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4年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承諾珍寶島歸還中國,為何仍沒談成?

作者:曆史有點冷

這是一場令人義憤填膺的邊界談判。1964年,中蘇正式就兩國邊界問題展開談判,蘇聯明明已承諾将珍寶島歸還中國,可最後卻出爾反爾,這不僅直接引發了不久後的珍寶島戰役,更是導緻大陸71名邊防士兵不幸犧牲。

那麼,中蘇兩國為何會在1964年展開邊界談判?這次談判都取得了哪些成果?這次談判和後來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又有什麼關聯?今天冷哥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中蘇邊界的艱難劃分過程。

1964年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承諾珍寶島歸還中國,為何仍沒談成?

1860年11月14日,為了委曲求全,清政府毫無底線地和沙俄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自此,中國烏蘇裡江以東的40萬平方公裡領土被沙俄收入囊中。可即便如此,沙俄對中國領土的觊觎之心仍在快速膨脹。

截止到19世紀末,沙俄霸占中國的領土面積已超過了150萬平方公裡。在十月革命之後,俄國雖然發表了兩次“對華宣言”,也公開表示要廢除俄國政府和中國定立的一切條約,放棄奪取中國的一切領土。可到了實際談判階段,俄國卻一再出爾反爾。

上世紀30年代左右,在大陸正處于戰亂頻仍之際,俄國再次趁虛而入,在烏蘇裡江和黑龍江一帶,将大陸600多個島嶼偷偷劃入俄國版圖。

1964年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承諾珍寶島歸還中國,為何仍沒談成?

截止到新中國成立之際,中蘇之間已經産生了三條完全不同的“邊界線”。第一條則是以《中俄北京條約》為準的條約線;第二條則是蘇聯單方面繪制的地圖線,這條線在很多地區都已經完全偏離了條約線,将條約規定以外的很多中國領土都劃到了蘇聯版圖之上;不過,最令人氣憤的還是蘇聯的實際控制線,這條線更是占據了中國的大量領土。

中蘇的邊境線長達7600多公裡,其中東段4200多公裡,西段3400多公裡,而中蘇兩國存在争議的領土面積約有3.5萬平方公裡,其中東段占1300多平方公裡,西段占3.4萬平方公裡。可是,由于新中國成立之初,中蘇迎來了長時間的“蜜月期”,是以兩國并未對邊界進行明确劃分,這也就為日後的邊界沖突埋下了隐患。

1964年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承諾珍寶島歸還中國,為何仍沒談成?

1956年,中蘇關系開始出現裂痕,并且漸行漸遠,而時任蘇聯上司人的赫魯曉夫更是不斷挑起兩國沖突。1959年,蘇聯先是在中印邊界沖突事情上偏袒印度,而後又以施壓的方式撤走了援華的所有技術專家,并且終止了一切援華項目。除此之外,自從1960年開始,蘇聯就不斷在中蘇邊境挑起争端。

1960年8月,蘇聯在大陸新疆博孜艾格爾山口地區挑起第一次邊界事件,蘇聯邊防士兵無故攻擊、驅逐大陸牧民,給大陸邊民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損失。也正是從這次事件之後,大陸政府接連兩次向蘇聯政府提議進行邊界談判,可是蘇聯卻一再找各種理由搪塞,不過大陸政府并未就此放棄。

1964年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承諾珍寶島歸還中國,為何仍沒談成?

1963年9月,大陸再次提出同蘇聯政府解決“不平等條約問題”的建議,2個月後,大陸以更強硬的态度重新申明了解決中蘇邊界問題的重要性。在大陸的不懈努力之下,蘇聯終于接受了大陸的談判要求,可沒想到,這次談判非但沒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反而為日後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初次談判,以失敗告終

這是一次注定以失敗而告終的邊界談判。整整6個月的時間,大陸始終在争取合法領土,可蘇聯卻一再巧言狡辯,結果談判雙方最終不歡而散。可沒想到,這次談判竟會成為日後中蘇武裝沖突的導火索。

1964年2月8日,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從中蘇各自派出的代表團可以看出,雙方對這次談判都極為重視。蘇聯派邊防軍司令澤裡亞諾夫上将擔任團長,副團長則是蘇聯駐華使館公使參贊謝爾巴科夫。而大陸則任命外交部副部長曾湧泉擔任團長,蘇聯東歐司司長餘湛擔任副團長。可沒想到,這場談判剛開始,中蘇雙方就陷入了巨大的分歧。

1964年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承諾珍寶島歸還中國,為何仍沒談成?

中蘇的第一個分歧集中在“不平等條約”上。大陸認為,沙俄和清政府當年簽訂的19個邊界條約都是在中國國力羸弱的情況下完成的,屬于不平等條約。可即便如此,大陸依然願意遵從條約,在保證兩國利益的基礎下,合了解決邊界問題。可沒想到,大陸的這項聲明卻當即遭到了蘇聯的反駁。

蘇聯方面表示,不管是《瑷珲條約》還是《中俄北京條約》,之前雙方簽署的所有條約都是俄國“收回領土”的合理做法,是以條約根本就不存在“不平等”的問題。可是,沙俄當年侵華,這本就是不争的事實。為了解決這一分歧,中蘇雙方進行了長時間的辯論。

而中蘇的第二個分歧主要是“邊界線”問題。在談判之前,大陸就已經表明了态度:為防止兩國關系惡化,邊界問題應盡量滿足雙方利益。可是蘇聯方面卻不知廉恥地堅稱:蘇聯和中國不存在邊界問題。

1964年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承諾珍寶島歸還中國,為何仍沒談成?

