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文 / ECO氪體,殷豪男

01冬奧短道速滑賽場,全世界集火南韓

北京冬奧會第九個比賽日,短道速滑3000米女子接力決賽後,來自荷蘭、南韓與中國的13名運動員,在頒獎台上完成一張頗具有奧林匹克精神的大合影。無論胸口獎牌的顔色,每一位速滑女将的臉上都挂着燦爛的微笑,奧運在那一刻的意義,已然超越了榮譽與國别。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女子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決賽後的大合影。(圖檔:新華社)

但這足以寫進教科書的美好一刻,似乎來得有點晚了——自冬奧開幕以來,各國媒體、大衆乃至政要之間,圍繞幾次短道速滑争議事件所産生的熱論,已經數次淹沒了社媒話題榜單。而處于風暴中心的,正是南韓短道速滑隊。

北京冬奧會開賽至今,似乎每一場有南韓隊參加的短道速滑賽事,都發生了大大小小的風波。例如,就在13位姑娘在頒獎台完成合影之前的一個小時,男子短道速滑500米半決賽就險些引起了一場「腥風血雨」。

在這場半決賽中,南韓名将黃大憲在開局就被吹了一次「搶跑」(王濛在直播中認為,這不排除是黃的比賽戰術);在收尾沖刺階段,他又對加拿大選手杜博依斯犯規,随後被罰違例,無緣決賽。而他在比賽中朝着中國選手武大靖的擡刀動作,也讓武大靖在減速閃躲時影響了最終的沖刺,同樣無緣決賽,結束了自己在該項目上的衛冕之旅。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男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賽中的黃大憲(右一)。(圖檔:韓聯社)

這已經不是黃大憲在本屆冬奧會上第一次因犯規被罰出局了——早在2月7日的男子1000米比賽中,黃大憲就和隊友李俊瑞就因犯規被取消了成績,導緻南韓短道速滑全隊無緣決賽。雖然他在随後的男子1500米決賽中拿到了金牌,但簡單、粗暴、不計代價追求第一的比賽作風,讓黃大憲成為了許多觀衆眼中「缺乏體育精神」的運動員代表。

作為冬奧會上少有的多人同場競速項目,111米長的短道速滑跑道上,向來充滿着身體沖撞與争議判罰。但是,排除短道速滑項目自身的特殊性,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在賽場上引起争論的——似乎有且隻有南韓隊。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荷蘭、南韓和中國,彼此都是短道速滑項目上的老對手。(圖檔:Fazry Ismail/EPA)

例如荷蘭、意大利、中國等同樣擅長短道速滑的國家代表團,則甚少陷入「缺乏體育精神」的争議中。

王濛在運動員時期,曾說出的一句「我的目标,就是在每一個項目中都把南韓隊幹掉」,成為了每逢冬奧會期間就會被刷屏的名言。因為大陸是吃過虧的——例如,2018年冬奧會女子3000米決賽中,範可新對崔珉祯的輕微推搡讓中國隊錯失領獎台,但南韓選手金雅朗摔倒後絆倒對手的行為,卻未吃到任何判罰。

在今年冬奧會的賽場上,其它國家的選手對于南韓隊似乎也持有一種特别的态度。在女子1000米決賽後,冠軍舒爾廷和季軍德斯梅特宛如好閨蜜一樣緊緊相擁,留下亞軍崔珉祯一個孤獨的身影,以及最後沖線時崔珉祯連續兩次拉拽舒爾廷的慢鏡頭回放。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賽場上,崔珉祯略顯孤單。(圖檔:韓聯社)

再縱觀世界上各個體育項目,似乎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南韓運動員在賽場上的「鬥志」。但在另一方面,他們有時為了勝利而不擇手段的表現,也讓這樣的頑強精神被異化。好比在2002年世界杯之後,創造亞洲球隊最佳戰績的南韓隊,卻因為在多場比賽中的肮髒表現,被全球球迷所不齒。甚至,南韓隊内的矛頭很多時候還會「反戈一擊」,讓自己的隊友、教練,成為鬥争之下的犧牲品。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2002年世界杯上的南韓隊。(圖檔:PA IMAGES)

是以,在賽場榮譽之外,人們更加好奇——究竟是什麼,造就了南韓人孤狼一般的競技精神?

