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年相親節目爆笑“出圈”背後:老年人的愛情從來不是神話

“不是我的菜,我就這麼坦率!”“不靠譜的大爺不比不靠譜的小夥少”“你必須伺候我”……這些話不是出自網絡段子或搞笑語錄,而是來源于中老年相親節目裡的大爺大媽。幾個月以來,一批中老年相親節目火爆全網,有些甚至成了年輕網友熱議的話題。

當下,這些老年相親節目在各大視訊網站持續走熱。以吉林廣播電視台生活頻道的一檔老年相親節目《緣來不晚》為例,它不僅吸引了一大批天天追看的忠實粉絲,而且多期節目還在網絡上成為爆款。據了解,該節目最火的一期的全網點選量有1000多萬,節目組的官方抖音号每條短視訊點贊數大多過萬,有的點贊數甚至超過10萬。

老年相親節目爆笑“出圈”背後:老年人的愛情從來不是神話

《緣來不晚》視訊截屏

這些老年相親節目直面當代老年人情感生活現狀。老年人愛看或是因為感同身受,或是想從中得到經驗,年輕人愛看則是因為節目真實有趣。老年相親節目将年輕人不了解或很少了解的老年人的苦惱、困惑、欲望展現得淋漓盡緻,沒有年輕人婚戀節目的粉紅面紗,倒讓我們看到了不臉譜化的老年人與老年生活。

老年相親節目為啥火爆“出圈”?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渴望獲得情感依偎、尋找另一半共度餘生是人之常情,單身的中老年人同樣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大爺大媽們在相親節目中耿直不忸怩、言語坦率犀利,使許多觀衆印象深刻,也為人們提供了另一個認知老齡化社會的視角。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大陸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64億。另據有關機構估算,大陸有婚戀需求的中老年人在5000萬人以上。電視台紛紛推出中老年相親節目,無疑是迎合這一龐大需求。網絡視訊加速擴散傳播,更使相關節目火爆“出圈”。

大爺大媽“硬核相親”應運而生,并非偶然。中老年人物質生活穩定,渴望獲得心靈慰藉。社會對中老年人再婚也非常包容,一些成年子女主動為老人再婚牽線搭橋。毫不誇張地說,種種變化是社會人文進步的細節展現,也側面反映了中老年人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如今很多子女也意識到,親情很難替代伴侶感情。《緣來不晚》欄目責編張曉菊表示,“目前很多老年人,由于兒女不在身邊,内心的孤獨感非常強烈,很多節目嘉賓經曆過人生的起起落落,有的中年下崗,有的婚姻不幸,有的疾病纏身,有的甚至常常感到死亡逼近。”當今社會不少老年人物質生活豐富,可情感上的孤單寂寞很容易被忽視。其實,老年人在喪偶或離異後,也盼望能夠找到知心的另一半,攜手度過餘生。另外,很多老年人對于機構養老排斥,對于居家養老有傳統依賴性,這也使得目前老年人的婚戀需求龐大。

“直來直去”背後的觀念碰撞

經曆歲月風霜的洗禮,中老年人很清楚怎樣的伴侶适合自己,他們需要的往往不是甜言蜜語、海誓山盟,而是現實的柴米油鹽、互相扶持。是以,中老年人在相親節目中直言不諱,并非是博人眼球。相對于年輕人,中老年人婚戀沒有太多容錯和試錯的空間。盡管他們大方地登上相親的舞台,但他們持慎重嚴肅的态度。

中老年人的婚戀觀與年輕人存在很大不同。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相親戀愛本應是一個私密、羞澀,甚至有些保守的行為。年輕人有時間,也願意享受追求與被追求的過程,但老年人則直接、坦誠,甚至有時令人覺得倉促,不近人情。根據《鄉裡相親》節目資料統計,在城市中,女性對另一半的需求集中表現為“陪伴”“愛情”,男性則為“陪伴”“做飯”;在鄉鎮地區,女性對“養老”的需求遠遠高于城市,而男性的需求集中于“看家望門”和“做飯”兩項。“一些老年人渴望再次擁有愛情,也有一些人隻是想找一位能夠搭夥生活的人,讓自己的晚年生活不孤獨,這也正是‘老伴兒’這個詞的含義。”

老年相親節目爆笑“出圈”背後:老年人的愛情從來不是神話

一對看落日的老年伴侶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每個人對愛情的期待。但與年輕人相親不同,老年人的相親沒有彎彎繞,見面先聊住房、工資、社保、養老金、子女負擔、身體是否康健。“年紀大了隻有十幾二十年時間,本來就很緊迫,找對象需要時間,等三年再去找三年,60歲就變70歲了。”對時間的珍視是老年人相親直來直去的根本原因。而就在這樣的直來直去中,我們看到了社會轉型時期不同觀念的激烈碰撞。

