麼意義,開成了形式,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在一開始就明确會議目标,或者你的會議目标設得太多,大家根本讨論不完。

這就叫明确會議的目标,把例會變成棍子,而不是變成所有人丢資訊的筐子。

2.貫徹會議議程

但是确定了會議目标還不夠,會議目标能不能得到堅決貫徹,還必須有合格的會議議程。

事實上,我們的例會經常是什麼情況?開會前可能有一個目标,但是開着開着,通常就跑偏了。

比如,本來這是一個複盤會,大家坐下來是想解決前兩天業務上出現的某個問題。結果說着說着,大家覺得說哎呀,這是分工不太合理。于是大家就開始讨論每個人手上現在的工作,就變成了一場任務的配置設定會。

讨論了半天,還沒等出結果,上司突然覺得不對勁,說,“你們這是幹啥呢,要不我們去看看人家其他公司是怎麼幹的?”然後又一頓說,結果這時候又變成了管理者的思想教育會,談思想談感受。

一場會開下來大家都挺累,什麼也沒講清楚。

是以,一個合格的管理者,起碼在部門例會這件事上,你必須要能把握整個會議議程,要狠狠地去限制人數、限制時長、限制主題。

會前,要給所有參會人發議程、發文檔、發材料,要求其他人要在會前看掉;

會中,要去控制每個人發言的順序和發言時長;

會後,必須要有結論,而且這個結論要落實成會議紀要,會議紀要是要簽字畫押的,每一個會議紀要,都必須有明确的下一步可跟進、可落實、可衡量的落實事項。

我猜有的人聽到這兒可能會說:“我哪有時間幹這些事啊,每一場例會都這麼操心,我還幹不幹其他事了?”

沒錯,會議越開越精緻,指望管理者一個人能把會議籌備到這個程度,那是不太可能的。有一個看似給管理者減壓,其實管理者還是得做很多工作的事情,就是為例會設定輪值主持人。

設定輪值主持人

這個人怎麼挑呢?你需要在你的團隊裡面,去挑選你最想培養的後備人員。

可以是團隊裡看好的年輕人,也可以是你外聘來,希望他盡快融入組織的一個管理者。然後告訴他:“從現在開始,我們這個部門每周例會要設定一個輪值主席,負責組織會議、主持會議。來來來,這個月就是你,咱們輪班來。”

為什麼要這樣挑人?

第一,一般來說,你挑選人,都想培養他,他的主動性和學習能力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讓他承擔這部分工作,能力上你應該是可以放心的。

第二,輪值主持人是需要跑動的。通過這樣的跑動,能夠讓這個人被所有人看見,因為輪值主持人必須去提前動員其他人,為例會做準備,根據所有人的發言去輸出會議紀要,盯着所有人落實會議的決議。那麼這個人的工作意義感自然就增加了,跟其他人之間的溝通和聯系也就更緊密了。

你看,通過組織輪值會議主持人的角色,他就能成為組織裡的一個重要節點。

當然了,這個過程中你需要手把手地去教他。你可不要覺得,說可算把鍋甩出去了,我安排個主持人完事了,讓他自己琢磨去吧。

當然不是。在職場上,我們每部署一個工作都要提醒自己,這個下屬是否需要我對他的工作進行輔導。

當我們設定一個輪值主持人用來去培養一個人,或者讓一個人更快地融入團隊的時候,我們就必須做好幾個輔導。

比如怎麼發起一場會議,你得教會他,因為每個公司文化不一樣。

比如怎麼寫好一份會議紀要,不同的機關也有不同的規矩。

比如怎麼主持這個會議,你可能有自己的偏好和要求。

剛才所有說的這些,你都要給你的這位下屬做個輔導。在這個過程當中,設定輪值主持人這個制度更關鍵的作用就産生了。

請注意,設定輪值主持人這個制度的要點不是主持,而是你要利用這個制度把例會開好,把人培養出來。

怎麼培養他呢?就在你們每一次關于這個例會怎麼開好、怎麼組織好的日常溝通當中。為了做好這個工作,你跟這個人之間需要頻繁溝通。比如:這個議題行不行?能不能上會?如果行,在會上這個議題要怎麼展開讨論?如果這個議題不行,為什麼?每個人來參會時帶來的問題是什麼?對于這些問題我們有排序嗎?我們有安排嗎?會後大家應該落實的行動是怎麼樣的?等等。

其中的每一個問題,這個輪值主持人都要和你建立共識。

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裡,他相當于提前站在你這個級别的視角上感受了一個月,那這個人對于你們團隊的全局體感,當然會比他自己在那兒瞎摸瞎幹所得到的資訊要深刻得多、完備得多。

建立全局意識之後,你就可以帶着他、磨煉他,讓他把這種全局意識,在解決自己工作問題的時候發揮出來。

還是那句話:知道為什麼而戰的士兵是不可戰勝的。這就叫全局意識的價值。

我們都知道,在職場上,普通員工和優秀員工之間的差距,優秀員工和管理者之間的差距,往往就在于這份全局意識,就是一個人能不能看到整個棋盤的全貌。

是以你看,設定部門例會的輪值主持人,不僅可以讓你把例會這個固定活動管理得更細,籌備得更好。它還可以成為你鍛煉人和培養人的一個重要方式。

這就是管理者的管理溝通力在實作多目标任務時的展現。

今天的内容就到這裡,您的點贊、關注、推薦是最大的鼓勵。

參考資源:得到邏輯思維·羅胖精選《怎麼開好工作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