02「孤狼精神」,高麗文化的映射

逃脫兵役——成為了很多南韓運動員在賽場上拼死也要争得榮耀的原因之一。

基于國家安全及防範需要,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南韓開始對男性實行征兵制,所有身體素質符合條件的男性需要在18至28歲之間進入軍隊服役約20個月,任何人不得違抗。近兩年的兵役制度,對于任何項目的現役運動員來說,都是不小的沖擊,這意味着他們必須放棄現有的訓練、賽事及商業代言,投入到軍隊服役中。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不過,南韓政府也意識到了這類問題,但他們隻把免兵役的口子,開放在了那些頂尖運動員的身上——自1973年開始,南韓為征兵法推出了一個特例:具有突出貢獻的運動員(如奧運獎牌獲得者、亞運金牌獲得者或世界杯進入十六強等),可依情況免除兵役,隻參加3周基礎軍事訓練或社會公益活動即可。

是以,例如在東京奧運會上獲得射箭項目金牌的金濟德、柔道項目銅牌的安昌林、幫助南韓隊挺進2002年世界杯四強的宋鐘國、李天秀、薛琦铉與李榮杓,以及我們更加熟知的在2018亞運會上摘得足球金牌的孫興慜,都符合特例成為了具有突出貢獻的「體育要員」,獲得了可免服兵役的資格。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2018年亞運會決賽奪金,賽後狂喜的孫興慜。(圖檔:AFP)

是以,「獎牌特例」對于衆多運動員來說,無疑是一個強有力的激勵手段。這也就不難了解,為何在一些個人項目中,南韓運動員頻頻出現甯可拉下隊友也要自己上位的行為。

但實際上,「兵役制度」隻是影響南韓體育精神的外因之一。造成南韓隊「好鬥」更深層次的内因,則來自于南韓複雜的政治與社會文化。

一方面,南韓國民文化講究「 」,這是一個難以直譯為中文的單詞。最接近的翻譯大概是面子、情緒、感覺或心态的綜合體。在南韓人看來,在公共場合維持「 」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即使不得不說一些「善意的謊言」,也要始終保持表面上的和平,避免大家鬧不愉快。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在首爾王宮景福宮前的一名南韓士兵。(圖檔:Juan Montano)

另一方面,南韓人又有着别樣的好勝心,通過南韓政壇的政黨數量便可見一斑——資料統計,自1945年以來南韓先後出現過500多個政黨,政黨的平均壽命隻有三年左右。混亂的政黨更疊與紛争,讓南韓總是陷入在一種充滿「不确定性」的大環境之中。是以,相比較長期耕耘,人們似乎更加關心,能否高效率地獲得短期利益。

「北韓人的血液裡混合着深藍色的血液」——這句話,是對于南韓人沖突性格的真實寫照。

03競技體育背後,是南韓社會的「潛規則」

此外,南韓體育的争鬥,無論對内還是對外,往往還牽扯執政當局與财閥的利益之争。競技場的紛争,也是政壇經壇派系鬥争的映射。

體育,在南韓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南韓隊在世界大賽所取得的成績,都幫助着南韓提高了國際威望與民族自豪感,刺激了其經濟和商業的成功。自2002年舉辦韓日世界杯以來,南韓人對職業體育開始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形成了棒球、足球、籃球和排球「四大國民運動」。

在疫情之前,比賽和其他體育賽事的門票銷售額都在逐年增長,2017年南韓國内體育觀衆總數一度達到了曆史新高的1150萬人次。而南韓的體育産業規模,也在過去五年内以每年4.4%的速度穩步增長,健身室的數量比十年前增加了150%,2018年達到78萬億韓元。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棒球是頗受南韓國民關注的運動之一