見面就說“每月給你500,管你吃喝,你得伺候我”的大爺,與“愛好旅遊,想活出精彩晚年生活”的大媽注定無法對上頻道;“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雖然老了但也想要7萬塊錢彩禮,每個月給我3000零花”的大媽,怎麼能與“拍照、唱歌、逛街,吃各種美食,每天把日程排滿”的大爺擦出火花?在老年相親節目中,中國幾十年所經曆的社會價值标準、擇偶标準與觀念的疊代在此同時展現的淋漓盡緻。

城鄉差距縮小、接入性鴻溝趨緩,這是今天中國的基本面。年輕人因為教育路徑相似、上升管道趨同,觀念的水位大體均衡。而老年人群體,因地域和經曆不同,身上留着中國不同發展階段的時代印記。有人與此刻同步,主張男女平權;有人拘泥于傳統,堅持男外女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相親時的激烈碰撞,正是這些觀念沖突的最真實呈現。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正在經曆巨大變遷的中國社會,代際關系的緊密程度正發生變化。費孝通先生所說的“反哺”的中國養育模式——“小的時候我養你,等我老了你養我”逐漸改變。今天的年輕人,很少會有“養兒防老”的想法,更多希望孩子們能活出自己的人生,實作自己的成就。而一些思想開明的老年人,也正在接受着這樣的觀念。

正因如此,“不用兒女養活我們”的老年人在人生的黃昏,為了解決孤獨問題而尋求志同道合的伴侶顯得尤為順理成章。有媒體刊文表示,近年來老年人的婚姻需求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受傳統觀念、經濟、家庭等因素影響,部分獨身老人即使有尋找伴侶的願望,卻常常遭遇一些阻力和壓力,不敢找、沒機會找。

“硬核搞笑”背後引深思

中老年相親節目在全國熱播,為幫助中老年人再婚、尋求生活伴侶提供了管道。但是,老年人婚戀不應僅作為搞笑視訊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目前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正沉浸在孤獨的漩渦中。在網際網路時代,他們情感訴求往往成為被忽略的一部分。伴随“出圈”話題熱度而來的,應該是社會各界對于他們情感訴求的重視,而不是對一些片段式話語的過度消費、解讀甚至曲解。

中老年相親節目本質上是一檔百姓服務類節目,還是要基于自身定位,做好服務,讓真正有感情需求的人能夠信任節目。謹防節目内容嘩衆取寵,避免激發人們的審醜心理。一檔節目,給觀衆帶來歡聲笑語無可厚非,但在娛樂的同時,輸出正确價值觀,展現地域文化,才是保持長久生命力的秘訣。

老年相親節目爆笑“出圈”背後:老年人的愛情從來不是神話

中老年相親會

電視節目還可以增進與社群、民政部門的交流溝通, 定期組織社群相親活動,惠及更多中老年朋友。我們的社群服務也應該為銀發族擇偶創造條件、拓展管道,提供諸如婚姻指導、異性交友資訊和婚戀法律咨詢等服務,讓晚年生活更多一份美好。

另外,我們建議基于老年人的社會發展需求,資訊平台應把兩性交友為基礎的“輕關系”與相親婚戀為特色的“重關系”結合。國外一些大型中老年相親交友類資訊平台,幾乎都不會強調相親、結婚等“較重關系”的字眼,即不以結婚為導向,而是主打社交、陪伴和約會等,注重中老年人過程中的相處和感受,從心理上弱化了他們的負擔感。在這個過程中,針對希望關系進一步發展的中老年使用者,則額外提供增值服務,例如對方身份資訊核實或者線下約會等等,這樣既能滿足中老年人認識更多異性的需求,也能讓他們享受到自然而然發生的愛情,而不是僅僅找一個老伴。

更重要的是,國外平台在觀念和市場教育上也呈現出了積極正向的一面,幾乎都把中老年人約會交友視作一件正确的事情,會在網站上不遺餘力地鼓勵中老年人出去約會,以及如何更好地享受過程。從這一點來看,國内中老年相親交友平台大多停留在基本的滿足需求層面,并沒有進行市場教育以及進行價值觀念的傳遞。而以社交為基礎、相親為特色是國内中老年相親交友平台未來值得發力的方向。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對于中老年人包括婚姻在内的正當訴求,社會要積極正視并給予支援。真正為中老年人好,就應尊重他們的意願,以他們願意接受的形式,提供相關服務,破解潛在羁絆,清除後顧之憂。 “夕陽紅”應該是美好而溫馨的,誰都無權冷嘲熱諷。在某種程度上,今天的中老年人能否安享餘生,也昭示着現在的年輕人的明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