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區委經濟工作會議,這些關鍵詞需要了解

作者:建安融媒

上周召開的區委經濟工作會議,不僅僅是對2021年建安區經濟運作情況的回顧總結,更是為2022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定向,具有重要的風向标意義。今日,建安風梳理了經濟工作會議中的關鍵詞,品讀其中蘊藏的建安思路、建安智慧。

2022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标

生産總值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1%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進出口總值保持穩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5122”投資促進計劃

建安區貫徹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推動高品質發展,決定實施投資促進計劃,即重點圍繞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社會事業、農林水利、新型城鎮化5大領域,安排重點項目100個,實施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20個以上,完成年度投資200億元以上,為全區在許昌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中提供強力支撐。

“1366”招商引資行動計劃

建安區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深入推進招商引資工作而制定的行動計劃,即全年力争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00個,項目總投資300億元,項目開工率達到60%以上,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速6%以上。

項目點将

處級上司帶頭到項目一線,調研督導、指導工作,協調解決各類問題。建立“項目點将”的工作方式,需要哪個部門,哪個部門就要頂上來,無論是項目的規劃、征拆、審批,還是建築工地的一釘一鉚,都要做到“隻為解決問題想辦法、不為推卸責任找借口”。

頭部企業

頭部企業,就是在本行業有話語權、參與标準制定、有若幹與其配套的企業。建安區不僅有瑞貝卡、遠東這些頭部企業,其他諸如世紀香、豪豐、紅東方、三達膜等也都是頭部企業,包括許繼、西繼迅達等這些許昌的企業同樣是建安區的頭部企業,要緊緊圍繞本土頭部企業抓産業發展。

市場主體培育

加快制定市場主體培育政策,對本土和外來企業一視同仁,将土地、資金等要素向經營良好、創新發展的企業傾斜,細化對相關企業的支援獎勵。比如,投資超過五十億是什麼政策,稅收每年超一億是什麼政策、兩億是什麼政策,單項冠軍是什麼政策,上市了是什麼政策,綠色工廠是什麼政策,形成建安區市場主體培育政策,打破内外之别。

投融資工作7個發力點

為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建安區将投融資工作作為大事要事來抓,牢固樹立大财政、大融資、大資本、大運作概念,從用好産業基金、抓好債券發行、加快資産處置、做好土地出讓、強化投融資運作、強化資金安全管理、形成常态化項目推進機制這7個方向發力,全力做好投融資工作。

新業态打造

研究制定新業态發展規劃,把未來産業謀篇布局提上日程,瞄準名牌院校、科研院所,積極承接科學院、智慧島、研發中心、金融中心等項目,依托現有的産業發展優勢,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金融服務業等,以新業态的打造釋放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

全民富裕、全域富裕

這是建設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區的必然要求。建安區将以城鄉融合發展為突破口,協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以城市更新行動、片區綜合開發、城市精細化數字化市場化建管、現代農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為重點,縮小城鄉差距。

一個抓手、三項重點、三大機制

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安區提出要明确一個抓手、抓好三項重點工作、健全三大機制保障。一個抓手,就是以鄉村振興實施及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區建設為抓手,謀劃推進好“三農”工作;三項重點工作,就是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現代農場發展和人居環境整治。三大機制保障,就是鄉鎮綜合執法改革、楊水才農業技術學校、村級黨組織“3310”黨建活動。

“人人持證、技能河南”

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為推動勞動者技能就業、技能增收,加快實作人口數量紅利向素質紅利轉變而提出的工作要求。建安區落實上級安排部署,大規模開展“全勞動周期、全公衆門類”職業技能教育訓練和評價驗證,力争到2025年,完成8萬人次職業技能教育訓練、6萬人取得相應證書。全區持證人員總量達到25萬人以上,占從業人員80%以上。

“3310”黨建活動

2022年1月起,建安區在全區村級黨組織中開展的黨建活動,即開展“三零”(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村(社群)平安建立活動、發展群衆開展“三捐”(捐資、捐物、捐工)文明攻堅活動、為群衆辦理10件民生實事。

執行力“六不”

區委書記馬浩提出,提升工作執行力,需要杜絕的六種“表現”:不作為、不擔當、不進取、不誤事、不守信、不知止。各級各部門要把心思用在“真幹事”上,把時間花在“多幹事”上,把本領展現在“能幹事”上,把水準展現在“幹成事”上,用工作成效檢驗執行力。

清廉建安建設

聚焦管黨治黨突出問題、群衆反映強烈問題、影響發展環境問題,以壓實部門責任為關鍵、以強化監督責任為保障、以建設清廉單元為載體、以涵養清廉文化為依托、以建構長效機制為支撐,着力打造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的政治生态和發展環境。

智慧島建設

區委書記馬浩指出,要做好新業态的謀篇布局,積極承接科學院、智慧島等項目。智慧島并非“島”,而是一塊區域,在此區域内,以5G、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區塊鍊、物聯網等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為發展重點,通過有力的政策支援和良好的軟硬體環境,吸引彙聚科技、人才、資金等高端要素,加快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以數字經濟賦能農業、工業等傳統行業,以資訊化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柔性引才

在人才引進過程中,突破地域、戶籍、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限制,不改變其戶籍或國籍,不改變人才與原機關關系,将人才吸引到本地工作或創業的人才引進和使用方式。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區委書記馬浩提出,對一些頂尖稀缺人才團隊,要落實“柔性引才”,推行“候鳥式”聘任、“雙休日”專家、網際網路咨詢等靈活用才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三管三必須”

新修訂并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産法》中,對安全生産原則和生産經營機關主體責任提出要求規範,即安全生産工作實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産經營必須管安全。“三管三必須”也是建安區防範化解安全生産風險必須嚴格落實的原則。

編輯:郭彩霞

稽核:張向朝 史麗娟

來源:建安風

繼續閱讀