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生活的人,都愛《丁丁曆險記》

愛生活的人,都愛《丁丁曆險記》

埃爾吉和他的丁丁形象。

作為一名現役記者,寫《丁丁曆險記》是一種恐慌。畢竟,在這個半個多世紀的漫畫系列中,主人公丁丁早已是世界知名的前輩。

我不知道此刻雜志上刊登的粗俗詞彙是否能與他冒險的美感相比對——在芝加哥打黑幫,在埃及追捕國際販毒團夥,在遠東、北冰洋打擊鴉片犯罪。

尋找隕落的恒星,甚至在阿姆斯特朗登陸月球之前的15年。

這個角色幾乎擁有人類所有的美好感受。他有正義感和冒險精神,敢于與各種邪惡勢力作鬥争,反複不顧危及生命的救助他人;丁丁也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不惜一切代價停止了戰争,并以寬容和人性對待被擊敗的對手。

2021年夏天,全球規模最大的丁丁主題展覽将來到中國,彙集了200多位在《丁丁曆險記》中出現過生動場景和漫畫原創的人物和觀衆。開幕式上,展廳裡擠滿了人,周圍的産品被一掃而空。在現場,我遇到了前王牌記者邁克·法爾(Mike Farr)。

四歲時,法爾受到《丁丁曆險記》的啟發,後來成為一名記者,如今稱自己為丁丁學家,"英國最丁丁的人"。法爾四處旅行,無休止地發表關于丁丁的演講,并寫了十幾本關于丁丁的書。

我問法爾:"為什麼你和這些人這麼愛丁丁?"他說:"沒有人不愛丁丁,除非你沒有打開丁丁曆險記。"

"好奇的狐狸"和丁丁的誕生

丁丁出生于比利時,這個國家有三種官方語言 - 荷蘭語,法語和德語。那裡的人們更習慣于與圖像交流,而不是與不同語言帶來的障礙交流。插圖出現在19世紀的比利時,其次是漫畫雜志和專業漫畫書出版商。在布魯塞爾,與藍精靈同名的丁丁是這座城市的漫畫書。

喬治·雷米于1929年1月10日出生于布魯塞爾的埃特皮克鎮,他的筆名埃爾蓋創造了丁丁的原始形象。角色的線條很簡單,看起來像年輕創作者繪制的塗鴉。他沒有嘴巴,眼睛隻有兩個小黑點,頭發沒有豎起來,但他堅持額頭,往下走。從外表上看,丁丁似乎處于一個模糊的年齡,可以是大人,也可以是孩子。

丁丁的原型一直有兩個版本:埃爾格的弟弟保羅,比埃爾吉小五歲,是一名軍官,在比利時,他被稱為丁丁,以及埃爾吉的100集系列,"幽靈巡邏隊長托托",發表在Le Boy-Scout上,一個高度冒險的童子軍,也被認為是丁丁的前身。

小時候,埃爾蓋是一個敏銳的素描家,一個畫家,像托托這樣的人物是在他和童子軍一起探險時創造的。那時他已經具備了構圖、布景和色彩感。因為埃爾蓋總是有見地,冒險,對一切都很好奇,是以在童子軍期間,他被稱為"好奇的狐狸"。

縱觀早期大量的黑白原著和半彩色、對白的半成品手稿,埃爾蓋在《丁丁曆險記》中最具開創性的方法,無疑是對話泡泡的發明。在Elgey之前,圖畫書中人物之間的對話被設定在頁面下方,與圖檔分開。

另一方面,Elgey選擇将對話放在角色嘴上的氣泡中,給讀者帶來更加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這項發明重新定義了漫畫的形式。同時,埃爾蓋還将小說的各種特殊技巧和電影語言中的特殊事物吸收到自己的技巧中,并利用這些技巧創作出獨特的作品。文字和圖案的完美結合創造了丁丁的誕生。

丁丁和他的搭檔

丁丁正在路上,第一站是蘇聯。在《丁丁在蘇聯》第8頁,駕駛敞篷車的丁丁逃脫了抓捕,頭發被強風吹起,這讓埃爾蓋覺得丁丁"人性化"。于是他讓丁丁的額頭永遠豎起了一縷頭發,這個标志性的形象從此被确定下來。

Tintin的合作夥伴加入了序列化過程。米洛,一隻白色的小狗,有點淘氣,是丁丁最忠誠的伴侶。如今,這雙畫的"價值"已經飙升至320萬歐元——這是1月14日在巴黎藝術庫裡亞爾拍賣會上拍賣的《丁丁曆險記》手稿的紀錄。

阿多克船長有各種奇怪的罵法,比如"米粉""爛黃瓜",那句話至今記憶猶新,"放你幾千槍"。酗酒的叔叔沒有帶上壞孩子,而是因為他的脾氣暴躁和略顯魯莽的行為而充滿了笑聲。

此外,生活總是一片迷茫,但技術水準遠遠超過了愛因斯坦的向日葵教授,而且第一次出現時一心一意要逮捕丁丁,後來成為丁丁的密友杜邦和杜邦兄弟。根據"粉飾弱三點"的真相,兩兄弟一直扮演着"豬隊友"的角色。其他角色,如女歌手、藝術品經銷商、飛刀雜技演員、大鼻子土匪、外星生物、邪教領袖等,僅憑名字就能想象出丁丁的冒險是多麼精彩。

20世紀80年代,當斯皮爾伯格的《财務主管》掀起了全球尋寶熱潮時,一向自以為是的法國人并不在乎——"哦!但這是電影版的"丁丁"。這種态度引起了斯皮爾伯格的興趣,并成為他制作丁丁後來電影的機會。

