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時,谷愛淩和蘇翊鳴還不到5歲,張嘉豪13歲,賈宗洋也不過17歲……
那年8月8日夜晚的國家體育場,“擊缶而歌”“曆史卷軸”“活字印刷”……一幕幕經典的奧運開幕式畫面瞬間傳遍世界。
轉眼14年過去,奧運聖火再次來到我的家鄉北京。

2022年2月4日,是中國傳統節氣的立春日,外國友人可能不太了解對這個節氣對于中國人的重要意義。立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首,立為始意,春乃生長,這一天對于中國人而言,寓意着萬物複蘇,萬象更生,新歲起始。
還是在鳥巢,中國用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的形式展現聖火點燃儀式,一場看似簡單、實則獨具匠心的開幕式開啟了北京冬奧會的帷幕。
從零八到貳貳
親曆雙奧之城盛況
從2008到2022,在北京,十四年間,兩曆盛況,參與聖火傳遞。高舉奧運火炬的那一天,我剛剛度過了53歲的生日。
2月4日上午,北京頤和園,我以北京冬奧會火炬手的身份參與了火炬傳遞,盡管隻有短短的百米路程,但于我而言,卻有着格外重大的意義。
奧運聖火最終點亮的儀式,一向都是曆屆奧運會的重頭戲。而本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點火”儀式被“最後一棒”的放置儀式所取代。這一幕給我帶來的震撼和沖擊,遠大于視覺上熊熊燃燒着的一團聖火。
一方面,我們都了解,北京冬奧會是一屆崇尚低碳環保理念的體育盛會,“微火”将節約大量聖火燃燒所需要的燃料;
另一方面,身為奧運火炬手,遠遠望着那一束聖火微光,我有着更加親切的貼近感,我能感受到的是,這一束微光,也曾在我的手中傳遞,那種溫暖而驕傲的感覺,畢生難忘。
薩馬蘭奇曾說,奧林匹克運動就是文化加體育。奧林匹克聖火産生于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來源于人類對火的圖騰和膜拜,是奧林匹克理想的最高象征,代表希望和夢想,光明與歡樂,友誼、和平、平等以及奧林匹克精神所倡導的堅忍不拔、奮鬥為樂的價值理念。
火炬接力是每一屆奧運會的前奏,是古代奧運會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間強有力的連接配接,是僅次于奧運會本身的最重要的傳播工具。火炬接力在100多天的傳遞活動中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傳遞友誼與和平的資訊,點燃人們對奧運會的激情。
奧運聖火是奧林匹克運動的象征,它所涵蓋的意義如此深遠,光明,勇敢,團結,友誼,讓全世界不同膚色的人們為了同一個目标聚到一起。
高舉着奧運聖火,跑在頤和園的中國園林美景之中,短短的幾分鐘時間裡,我的腦海中閃回着這十幾年間的中國變化。
一場北京夏季奧運會,讓世界充分了解中國,讓中國更加開放,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潛移默化的變化,在這十四年間發生着。
站在冬奧C位 “00後”
拒絕标簽化
十四年前,年齡最大的“00後”不過8歲,還是父母眼中的小朋友,在北京冬奧會上,“00後”們已經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幾年前,谷愛淩和蘇翊鳴,這兩位“00後”中的佼佼者,曾在一部滑雪紀錄片《少年志》中同框,兩位滑雪天才,又同時出現在了北京冬奧會的競技場上。
六年前,年僅11歲的蘇翊鳴已經擁有了一個遠大的夢想: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為國争光。六年後,17歲的他終于在北京圓夢,站上了北京冬奧會單闆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的領獎台上。
18歲的谷愛淩更是憑借超高難度的動作震驚世界,完美奪冠。
兩個未及弱冠的孩子,如今已經成了北京冬奧會的風雲人物。
22歲的美國華裔花滑選手陳巍在北京冬奧會上完美奪冠,他的成長經曆非常耐人尋味。
與家境優越的谷愛淩相比,陳巍的家庭背景更接近普通人。
還有趙丹和黎禹汐這兩位女子鋼架雪車運動員,一個02年生人,一個98年生人,20歲出頭的豆蔻年華,已經在頂級比賽中嶄露頭角。
這兩個小運動員更值得敬佩的是,她們都是跨界跨項進入新項目,并迅速适應和提升了競技水準。
較之競技場上的表現,賽場之外,這些生于世紀之交的新一代年輕人展現出的風貌,更讓人眼前一亮。
奧運會對于這些年輕人而言,當然是努力追逐的夢想,但成績的好壞,競技狀态的高低起落,并不能成為他們生活最重要的坐标。恰恰相反,這些年輕人,更看重的是一種發自内心的體驗感和自我表達。
谷愛淩可以在比賽後大嚼韭菜盒子,陳巍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回歸學業,趙丹也不會為了成績而沮喪,反倒開心地邀請更多朋友參與到鋼架雪車運動中來……
曾幾何時,“00後”的新新人類被貼上“垮掉”“低欲”“佛系”這樣的标簽,在冬奧會的賽場上,他們正在用真實的表現為一代人正名。
事實上,每個時代的人群之間,在本質上并沒有那麼大的差異,我們過往看待00後的眼光中,或許加入了太多濾鏡式因素。每一代年輕人在某一個時間點上,都會有他們所追求的獨特意義。
相比于過去幾個時代的人群,00後最顯著的特點是他們在物質上從未匮乏,他們的視野和資訊管道卻超級開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自主意識史無前例地強大,他們懂得為了夢想需要付出什麼,但也更樂于與自己達成和解。
這才是本屆冬奧會舞台站上C位的00後們帶給世界的最誠摯的一份禮物。
夢想無關年齡
