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這首詩詞出自明代唐寅的《元宵》。元宵佳節如果不盡興遊玩,開懷大笑,怎麼對得起這樣的吉日良辰。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是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中國情人節。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的重點在于“鬧”。元宵節主要有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舞獅子、踩高跷、劃旱船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熱鬧非凡,引得萬人空巷。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做6事

1、吃元宵/湯圓

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正月十五北方人吃元宵,南方人吃湯圓,不管是元宵還是湯圓都是圓的,寓意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元宵是從宋代流行起來的美食,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可煮食、可油炸、亦可蒸食,有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我家每年正月十五都會煮黑芝麻元宵,全家都很喜歡這個口味。

2、賞花燈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賞花燈是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西安每年都有賞花燈的活動,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園、西安城牆、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易俗社文化街區這幾個地方都有燈展,除大唐芙蓉園收費外,其他燈展均不收費。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挂,有宮燈、花卉燈、走馬燈、鳥獸燈等等,美不勝收,吸引了大批遊客的觀賞。

3、猜燈謎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很多商場、商家都會利用“猜燈謎”的活動來吸引更多的客戶,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4、舞獅子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民間都會以舞獅來助興,增加節日氣氛,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舞獅一般由三人完成,兩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子頭。舞獅子分為文舞和武舞2種舞法,文舞比較溫和,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舞相對來說就比較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看起來更精彩一些。

5、踩高跷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踩高跷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跷”、“踏高跷”、“紮高腳”、“走高腿”,是大陸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群衆性技藝表演。踩高跷不但扮演的人身着戲裝,濃妝豔抹,而且扮演的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各自身份不同,是以造型各異,高低不一。高跷表演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在扮相和扭逗,武跷則更注重個人技巧和絕招,發展至今,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鮮明的地域風格和民族色彩。

6、燒旺火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我家在陝西關中地區,正月十五有燒旺火的習俗。十五晚上吃完團圓飯之後,家家戶戶門口都會燒一堆旺火,其他人從火上跨過去,人們認為這樣做不僅可以驅除黴運,而且還可使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小時候十五晚上經常會和小夥伴們比賽,看誰跨過得火多,來年誰的運氣就比較旺,家中的日子也會越來越紅火。

忌3事

1、忌洗頭理發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正月十五元宵節忌洗頭、理發。因為理發的“發”和發财的“發”同音同字,如果元宵節當天洗頭容易将自己的财運洗之一空,元宵節當天理發則會将自己的财運剪掉,新的一年财運不會太好,容易存不住錢。

2、忌借錢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元宵節當天忌借錢給别人。如果這天借錢給别人,在新的一年裡他人會将你的好運借走,新的一年運勢不會太好,或者黴運降臨。而且現在這世道借錢出去容易,想要收回來就沒那麼容易了,而且談錢容易傷感情,借錢需謹慎。

3、忌吵架

元宵佳節,講究“做6事,忌3事”,尊重老傳統,為家人祈福安康

元宵節忌吵架。元宵節這天最好不要吵架、不要說髒話,不要爆粗口,否則容易禍從口出,可能因為自己不經意間說錯話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或者禍事。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略有不同,正月十五你們那裡都有哪些習俗?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更多家常菜的做法,盡在@洛洛美食日記,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