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聲音|當你老了,可被溫柔以待?代表委員都放心上了

聚焦兩會

聚焦兩會·關注民生

2022年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加快建構居家社群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開展失能家庭成員照護教育訓練,深化農村地區老年人助餐服務試點,新增機構和社群養老床位5000張、家庭養老床位1000張,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實作全覆寫。

如何應對老齡化社會?

怎樣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貼心的服務?

2022年天津兩會

代表委員們紛紛為養老發聲

快來看看

哪個道出了您的心聲?

市人大代表李烨勃建議:打造适老化小區

兩會聲音|當你老了,可被溫柔以待?代表委員都放心上了

李烨勃

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市人口老齡化加速。現在社群中有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都是老年人,目前,我市多個社群老年人群體是社群黨委、居委會、社工站要重點服務的對象。但在社群生活中,老年人需要更多适老性和便利化的生活設施。

李烨勃建議:“老舊小區為座椅增加靠背、拓寬小區甬道,無法實作加裝電梯的,在樓間層安裝休息座椅、安裝樓梯扶手。為社群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們安裝起床扶手、對衛生間進行了防滑和降低台階的改造。為失能、半失能老人開設家庭醫療床位。街上設定更多的靠背長椅,解決老人外出買菜、購物中途需要休息的需要。”

市人大代表李俊蘭建議:養老機構為患病老人增加醫療辨別

兩會聲音|當你老了,可被溫柔以待?代表委員都放心上了

李俊蘭

2016年以來,我市在醫養結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醫”和“養”各行其是,有的養老機構中雖然設立了醫療機構,但基本上屬于各自運作。

李俊蘭建議:“進一步推進我市醫養結合。一是完善制度建設,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措施,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實作真正意義上的醫養結合,在患病老人屋内或床前增加醫療辨別。對于養老機構中老人突發疾病的,可先入院救治,後辦理住院手續;三是建立巡診制度,在同一家機構中,醫療機構對入住老人要提供上門服務。養老機構通過與其他醫療機構簽訂協定,定期為入住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同時積極将醫養結合模式延伸到居家養老服務中,定期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看病就醫服務。”

市人大代表李永麗、李岚建議:增加長護險專門機構

兩會聲音|當你老了,可被溫柔以待?代表委員都放心上了

李永麗

兩會聲音|當你老了,可被溫柔以待?代表委員都放心上了

李岚

長期護理保險(長護險)制度試運作以來讓天津市3萬多失能病人及家屬體會到國家和政府的關懷,但目前仍存在多機關協調不暢、層級管理複雜繁瑣、政策了解和推動延遲或者偏差、運作過程出現一些操作困難等問題。

市人大代表李永麗、李岚建議:以長護險階段性運作作為節點,由醫保局牽頭相關管理局對政策實施可行性開展調研梳理,簡化和優化管理環節,将政策紅利更多地釋放到病人;簡化長護險app系統并長期穩定,增加家護與機構護理員的區分度;借助醫保系統對病人狀态進行跟蹤,減少或者取消對家護人員硬性要求服務項目或者數量;增加長護險專門機構,建設優質高效的政策制定和服務評估隊伍,提升對病人、護理員和機構的資質認定速度。

市政協委員孫兆元:“物業+養老”穩住身邊的養老服務

翻開市政協委員孫兆元過去一年的微信朋友圈,其中寫滿了與“養老”有關的話題。參與養老護理員教育訓練、為養老行業标準制定出謀劃策、指導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工作……雖然已離開市養老院院長的工作崗位,但孫兆元依舊把退休生活安排得滿滿的。

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機會,也讓孫兆元的眼界更加開闊。孫兆元建議,推廣“物業+養老”模式,鼓勵物業服務企業開展養老等延伸服務。“衆所周知,養老行業投資大、回報周期長,是一個薄利行業。如何‘穩’住身邊的養老服務,我覺得物業發展居家社群養老具有天然優勢。”孫兆元說,目前,天津已實作物業管理全覆寫,這本身就構成了一張龐大的服務網絡,很多服務都可以以此為載體展開,其中也包括一些淺層次的老年服務,“希望政府能出台政策,支援‘物業服務+養老服務’,當然,作為全新的養老探索,政策到位後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例如,物業應加強養老服務人員的教育訓練,推出菜單式多元化服務内容,供社群老年人選擇;加強服務監管,杜絕‘坑老’擾民事件的發生。”

内容來源:天津日報

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資訊及用于網絡分享,不代表本公衆号觀點。如發現有侵犯您知識産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删除。本公衆号标注“原創”内容為版權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最新疫情資訊、最熱行業動态、最全健康科普

關注我們

加入社群

熱門視訊

兩會聲音|當你老了,可被溫柔以待?代表委員都放心上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