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姓曆史

和(Hé)姓源出有三:

1、以官職為姓。

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後代。

唐堯時,重黎原後人羲和為掌管天地四時的官。

其後人以祖上職官為榮,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

《通志·氏族略》載:“羲和,堯時掌時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為氏。

2、起源于卞氏,源自春秋時期的楚國。

當時有人名卞和,是一個有名的玉工,他曾以在荊山得璞玉聞名,後來,卞的支庶子孫有的以祖先的名字命姓,成為和姓的一支。

3、由他姓改為和姓。

起源于後魏。

《通志·氏族略》載:“後魏有素和氏,改為和氏。

”素和氏,本為代北複姓,鮮卑族檀石槐的支裔,以其本為白部,故号素和氏。

據《魏書·官氏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的貴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陽。

也改姓“和”,和姓後來在代郡發展成望族,世稱代郡望。

二、遷徙分布

和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和姓起源古老。

傳說遠古時期,帝堯時有掌管天文立法的官吏和仲,和叔。

在農業社會裡,四季氣候是很重要的,是以“和”是一種很重要的官職,地位很高,家族也很昌盛,他們的後代遂以其官職中的“和”為姓。

是以“和姓”是以官名為姓。

又有一支和姓的來源是這樣的,春秋楚國人卞和發現了和氏璧,于是卞和的後人都以此為榮,于是都以“和” 為姓。

另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的貴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陽,也改姓漢姓“和”。

和姓後來在代郡發展成望族,世稱代郡望。

通志氏族略:羲和,堯時掌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為氏;晉有和徂父,漢有和武;又後魏有和素氏,改為和氏,五代有和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