奧運會是人類追夢的盛宴
一場冬奧會,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青年的風采,但真正的奧運精神,遠不限于“00後”,也并不會刻闆地用成功與失敗做為分界。
張嘉豪,生于1995年的中國滑雪傳奇,之是以傳奇,不是因為成績,而是他不可思議的經曆。17歲時,這個年輕的實習面包師剛剛開始練單闆,五年後成為中國頂級選手,而這一切都是在沒有教練團隊的前提下單兵作戰實作的。
張嘉豪最大的夢想就是參加北京冬奧會,受制于多種因素,最終他遺憾地失去了參加北京冬奧會的資格,但他的夢想本身,和他為了實作夢想所付出的一切、他在夢想之路上邁出的每一步,就是在踐行着偉大的奧運精神。
羽生結弦,一個28歲的日本天才滑冰選手,生涯19次打破世界記錄。這位兩屆冬奧會男單金牌得主決定在北京冬奧會上史無前例地挑戰4A(阿克塞爾四周跳)。
沖擊夢想的道路上總有遺憾,他在落冰時重心沒有控制好,摔倒在了冰面上。
比賽結束後,羽生結弦向觀衆鞠躬緻謝後深情撫摸冰面的畫面打動了所有人,“我真的拼盡全力努力了。這可能是沒有回報的努力,但這次我全力以赴去拼了。”羽生結弦的心路,完美诠釋了奧運精神。
賈宗洋,一個年過而立的自由式滑雪運動員,代表中國隊參加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賽時出現失誤,遺憾地未能摘金。這位參加冬奧會次數最多的中國運動員,為了事業,身上傷痕累累,他的左腿上已經植過22根鋼釘。
“00後”正在進入世界舞台的中心,“90後”仍在為了夢想執着與拼搏……我想,年齡本身的意義僅限于生理,而與夢想的成長沒有必然聯系。
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夢想,擁有夢想的人生,無關貧窮與富有,都是值得喝彩與尊重的。
這,才是奧運精神所維系的世界,才是奧運精神對于全人類最重要的意義。
中國用來自世界的掌聲
對抗西方政客的污名化
谷愛淩,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大部分的生活、學習、訓練都在美國,如今成為中國奧運體育代表團的一員,身穿中國比賽服,為中國奪冠。
羽生結弦,一個日本運動員,考慮到曆史原因,中國人對日本這個國家有着非常微妙的感情,但在北京的奧運賽場上,中國人毫無保留地将掌聲與同情送給了這位傳奇選手。
一場北京冬奧會,讓國界模糊,讓紛争退場,所有熱愛體育、熱愛和平、熱愛生活的中國人,為賽場上的各國健兒喝彩。
與14年前的北京夏季奧運會相比,2022年北京冬奧會承載着截然不同的意義。
最近兩年多來,疫情全面改變了世界原有的秩序格局和發展節奏,在對疫情防控和認知的差異化中,世界各國的競争與合作也呈現着微妙的局勢。
在這樣的世界大背景、大環境下,北京冬奧會選擇了“一起向未來”作為賽會主題,其中蘊含着太多對于世界的美好期許。
2008年的北京夏季奧運會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在經濟硬實力上的崛起,14年後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卻以一種簡約、環保的形态向世界傳達着全面崛起的中國的濃濃善意,由片片雪花所寓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回應了這場世界盛會開幕前來自西方世界的種種不和諧聲音。
西方國家的“外交抵制”和西方媒體對于中國的污蔑報道不但沒能幹擾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恰恰,當來自西方的體育健兒來到北京,眼見為實,親眼目睹了一個親和、善意、自信、朝氣蓬勃、秩序井然的中國,用最強有力的事實,回擊了西方政客和西方媒體的污名化言論。
通過國外的社交媒體,我看到了各國運動員對于北京冬奧會最真實的贊揚。運動員對于奧運村内敞明亮的房間,零重力的舒适寝具,以及随處可見的機器人服務表達了由衷的贊歎。
就在上周日,美國自由式滑雪U形池運動員Aaron·Blunck公開表示,他在美國看到的各種關于北京冬奧會的不負責任的報道都是假的,北京冬奧會非常了不起,從從業人員到核酸檢測員,到住宿條件,這是一屆水準很高的冬奧會。
他的隊友Alex·Ferreira這樣形容北京冬奧會奧運村的從業人員:“他們總是向我們揮手,看起來很興奮,這真的讓人眼前一亮。”
各國參賽運動員發出的聲音,對于中國而言,就是最大的褒獎與支援。一屆排除政治幹擾、排除疫情危機的冬奧會,讓來自五湖四海的頂級選手們可以放心地同場競技,發揮出最佳的競技狀态,再一次呈現出奧林匹克精神超越一切世俗偏見的偉大之處。
毛大慶簡介
毛大慶,城市規劃與區域經濟學博士,區域經濟與城市更新學者。優客工場創始人,優享創智創始人。中國科協八屆、九屆、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北京新聞文化研究所執行所長。
優客⼯場(NASDAQ: UK)是中國聯合辦公空間營運商,2020 年 11 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聯合辦公第一股”。截止 2021 年 9 月 30 日,優客工場在 62 個城市共有 274 已簽約場地,管理面積約為 75.8 萬平方米,為 117 萬會員提供服務。
著有《城市人居生活品質評價體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無處安放的童年》、《一口氣讀懂新加坡》,譯著《奔跑的力量》、《朝聖波士頓馬拉松》、《鞋狗》、《為誰留的空椅子》、《鑿開公司間的隔栅》、《布隆伯格傳》等。
愛好馬拉松運動,截止2022年2月,已經完成全程馬拉松12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