但是,多年以來,體育之于南韓當局也是一種「工具」,對内可以競争國民選票,對外可以争奪國際話語權。自上而下,他們幾乎不容許自己在國際體育舞台上哪怕吃一點虧。

譬如,在黃大憲與隊友被罰違規而無緣獎牌争奪之後,南韓體育和奧林匹克委員會(KSOC)就在第一時間表示,将就所謂的「不公平裁決」向體育仲裁法院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提出上訴。

而南韓朝野政黨總統候選人,也借勢接連發出對華的強硬言論,意圖挑動群眾情緒,引起共鳴——在距離南韓大選僅有不到一個月之際,這些針對性言論,也難免讓人産生更多聯想。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南韓現任總統文在寅

同時,南韓體育的高速發展,也離不開财閥在背後的大力支援。在南韓,許多職業體育聯盟的真正話語權都掌握在大财閥手中。但恰恰南韓的财閥,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愛搞幫派内鬥的企業組織——所有在南韓的大企業,幾乎都在内部建成了嚴密的寡頭體系,所有關鍵職位都由一個家族的朋友、親戚、同學或熟人擔任,形成一個個緊密的利益關聯網。

在南韓,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盡管「任人唯親」不是一個隻在南韓才發生的現象,但南韓公司在貫徹「任人唯親」上的執行度,恐怕是是獨一無二的。而這些大大小小的派系鬥争,也如病毒一般,從财閥内部逐漸蔓延至旗下控制的體育聯盟、球隊與代表團。

講究激情、好強與拼不死的體育精神,讓南韓體育在世界體壇斬獲良多。但近乎無止境的争鬥,也讓南韓體育在榮譽之外,丢掉了原本屬于自己的「 」,并是以失去了衆多優秀人才。

目前在中國短道速滑隊執教的安賢洙,就是南韓體育内鬥的犧牲品之一。作為南韓史上傑出的短道速滑人才,他在2006年都靈冬奧會上表現非常出色,攬下3金一銅。然而,由于他沒有正确「站隊」,在南韓隊内受到了嚴重排擠,甚至是以錯過了2010年的溫哥華冬奧會。

于是,2011年在與南韓體育界官員再一次産生激烈争吵後,長期在俄訓練生活的安賢洙痛定思痛,加入了俄羅斯籍,并改名為維克多·安,自此代表俄羅斯代表團出征冬奧會。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2014年索契冬奧會,代表俄羅斯奪金的安賢洙(中),右一銀牌獲得者為中國選手武大靖

自那之後——安賢洙在很多南韓人心中,便成為了叛國的象征。無論是他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繼續斬金奪銀,還是今年帶領中國短道速滑隊出征北京冬奧會,都更加激發了部分國人的怒火,不惜對其家人也進行了無理的網暴。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率中國短道速滑隊訓練的安賢洙(右一)

不過,換一個角度,與其說南韓體育是南韓社會所養育出的「問題少年」,倒不如說是一面鏡子,将南韓社會裡衆多深埋在黑暗裡的秘密,也都公開暴露在了公衆視野裡。多年來,南韓的文藝界與媒體界,也都在通過或紀實或改編的作品,反映着國家體育所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嘗試斧正社會輿論的非理智傾向。

盡管在未來的若幹年裡,南韓體育仍将以孤狼的形象出現在國際視野中,但是随着南韓社會制度的進一步現代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成為着推動社會前進與轉型的力量。當派系鬥争在南韓社會不再橫行之時,或許也是南韓體育重新樹立新形象的開始。

而對于我們大衆和中國運動員來說,擺正心态,提高體育認知與競技水準總是不可動搖的「主線任務」—— 一個外在與内心同樣強大的自己,才不會因别人的阻撓而停滞不前。

是什麼造就了南韓體育的“孤狼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