而回歸繪畫本身,Elgey無疑将漫畫推向了無與倫比的藝術巅峰。他的一些鉛筆素描,以其複雜性和熟練的素描和精确的色調,讓人想起戴爾,霍爾拜因,達芬奇和安吉爾的繪畫風格,他們是埃爾蓋欽佩的繪畫大師。正當國家和人物畫出不同的風景時,"好奇的狐狸"喬治·雷米(George Remy)成為"歐洲漫畫之父"埃爾吉(Elgey)。

愛生活的人,都愛《丁丁曆險記》
愛生活的人,都愛《丁丁曆險記》
愛生活的人,都愛《丁丁曆險記》
愛生活的人,都愛《丁丁曆險記》
愛生活的人,都愛《丁丁曆險記》
愛生活的人,都愛《丁丁曆險記》

《丁丁曆險記》中的中國。

戰争中的成功和風暴

法爾告訴我,雖然丁丁的足迹橫跨東方、非洲和許多虛構的國家,但埃爾蓋本人并沒有去過那些地方。

與20世紀的戰後漫畫不同,丁丁在戰争期間聲名鵲起。Elgey在布魯塞爾創造了丁丁的形象,對異國情調的文化和古代文明充滿熱情。是以,埃爾蓋堅持認為,丁丁需要一個超越國家、曆史和戰争的自由靈魂,甚至不需要家庭——就像埃爾吉一樣,他很少與父母讨論,與妻子都沒有孩子。

比利時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布魯諾·揚斯(Bruno Jans)也将埃爾蓋視為開放的象征。"雖然他(埃爾蓋)很少旅行,但他受到不同國家衆多文明的啟發,他的寫作無疑是外交技巧和積極促進國際合作和友好民間關系的代言人。

這種對自由的渴望在漫畫中有所展現,是丁丁所熟悉的各種交通工具。吉普車、老爺車、裝甲車、潛艇、飛機,才華橫溢的丁丁誕生了,而這些車總是被埃爾蓋塗成生命,就連專業的汽車收藏家都着迷。

法爾說,這些車輛的靈感來自埃爾蓋在布魯塞爾汽車世界博物館的工作。一個類似的例子是非洲的丁丁,在那裡他遇到了剛果的黑豹,獨木舟和阿倫巴亞雕像。

是以,現實的細節與埃爾吉的生活一起嵌入了幻想漫畫中。

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埃爾蓋的作品對歐洲的法西斯政權提出了一些隐晦的批評。在"奧托卡國王的手杖"中,丁丁前往虛構的國家西爾維娅,在那裡丁丁與黑幫分子墨索特勒(獨裁者墨索裡尼和希特勒的混合體)作戰,并最終阻止了他吞并鄰居的陰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埃爾蓋成功的時期,比利時卡斯特曼出版社出版的《丁丁曆險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數量。

在出版商的推動下,Elgey最終接受了《神秘流星》彩色版的出版,但始終保持着原有的簡約清晰風格,色調均勻柔和,沒有陰影和色彩漸變。故事首先出現在丁丁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位址,拉布拉多街26号,這是一個象征着現實裸體的混凝土地方。

一天晚上,在夜行時,丁丁在大熊星座上又觀測到了一顆恒星,于是他去天文台詢問導演發生了什麼事,并被告知世界末日即将來臨。相比之下,埃爾蓋在這個現實時期也遭遇了危機。

1940年,德軍占領比利時後,德方關閉了埃爾蓋的報紙。這位漫畫家不得不接受指令,在一家從事納粹宣傳的報紙上謀生。1944 年 9 月,比利時被盟軍解放後,該報被關閉,所有員工都被指控為納粹同謀。Elgey本人曾多次被捕,後來被禁止從事這一職業兩年。

愛生活的人,都愛《丁丁曆險記》

沒有人不喜歡丁丁曆險記,如果你不喜歡它,那是因為你沒有看過它。

去月球!

《丁丁曆險記》在戰後更具影響力。20世紀60年代初,法國總統戴高樂在新聞釋出會上被問及"晚上床上有什麼書?戴高樂回答說:"丁丁。從7歲到77歲的讀者都在他們的籠子裡,從丁丁的才華中可以看出。

戰争結束後,一切都結束了,但埃爾蓋打算把丁丁送上月球。為了追求可信度,Elgey做了大量的法醫工作,花了6-8年的時間。他要求太空專家驗證登月火箭子產品的構造,并要求工作室的助手繪制一張已确認的火箭模型的圖檔。

以丁丁為主題的展覽的櫥窗旁邊的标牌上印有埃爾蓋的話:"人類讓夢想成真,因為他們相信夢想。"這句話來自埃爾蓋的一幅漫畫題詞。這是埃爾蓋對阿姆斯特朗的緻敬,他在月球上受到丁丁,阿多克船長和向日葵教授的歡迎。

晚年,埃爾蓋對當代藝術産生了興趣,逐漸從漫畫轉向前衛藝術,與同期的安迪·沃霍爾等人有着深厚的友誼,嘗試了不同流派的繪畫,還收藏了一系列作品。在《丁丁與字母藝術》中,阿多克船長在故事的最後成為一名藝術收藏家,并選擇躲藏起來。

丁丁的冒險也在那一刻停止了。1983年3月,埃爾蓋死于白血病,在他的遺囑中,丁丁不再連載。

《丁丁與字母藝術》是《丁丁曆險記》最後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當月法國《解放報》的封面是丁丁的漫畫,其中丁丁倒在地上,米洛說"丁丁死了"——這是一幅為紀念埃爾蓋而發行的漫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