蘇聯代表認為,中蘇邊界早已劃定,那就是條約規定的、由蘇聯部隊駐守的。蘇聯方面更是非常嚣張地表示:“蘇聯認為‘邊界’在什麼地方,那邊界線就在什麼地方,這個問題不容置疑,更不可能進行談判!”盡管大陸代表一再争取,可最後蘇聯代表依然認為中蘇雙方隻需對個别地段進行确定即可,不需要進行邊界談判。

也正是因為諸多分歧,是以中蘇之間的邊界談判遲遲沒有結果,而就在雙方代表團都一籌莫展之際,毛主席的一番話卻大大加快了談判的速度。

1964年7月10日,毛主席在北京接見了日本社會黨人士,在此期間,毛主席突然公開表示:“蘇聯占的地方太多了,一百多年前,大陸貝加爾湖以東的伯力、海參崴以及勘察加半島都被他們占了,我們還沒跟他們算這些賬……”

1964年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承諾珍寶島歸還中國,為何仍沒談成?

毛主席這番話讓蘇聯方面無比震驚,蘇聯代表團的态度更是驟變,不久之後,雙方代表團就對包括黑龍江以及烏蘇裡江在内的東段邊界線走向達成了一緻意見,蘇聯更是承諾将珍寶島還給中國。本以為中蘇邊界問題會快速解決,可沒想到當蘇聯代表回國彙報時,中蘇雙方的談判成果卻遭到了赫魯曉夫的全盤否定。

1964年8月,眼看邊界談判在短期内無法取得明确結果,蘇聯提議先行結束談判,日後再繼續商定,就這樣,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徹底結束。不過,一場巨大的隐患也就此長出了萌芽……

不懈努力,邊界問題終于成功解決

這是一場長達40年的邊界沖突,從1964年開始,中蘇邊境從未有過一刻安甯,尤其是在1969年3月之前,蘇聯共在邊境挑起沖突4189起,而為了捍衛領土主權,大陸軍民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1964年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承諾珍寶島歸還中國,為何仍沒談成?

自從第一次邊界談判之後,中蘇邊界沖突的頻率就大大提高,而糾紛的核心點就是珍寶島和七裡沁島的歸屬問題。這兩座島本就是大陸的固有領土,大陸居民長期在此進行捕魚等生産活動,而且大陸邊防部隊也會經常在島上巡邏,可是自從1966年開始,蘇聯方面就屢次出動軍隊對島上的中國人進行攻擊。

從1967年到1969年這2年裡,蘇聯武裝力量對珍寶島和七裡沁島進行了多次入侵。1968年1月,蘇聯武裝人員公然越過烏蘇裡江主航道中心線,對七裡沁島上的漁民進行了瘋狂襲擊,導緻大陸4名漁民被蘇聯裝甲車軋死,9人身受重傷。

1968年12月27日,蘇聯派出75人組成的小隊,出動7輛裝甲車以及卡車等車輛登上珍寶島,對大陸巡邏士兵進行了瘋狂的毆打。對于蘇聯的瘋狂挑釁,出于多方面考慮,大陸一直保持着理性克制的态度,可蘇聯方面非但沒有絲毫收斂,反而愈發猖狂,忍無可忍之下,1969年1月底,中央軍委正式下令:邊防部隊可選擇合适時機對蘇聯進行反擊!

1964年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承諾珍寶島歸還中國,為何仍沒談成?

1969年3月2日,蘇聯邊防軍再次出動,從珍寶島上遊和下遊同時向珍寶島發動襲擊,導緻大陸6名士兵傷亡。無奈之下,大陸邊防部隊隻能自衛反擊。可沒想到,大陸的反擊很快就招來了蘇聯的瘋狂報複。

2日之後,蘇聯調集50多輛坦克以及數架直升機,對珍寶島展開了狂轟濫炸,可是,在我軍的頑強抵抗之下,蘇聯部隊最終铩羽而歸。

在近1個月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大陸邊防部隊打退了蘇聯的十餘次進攻,以71人陣亡的代價,給蘇軍造成了230人的傷亡,還摧毀了蘇軍19輛坦克裝甲車。

1964年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承諾珍寶島歸還中國,為何仍沒談成?

珍寶島事件結束後不久,中蘇雙方就對邊界問題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談判。終于,在1991年,中蘇兩國外交部長正式簽署了中蘇邊界東段協定,這一協定的簽署。已經基本确定了中蘇東段邊界的走向,而到了2004年,中蘇兩國再次簽訂《補充協定》,至此,中蘇東段邊界終于得以明确劃定。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陸政府就一直在緻力于邊界劃定以及收複領土。我們的前輩用鮮血和生命,為國家帶來了新生,而我們除了要銘記他們的英雄事迹之外,更應該牢記我們新的使命:砥砺前行,為祖國創造更加繁榮富強的未來。

1964年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承諾珍寶島歸還中國,為何仍沒談成?

經曆了長期的考驗,中俄關系也迎來了新的局面,希望兩國能夠繼續攜手,共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祝願中俄兩國未來能夠保持長期友好睦鄰的關系,共同進步,共同奔向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